父母教育孩子心得演講稿

  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而其中的角色無非是老師與家長,缺一不可。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大家好!

  首先感謝楊老師給予我這麼好的一次機會,能夠讓我在這裡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這個話題,我感到十分榮幸。藉此機會,衷心感謝楊老師和各位科任老師對4班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平時老師們高尚的品行、文明的舉止、樸實的生活作風、嚴謹的治學精神,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孩子,使她既學會了如何讀書,又學會了怎樣做人。孩子不止一次對我說:媽媽,我感覺楊老師可辛苦了。可見楊老師是一個多麼負責的老師。再次感謝楊老師,讓思源在這裡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在此,我代表與會的家長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同時感謝解放街小學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和我的愛人都是一名正定中學的數學教師,我愛人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在十幾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也知道哪些孩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並在工作後仍能保持努力上進、不怕困難的精神;哪些孩子則發展不好,在高中學習困難,性格怪異,給學校和家長帶來不少的麻煩。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教育孩子的得力幫手,雖然作為教育工作者,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也犯過很多錯誤,走過一些彎路,耐心不夠,沒有實現教師和家長的角色轉化,所以今天站在這裡發言有些忐忑。

  今天,在這裡,我談一點自己的觀點和體會,不一定正確,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聽到更多家長的真知灼見。

  一、怎樣愛孩子

  高爾基說過:“如果僅僅是愛一個孩子的話,那麼母雞都會。”

  確實愛自己的孩子是我們父母的本能,我們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我們想孩子一生幸福,一切順順利利,不受到一點傷害;我們想孩子比自己更優秀;當孩子生病時我們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她生病,孩子的一聲咳嗽,我們都會被驚醒;當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時,總會想辦法解決……

  任何一個父母都不能自始至終陪孩子穿過人生的風雨與世事的艱辛。孩子遲早要踏上社會,要經受風雨的洗禮,將來還要成家立業,養家餬口,與其讓他將來不適應、在挫折與困難面前而不知所措,還不如儘早放手,讓他學會應該承受的,接受生活的磨練。如果要讓孩子健康成長,能自立於社會,那就儘可能早的把愛藏起來,躲在遠處觀察,做他的後盾,而不是遮風擋雨,包辦代替,放手也是一種愛。

  愛他們就應該站在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的高度去愛他們。當他們提出過分要求的時候,我們要拒絕並說明理由;當他們犯了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懲罰他們並講道理;當他們有進步的時候,我們要發自內心的表揚和鼓勵;當他們傷心的時候,我們給他們一個擁抱,並告訴他解決的方法。

  李開復曾給中國父母的四個建議

  建議一: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建議二: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已。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建議三:多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建議四:做好朋友,不做嚴長輩。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已。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財富、地位全部交給孩子,你的孩子終身都不一定會幸福。

  二、如何配合老師的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少年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這就需要我們家長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基本環境,從教育的角度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無數事實證明,孩子不論向哪個方向發展,家庭的影響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比較系統、規範,多從大處著眼,理論性強;家庭環境則具有具體、生動、現實性強的特徵,學校的教育在校園之外能否繼續輻射和強化亦有待於家庭環境的配合。如果兩者相得益彰則可能形成良性迴圈。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就能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方式、內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長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開展教育,積極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學生能更健康地成長。

  要配合學校的話,最重要的應該是跟老師溝通

  1.要先了解學校、班級對學生的要求

  只有瞭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架好溝通的橋樑

  經常和老師取得聯絡,進行有效的溝通,做到正確配合老師的工作,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並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裡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絡,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家長應把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及在家的表現告訴帶班老師,有利於老師因材施教,同時也加強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感情交流。在交流的同時,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時間等,當有孩子在場時,家長的言談舉止等等都需要格外注意,要讓孩子感覺到你不是在跟老師告狀,所有說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3.配合學校,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

  老師是學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親其師,信其道。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是最完美的,他們聽老師的話,模仿老師的言行,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時期。這時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如果破壞了老師的形象,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能再聽誰的話,還能崇拜誰呢?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的優點,把老師的優點放大再放大,缺點縮小再縮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的缺點還要指出來,要講究方法,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給老師樹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無從談起。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責任都一股腦的推向老師,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應該與老師做個換位思考,應該想到班上還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更何況,老師面對您的孩子只有幾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敗,您也將面對孩子一生。

  4.要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覺性強的孩子,家長可以“遙控”督促;好動,自覺性差的孩子,對學生學習上的督促,要落在實處,不能只過問一下,認為完成得不好,老師會有辦法。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不但搞不上去,反而養成好多壞習慣,在家中養成的壞習慣又會帶到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在孩子的學習、勞動中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從小養成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優良品格。家長還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父母榜樣的力量。整天忙於經營,忙於工作,忙於社交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談不上和學校密切聯絡,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在孩子身上舍得花一些時間。特別是平時與孩子接觸少的家長,不瞭解孩子的情況,又不知道孩子在變化的事實,因為這世界上沒有比與孩子成才更重要的事情了。

  家長朋友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在學校裡,老師都是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德育教育的。老師給孩子講了一些思想培養方面的大道理和故事,可是當孩子回到家,看到和聽到的與老師說的和做的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大人都是虛偽的,這邊這樣說,那邊卻那樣做。如果他連大人都不信任了,又怎麼能聽話呢?對於這一點,家長們可以經常跟孩子溝通,問問最近在學校裡又有什麼收穫啊,然後好好想想,該怎樣在行為上跟學校教育相配合,讓孩子覺得家長和老師在行為上是一致的。

  三、幾點感受

  1.讓孩子愛上學習。“如果想要一個孩子厭倦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告訴他學習有多麼重要,學習不好就什麼也沒有了。”意思是說,因為不斷地強調學習作為一個手段對於未來的重要性,就將學習本身的樂趣不斷地削減再削減,直至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是毫無意思的一件事情。學習的目的取代了學習的過程,那麼必然帶來對過程的厭倦和不滿。

  2.把孩子當孩子。所以要允許他們淘氣,犯錯誤,說錯話,給他們改正的機會。不給孩子超出年齡的東西,不當著孩子的面說那些有社會陰暗面的話,不向孩子灌輸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思想……畢竟現在的社會各種誘惑太多了。

  3.把孩子不當孩子。他們年齡雖小,但是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他們的想法,如果有錯誤的認識,要耐心的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不能簡單粗暴。

  4.電子產品的使用。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假期也不出門,玩電腦***遊戲和聊天***,玩手機,玩ipad,時間長了孩子身體虛了,眼睛壞了。所以我嚴格控制我們孩子的玩遊戲時間。

  5.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言聽計從,這樣自己多省心,多年觀察研究發現,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發展並不好。

  最後,再次感謝楊老師的辛勤付出,感謝各位任課老師的誨人不倦!

  二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榮幸能夠有這樣一個和大家共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做為家長來說,我並不是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心理學家,只是一個最普通的機關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只是用己所學盡己所能,一步步地在 懵懂中摸索著教育她。她是一個活潑、可愛、大方的女孩子,我們一家人都視她為寶。但是相應地我們也面臨一些教育的問題,現在就讓我聊聊這幾年自己的心得:

  1、我很注重家庭的氣氛,儘量達到和諧而又健康。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不說髒話,不粗魯。另一方面我們也注重家庭讀書氣氛的培養,孩子學習時絕不能打擾影響她。讓她時刻注意到父母經常沉浸於讀書中,並讓她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2、我們很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人的品質是第一要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周圍環境的消極或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做到凡事從正面教育 孩子,幫助孩子辨別真善美,培養孩子的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富有同情心、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等等一些優良品質。好習慣一旦養成,將終身受益。 比如孩子上二年級時,語文課要求寫日記了,一開始王瑛琪對於寫日記比較反感,不知如何下筆,而且寫的猶如流水帳,當時真把我急壞了,心想我這個當家長的總 不能讓自己的女兒不知怎麼下筆吧。於是我就開始行動了,不止一遍地說要注意觀察,要注意體會自己的感受,這樣眼裡有東西,心裡才有東西,才能在筆下寫出來 的。週末我就帶她去新修好的大禹公園,讓她從進門就開始注意觀察,從大大的“禹”字到公園內的各個亭臺樓閣,從潺潺流水到壯麗的石柱等都不放過,並且讓她 注意自己心情的變化,回來後一篇優美的《大禹公園》寫成了。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去孩子大姨家,她表哥寫作文不怎麼樣,王瑛琪就開始教他了,說寫作文第一就 是要注意觀察;第二就是要寫自己眼睛所看,內心所想,就是要通過修飾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感受。比如說一些花很好看就要注意用個什麼奼紫嫣紅了、五彩繽紛、五 顏六色等等這些詞;第三就是要會收尾會扣題。呵呵,看到孩子說的頭頭是道,我內心是無比高興,沒想到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可以自己當老師了……

  3、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啟蒙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不僅是孩子的良師,時刻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孩子,同時也是 她的益友。說到家長的動作影響孩子可以舉個例子,比如我用電腦打字時通常用五筆,一般我不用滑鼠轉換語言欄,我都是用CTRL+SHIFT鍵來轉換。有一 次我發現孩子上網搜東西時竟然也用這兩個鍵轉換成拼音打字,當時我很驚愕,我根本沒有教過她。我問她怎麼知道的,她說你用時我在旁邊看著學會的。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動作對孩子的影響是如此有效!因此我們要當好引路人,家長應從自身做起,不利於孩子的言行絕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在教育批評孩子時,家長意 見應統一,不能相左或相右。其次還要做一個愛打聽“閒事”的家長,***當然這個時間並不一定是集中的,也可能是零散的,比如可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進行,也可 以在飯前飯後等等不拘一。***詢問一下她的在學校的表現情況,都有哪些高興的事和不高興的事,並且進行分析,好讓她的情緒得到進一步的發洩。好的地方可以同 她一起高興,多加讚賞;不好的地方及時應進行糾正,找出癥結所在。

  作為家長,我也時刻引導教育孩子,不能偏科,也不能因為老師的穿戴或美醜去評價老師。雖然每次考試王瑛琪都能取得好名次,也只是說明她對於學習知識 掌握的稍微好點,僅此而已。同時,要鼓勵她在學校要積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比如剛舉行完的十八大演講比賽,各種手抄報比賽等等,有時孩子的課外作業可能需 要家長幫忙才行,此時作為家長的不能嫌煩嫌累。也許你的一次小小的幫助就能開啟孩子的一扇智慧的大門。

  我不止一次地和周圍朋友說,現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孩子的競爭從小就已經開始了,她們不但是自己學習成果的競爭,而且也是她們綜合素質的競爭;不但 是孩子本身的競爭,現在也是家長們的競爭。因此,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作為家長,教 育好孩子是責任,好的教育方法是不斷探索出來的,我期待好的科學教育方法,並和孩子一起成長,讓我們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共同學習吧!

  三

  寒假期間發生了很多事,什麼江西男上海女、哈爾濱天價魚等等,我最關心的是引力波的發現。引力波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重要結果,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廣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

  大家都說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我要說他也是最偉大的戰略家。戰略家是什麼?就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想想看,100年前,你提出一個理論,當時幾乎沒什麼人搞得懂,100年後被驗證了,人生最炫酷的事不過如此。

  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的是,愛因斯坦小時候學會說話和走路很晚,即便成年之後也有輕度的閱讀障礙,直到他謀得瑞士專利局的小職員位置之前,他的老師都沒有想到他們教過的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說到愛因斯坦,我要提人和人在各個方面的差異是極其巨大的。多元智慧學說告訴我們,人類有七種以上的智慧,以數理邏輯智慧來說,愛因斯坦跟普通人的差距相當之大。難怪在他死後他的大腦會被仔細研究,並被發現從體積來說就超過常人。

  一位在劍橋讀研究生的學生感嘆這種智力上的差異,說到本科在清華讀物理,清華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甚至大於人類平均智商與狗的平均智商之間的差異。

  他舉例說,第一次考試班級平均分不及格下,有大牛考90。他發奮圖強,終於考了一個85,大牛考98。這個大牛後來有幸加入引力波團隊,成為團隊幾千上萬人中的一個無名之輩,不過是為了驗證愛因斯坦100年前的一個理論。

  普通人和愛因斯坦之間的差距又有多少?數理邏輯智慧之外的其他智慧同樣如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巨大。

  學科成績一般的學生,往往在某方面有驚人的天賦,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教育,能否幫助學生在他最據優勢的領域實現自我,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引力波的發現有什麼意義?電磁波就是很好的例子,兩百多年前,人類還不知電磁波為何物,但今天,在移動互聯時代,沒有網路,沒有wifi,多少人會抓狂?有人說,引力波的發現將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推進一大步,也許再過若干年,星際旅行就會成為現實。我們訪問火星,大概可以朝發夕至。

  我在寒假裡重讀了一本書,美國人亨廷頓寫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這本書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出版,影響非常大,其核心觀點就是一個:

  未來世界的衝突不是國家之間的衝突,而是文明之間的衝突。烏克蘭與俄羅斯關於克里米亞的衝突問題,穆斯林與西方世界的衝突問題,亨廷頓早就給出了預言。這是真正的大牛人!書中有一段話與儒家文明有關,給大家摘錄如下:

  國際環境的變化使亞洲文明與美國文明之間根本的文化差異顯現出來。在最廣泛的層面上,盛行於眾多亞洲的儒家精神強調這樣一些價值觀:權威,等級制度,個人權利和利益居次要地位,一致的重要性,避免正面衝突,“保全面子”,以及總的來說,國家高於社會,社會高於個人。此外,亞洲人傾向於以百年和千年為單位來計算其社會的演進,把擴大長遠利益放在首位。

  這些態度與美國人信念的首要內容形成了對照,即自由、平等、民主和個人主義,以及美國人傾向於不信任政府,反對權威,贊成制衡,鼓勵競爭,崇尚人權,傾向於忘記過去,忽視未來,集中精力盡可能擴大眼前的利益。衝突的根源是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根本差異。

  亨廷頓的觀點之所有引起極大爭議,在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西方認為西方價值是普世價值,而亨廷頓則說,所謂自由平等民主人權至上,只是西方文明的價值觀,而西方文明,只是人類當今至少7種文明中的一種罷了。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儒家精神以百年為單位來思考問題,這正是教育的節奏,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然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鼠目寸光何其多哉!

  這兩年開始,國際課程就特別火,很多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但什麼時候送出去,不少家長有困惑。

  我最近接待了一位報考平和高中國際課程的家長,他說,讓孩子在國內讀高中國際課程,再去國外讀本科,是一條相對穩妥的路徑。

  他告訴我,由於要孩子比較晚,圈子裡朋友的孩子都比他孩子大,許多家庭在孩子初中甚至小學就通過移民等方式把孩子送出去讀書,然而許多並不成功。

  有孩子從小在美國長大,不願意學中文,出現在家裡家長說中文,孩子說英文的情況;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完全是西方思維,強調個人權益,家長無可奈何。

  他總結說,我那些朋友,很多已經“失去”或“幾乎失去”了他們的孩子,他們都很後悔。

  我很幸運,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本來也想早點把孩子送出去的,現在改變主意了。這位家長講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家長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到西方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孩子過於年幼,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時,接受了西方的文明,文明的衝突在家庭內部上演。

  文明的衝突最終會導致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即便拿了西方的身份,乃至融入西方的文明,長著中國人的面孔,仍然會被當成華裔看待。

  身份認同的混亂會帶來很大的衝突,除夕夜香港旺角的騷亂,表面是無證攤販的問題,其背後是香港的衰落帶來年輕一代身份認同的焦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西男上海女的衝突也同樣是文化文明的衝突。這是無法避免的。

  平和走中西融合的教育之路,從戰略上看,應當堅持走中國基礎教育的改良之路,我們可以借鑑西方教育的精華,但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培養的是中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有傳承中華文化與文明的使命。

  

1.做智慧家長的演講稿

2.孝心獻給父母優秀演講稿

3.優秀家長髮言稿範文3篇

4.感恩父母的優秀演講稿

5.表達父母恩情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