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學生的創業故事

  兩位創業者都是從身邊小事做起,慢慢積累,成為創業達人,今天小編整理分享他們的故事——給大家,歡迎閱讀。

   第一篇

  義烏賣黃瓜的人好多,他們不是在菜市場賣,而是像賣水果一樣在大街小巷賣。其中在義烏國際商貿城D區下樓有一個小夥子也在賣黃瓜,但與眾不同的是,他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老外交談,黃瓜主要賣給老外。

  小夥子叫張恆,畢業於湖南某知名大學,英語6級。他剛出校門就跑到義烏,進入一個外貿公司做業務員。做了三個多月的業務,他不僅沒有掙到一分錢,還要父母寄來2000多元餬口。在那種糟糕的工作情況下,張恆想過辭職去做翻譯,或回家教書,或隨便乾點別的什麼都可以。

  一天,張恆到商貿城跑業務,那時候天很熱,他在路邊買了根黃瓜。在等削皮的那段期間,張恆發現賣黃瓜的生意非常好。張恆想,我不如也賣黃瓜,或許還有點收入,總比我現在做業務強。第二天,張恆真的賣起了黃瓜。他沒去公司上班,而是拿著自己僅剩的幾百元,買了一籃子、一把削皮刀和幾十根黃瓜,就開始了自己的生意。

  可是十幾天過去,張恆每天都只能賣出十幾根黃瓜,僅夠自己維持溫飽。張恆非常沮喪:堂堂大學生,連賣黃瓜都賣不好。他突然想起,曾經看到許多帶著翻譯的老外看到有人賣黃瓜,有意要買來吃,可大多被翻譯以種種理由拒絕而沒有購買;而沒有帶翻譯的老外可能擔心與賣黃瓜的無法溝通,只是站在一邊看著。張恆決定發揮自己的大學生優勢,專門向老外賣黃瓜。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張恆就跑到老外出入最多的商貿城樓下,一見到老外走來,就用英語吆喝開了。僅僅一天的時間,他賣出的黃瓜居然是自己以前幾天賣的3倍!

  漸漸的,張恆擁有了一批固定客戶,老外都專門找他買黃瓜。現在,他的日純收入有300多元,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賺到500元。.

   第二篇

  李海鵬從貧困的山東東營農村長大。父母給他起名海鵬,很明顯,是希望他能好好學習,有了廣博的知識,大鵬展翅,笑傲江海,大幹一番事業。由於家境貧寒,幾畝薄地的收成既要維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花銷,還要供李海鵬和兩個姐姐上學,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10歲那年,父親開始教小海鵬撒花生種子。父親告訴他。一定要把兩顆種子撒在一起。他疑惑不解,抬起頭問父親為什麼。父親擦去滿頭汗水,撫摸著他的頭說:“孩子,只有兩顆種子挨在一起,兩顆花生髮出芽來才能相互支撐,纏繞著向上生長,形成強大的生命力,抵擋自然界的風雨。”

  父親的話就像花生種子一般,深深地種在海鵬的心靈深處,他更加努力地去讀書,他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的命運。2000年,李海鵬考入臨沂師範學院***後更名為臨沂大學***歷史系,由於家庭困難,上大學第一年的8000元學雜費、生活費還是父母東拼西湊借的。在校期間,李海鵬一邊學習,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兼職。

  為了鍛鍊自己和掙學費,李海鵬有時需要一天課外做好幾份工。經常是打完工回宿舍,已是晚上12點多。

  2001年,他用掙來的錢買了一輛二手計程車,簡單裝飾後就租了出去,最多時他曾買了七輛計程車。就這樣,李海鵬在別的大學生還伸手向父母要錢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反哺父母。利用寒暑假,李海鵬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業鍛鍊,這大大開闊了他的眼界。2004年大學畢業時,李海鵬利用閒置資金,在臨沂開了一家火鍋店,主營火鍋、燒烤和特色萊,2006年火鍋店還被評為“臨沂市十大火鍋名店”。隨後他又逐漸涉足文化、投資、建築裝修等行業,逐步完成了資本積累。

  從創業至今,李海鵬涉足過幾十個行業。近兩年,他開始收縮戰線,化零為整。2009年,他在菏澤創辦了佔地200多畝的山東皓宇服裝有限公司。2010年,他又將企業總部搬到了濟南。今年5月份企業改制成了控股集團,旗下有十幾家企業,核心業務以投資擔保為主,總資產達到七八個億,年銷售收入十多億元,剛30出頭的李海鵬擔任了董事長,如今他又開始籌劃企業上市的事情。2011年初,由《法制晚報》聯合創業之家網站,歷時半年調查,製作了2010年中國“80後”青年創富榜,李海鵬以2.1億元資產位列第27位。

  2011年6月10日,李海鵬向母校臨沂大學捐贈1000萬元,慶賀母校70週年華誕。以個人名義在地窮性大學設立1000萬元的助學基金,這在國內尚屬首例。李海鵬不是“富二代”,他的父母都是農民,也沒有什麼家族背景,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創造了一個“80後”創業者的奇蹟。創業十年,讓十年和兩億畫上了等號。

  也許,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曾有這樣的兩顆寶貴的花生種子,一顆叫夢想,另一顆叫信念。只是有些人沒有給夢想合適的土壤,沒有給信念澆上滋潤的水分,讓種子只能是種子,發不了芽,開不了花,結不了果。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