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普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學階段,是人生黃金時代的開端,是人一生中非常關鍵而又富有特色的時期。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身心急劇地發展、變化和成熟。研究和把握當代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對於班主任全面瞭解和認識教育物件,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供你參考!
普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學生的心理現象極其豐富多彩,心理學一般將它們分為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和自我意識三大類。這裡主要介紹普通中學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心理過程的特點
由於青年初期生活實踐的內容逐漸豐富,社會交往內容日漸增加,學習內容日益複雜、系統與完整,因而,中學生社會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過程的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
1.認識過程的特點
***1***感知和觀察質量提高。由於掌握知識,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要求,中學生觀察水平不斷提高,內容更加豐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比少年期更富有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恆常性。但也有觀察程式不合理,觀察精確性不夠,容易草率下結論等不成熟的表現。
***2***注意品質得到較好發展。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較穩定和具有目的性,有意注意在學習、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注意的廣度、分配達到了一般成人的水平,他們大都能根據學習的目的、要求及時而又迅速地轉移注意力。
***3***記憶已達到新的水平。中學階段是人的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中學生記憶的主要特徵有:意義識記佔主要地位,機械識記逐漸減少,對無意義的材料,也能採用"人工記憶術"有效地加以識記;有意識記發揮重要作用,兼顧無意識記;記憶的容量大,記憶的質量明顯地超過少年期的水平。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在相同時間內,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在記憶內容上,比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要高一倍多,比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多四倍,但部分中學生否認必要的機械識記,認為是"死記硬背",班主任要幫助他們消除對機械識記的錯誤認識。
***4***思維品質獲得了很大發展。中學生的思維既有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也有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開始從直覺經驗型向理論邏輯型轉化,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與此同時,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也迅速發展,對事物認識開始有自己的見解,開始用懷疑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一切事物,不滿足成人和書本上的結論,喜歡懷疑、爭論和獵奇,也喜歡探索、辯駁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發展還很不完善,容易產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無根據地爭論,鑽"牛角尖",看問題孤立偏激,易走極端等。
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顯著提高,靈活性與敏捷性迅速發展。主要表現為思考問題周全,既能抓住關鍵問題和事物的本質規律,又能不忽略個別重要的具體細節;能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種方法來思考問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考問題速度快,能很快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辯證思維獲得明顯的發展,青年初期學生的知識經驗不斷豐富,能夠較為全面地發展地看待問題。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他們能夠正確認識一種現象的產生可能有多種原因,而同一個原因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任何事物的存在往往依存於其它事物,與其他事物發生聯絡並受其制約。例如,曾有專家對三個不同年級的學生***初一、初三、高二***就"自由"概念的理解水平進行測查。結果初一學生屬於第一級水平,即認為自由就是不受管束,但如果隨心所欲地做壞事,也必須受到制裁。初三學生屬第二級水平,他們認為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必須要受到紀律的約束,高二學生屬於第三級水平,他們認為自由不是一切由自己,並能認識到"一切都隨心所欲,並不是自?quot;、"自由應受到紀律的約束,沒有紀律的約束,也就沒有自由。"由此可見,初中三年級是理解到自由和紀律的基本關係,但並不透徹,而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則能多層次地理解,達到辯證思維水平,他們已經理解一切事物都處於互相制約、互相聯絡、對立統一的關係之中。
中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特別強,大多敢想、敢說、敢做,較少受傳統習慣勢力的束縛,不被名人權威嚇倒;創新意識強烈,敢於標新立異,勇於解決新問題。中學生的創造性更多地表現在學習活動中。1988年舉行的第19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和第20屆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考題難度極高,以致參賽國的領隊提出抗議,說:"這是考諾貝爾獎的題。"而我國參賽的9名中學生全部獲獎,物理獲得金獎;化學獲得金牌總數、個人成績和全隊總分三個第一的優異成績,這說明中學生很有創造潛力。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解決問題過程中思維的創造性越來越大,發散性思維能力越來越強。表現在他們不受舊思想、舊觀念、舊思維方式的束縛,善於改變思維方向,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讓中學生給如下故事命題:一個傳教士被野蠻部落虜去,被強迫與野蠻族的女頭人結婚,否則要被處死。傳教士拒絕,終被野蠻人用沸水燙死,分而食之。大部分中學生的命題為"鍋中慘劇"、"清燉牧師"、"寧死毋娶"、"自由無價"。顯然,這些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很強。
值得一提的是,中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存在著性別差異,總體而言,男生優於女生。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能力方面,應注意對女生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2.情緒、情感過程的特點
***1***內容豐富多彩。隨著生活、學習範圍的擴大,青年初期的中學生喜歡唱歌、跳舞、詩詞、書法、繪畫及體育活動等,藉此表達自己喜、怒、哀、樂、好、惡、欲等不同的情緒情感。他們常常對所愛的表現熱烈,對所憎深惡痛絕,取得成就則歡欣鼓舞,遇到不平則憤而慨之。
***2***情緒兩極性突出。青年初期學生的情緒尚不夠穩定,情緒的兩極性比少年時期更為突出,極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絕望,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刻爆發,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衝動性強,理智性差。
***3***情緒、情感的文飾與內隱性。少年期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內心世界的晴雨表,而青年初期的中學生面部表情和內心世界體驗不完全一致,掩飾作用較突出。如有的中學生明明痛苦,卻可以毫不在意;明明對異性朋友愛慕,卻可以做出莊重、迴避的姿態,明明對人厭煩,卻可能強裝笑臉;明明心虛膽怯,卻能故作鎮靜等。中學生在表白自己真實情緒時選擇性很強,一般不願向別人吐露真情,即使對密友也會保留一些內在的個人隱私。中學生情緒的內隱性和閉鎖性,是他們情緒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的結果,但對了解學生真實思想情感帶來了一定困難。
***4***情緒的延續性。中學生的情緒很少出現兒童期的哭笑無常現象,而更多地顯現出心境狀態。某件事所引起的情緒體驗可以長久留在心頭,雖已時過境遷,但很難消退。碰到挫折和不順心的事,有的中學生往往由熱情、爽朗、愛說愛笑而變得沉悶、抑鬱,感到萬事皆不順心,一切黯然失色,甚至幾天都不理人,而碰到高興的事情時,又感到心曠神怡,飄飄然,似乎萬事如意,幹什麼都有勁頭。
***5***情感趨向深刻而穩定,帶有濃郁的社會性。青年初期的社會義務感、責任感、友誼感、敬愛感、集體榮譽感等已得到較穩定的發展。中學生對知識及對美的追求要比少年更主動更自覺。在思想認識提高的前提下,中學生的情感逐漸深化趨向穩定。普通高中學生比較好管理,與他們的情感深刻和穩定有關係。
3.意志過程的特點
中學生意志品質自覺性有所增強。他們對動機、行動目的及後果的認識更加自覺,開始自覺地考慮未來的職業與生活目標,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在行動之前能冷靜思考。
意志行動的獨立性增強。中學生已能獨立地完成各種任務。為了培養中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成人對他們應多給予指導,但不要包辦代替,否則,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與對立。
此外,中學生在果斷性、堅持性、自制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質也有較大發展。他們大多具有恆心和毅力,能善始善終地完成既定的任務,良好意志品質逐漸形成。
另一方面,應該看到,中學生意志品質還不完全成熟。在不利環境作用下,可能出現一些易激動、不冷靜、缺乏自制的行為;容易受外界事物和他人暗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還易產生動搖、畏難和悲觀情緒;對積極意志品質***如勇敢有主見***與消極意志品質***如魯莽、固執***的界限認識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