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正能量勵志故事

  成熟不是不流淚,而是含淚奔跑;成熟並非不恐懼,而是儘管恐懼,仍有所行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只要伏下身子,就能撿到金子

  不要抱怨這社會“為什麼99%的人辛勤工作,只有1%的人享福?”也不要埋怨這世道“浮躁”,只看看自己、問問自己:自己伏下身子了沒有。倘若沒伏下身子,做什麼工作都浮在“面”上,深入不下去,那麼即使再滿腹牢騷,再聲嘶力竭也解決不了半點實際問題。因為“金子”都讓別人“彎腰”拾起了。

  曾在八一青年隊和國青男籃征戰多年的史勇,很多人肯定不會太陌生,不過他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火鍋連鎖公司的董事長,並且做得有模有樣。在成都市溫江區的一個小院落裡,記者見到了史勇,這裡有倉庫和火鍋底料生產車間,一間有些狹小的辦公室是史勇和公司的另一位股東張弛的工作場所。牆壁上,“高人史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招牌金光閃閃。一個曾在八一青年隊和國青男籃征戰的年輕人,因為無法挽回的腳踝傷勢,不得不離開他心愛的籃球事業。之後,他又放棄了球隊為他安排的工作,毅然決然地拿著一筆復員費自謀生路了。2012年底,一位叫李建洪的商人派人到河北廊坊遊說史勇來成都發展,史勇就此離開了自己的麻辣燙小攤,與李建洪以及另外三個股東一起開了這家火鍋餐飲公司,其中史勇佔60%的股份,成為公司的法人代表。其實,他對自己的頭銜看得並不重要,他說:“我們公司這些股東都是年輕人,大家不是為了單純的掙錢。對我來說,這輩子做成一件事比賺多少錢重要。”史勇說,這些朋友之所以找到他,是因為自己那股勁。我打不了球后,沒有哭天抹淚地要保障,還能跳出體制伏下身子自己奮鬥,可能就是這種精神讓朋友覺得值得合作。從2012年底到成都至2013年上半年,他就一直在一線學習有關火鍋的生產管理知識。服務員、庫管、原材料採購等只要和火鍋有關的崗位,他一個不拉下,都要親自上。“當了董事長還要從一線做起嗎?”對於記者的這個疑問,史勇說:“因為以前開的是麻辣燙攤,和現在的火鍋店很不一樣。不一樣沒關係,我實實在在去學,只要實打實接觸這一行,你才能知道這一行各個環節的操作和成本是怎樣的。”在史勇辦公桌上,確實放著不少管理方面的書籍,比如《每天學點管理學和領導學》《細節決定成敗》《每天一堂口才課》等,連科普名著《果克里的宇宙》他都有。他說:“僅憑自己的那點心眼兒能幹什麼?主要靠學習別人的經驗,這是成功的捷徑。”談到為什麼會起“高人”這個店名,合夥人張弛形象地說:“首先是因為四川人普遍都不高嘛,如果在路上看見一個2米高的大個子,他們會下意識地說,‘咦,你看高人。’還有,希望我們所想、所做和所追求的,能與眾不同、高人一等,這個靠人們的會意嘍。”如今,史勇的火鍋店已經在成都市區、溫江、邛崍、郫縣、什邡等地開了6家,其中4家是加盟店,開一個火一個。

  看來,成功不成功、成功的長遠與否,與是否伏下身子有很大關係。事實確實如此,財富到處有,就看你自己看不看得見,伏下身子,看到的金子一個也跑不掉;整天叼著香菸朝天看,“狗頭金”在你腳底下,即便把你絆倒,你也未必知道這是“金子”。不管幹什麼,只要伏下身子實實在在地去幹,就沒有幹不成的,就沒有幹不好的。

  2:紅牛公司甘做“冤大頭”

  最近,著名功能性飲料製造商紅牛公司在美國紐約因“紅牛給你雙翅膀”這句廣告語惹上麻煩——有人狀告紅牛公司稱,他飲用多年紅牛卻未長出翅膀,所以要替所有飲用過紅牛的消費者討回公道。這句廣告語明顯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紅牛公司卻甘願支付高達1300萬美元的索賠。

  本傑明·卡瑞瑟斯是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今年9月才參加工作,他心浮氣躁,急於出名,於是苦思冥想出名的捷徑。一天晚上,本傑明在家裡看電視時,看到了紅牛公司的廣告,廣告語為“紅牛給你雙翅膀”。本傑明由此打起了歪主意:以喝紅牛沒長出翅膀為由狀告紅牛公司並代表消費者向其索賠,這樣無論輸贏他都會引起公眾的關注。即便敗訴,按照美國法律而言,他也沒什麼風險,畢竟喝紅牛不能長出翅膀是事實。

  於是,10月初,本傑明一紙訴狀將紅牛美國公司告上法庭。這一事件經媒體披露後,美國公眾普遍認為本傑明是無理取鬧,肯定會敗訴。

  紅牛美國公司接到法院傳票後,總裁艾伯特意識到這是一起惡作劇,就讓紅牛美國公司的法律顧問做好應訴準備。

  當天晚上,艾伯特要宴請一位來訪的朋友哈里森,此人是一位資深營銷專家。他們乘轎車路過紐約時代廣場時,紅牛公司巨大的廣告牌映入他們的視線,“紅牛給你雙翅膀”這句廣告語顯得格外醒目。哈里森指著廣告牌對艾伯特說:“這句廣告語太棒了!”艾伯特苦笑一下,把這句廣告語惹上官司以及正準備應訴之事告訴了他。哈里森頗有意味地笑了下,話裡有話地說:“不必苦惱,你們的機會來了!”這令艾伯特深感意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哈里森說:“其實有時巧妙地參與法律訴訟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品牌宣傳效果,其實你們完全沒必要去應訴,直接和原告和解,同意賠償得了。”艾伯特更疑惑了,哈里森接著解釋:“你們打贏官司,本傑明打輸官司,並不稀奇,因為本傑明明顯是為了出風頭而故意找你們麻煩的。但如果你們承認自己輸了,並且願意給消費者賠償,這才新鮮有趣呢!這將產生巨大的廣告效應!”艾伯特這才開了竅,但還是不無擔心地說:“不是所有的消費者購買後都能留下購買的票據,如何確定究竟哪些人是真正飲用過紅牛的人呢?如果索賠的人過多怎麼辦呢?”哈里森擺擺手說:“完全不必較真,是否真正飲用過紅牛並不重要,因為無論是誰申請都可以起到宣傳紅牛的效果。至於賠償金額,你們設定出上限就可以了。”艾伯特這才恍然大悟,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艾伯特找到紅牛美國公司策劃總監米奇,將哈里森的創意和盤托出,讓他據此做一份品牌宣傳方案。米奇接到這個任務後無比興奮,迅速召集得力干將投入到工作中。

  幾天後,米奇的團隊做出了品牌宣傳方案:2002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日期間在美國購買過紅牛飲料的人皆可登陸紅牛美國公司的官方網站申請賠償,賠償總計1300萬美元,每人得到的賠償金按申請賠償的總人數計算,申請截止日期為2015年3月2日。而後,艾伯特派人與本傑明溝通,請求進行庭外和解,本傑明當然是見好就收,因為以這種離奇的方式收場總比自己灰頭土臉地面對失敗更好。於是,策劃方案在媒體的配合下開始執行。

  結果,從10月8日開始,網站訪問量暴增,短短几天時間,訪問量就增加了4600萬人次……當然申請者中不少是冒牌者。除此之外,這一新鮮事經媒體傳播後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這兩種情況,在廣告學上都被認為是極大地增加了消費者的認知。

  紅牛公司請專業人士僅對短短几天時間的宣傳效果進行了評估,這次策劃活動取得的品牌宣傳效果要比花費1600萬美元在紐約時代廣場做一年廣告的效果還要好很多。

  面對麻煩,一般而言,人們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其實若能夠換一種角度去審視和利用,說不定可以將麻煩變成有利因素。

  3:把嘲笑當動力

  埃利德·迪呂波是比利時現任首相,他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嘲笑。然而,面對嘲笑,迪呂波既沒有竭力反駁,也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從嘲笑中檢討自我,激勵自己,最終用成功回答了別人的嘲笑。

  1951年,迪呂波出生於比利時南部一個叫做莫蘭維茨的小鎮。父母都是從義大利移民到這裡挖煤的礦工。在姐弟七人中,迪呂波是最小的,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因車禍去世,這給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陰影。入學第一天,迪呂波因為沒有穿上衣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說他是個“怪人”。他一臉沮喪地跑回家,“可家裡真的只有這一條褲子,沒有上衣啊。”迪呂波向母親哭訴道。母親聽完後,微微一笑:“哦,親愛的,這沒什麼難過的。沒有穿上衣不要緊,但是沒有學到知識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了。你可以在學習上戰勝那些穿上衣的孩子呀!”迪呂波的眼睛亮了起來,他聽了母親的話,再次回到學校裡。很快,迪呂波因為成績優異而讓孩子們對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是一個“怪人”了。

  比利時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北部的弗拉芒人說的是荷蘭語,南部的瓦隆人說的是法語。迪呂波是以法語為母語,同時精通義大利語和英語,但對荷蘭語不太精通。在一次北部的競選演說中,迪呂波用荷蘭語談到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的“緊迫性”時,將“緊迫”說成了“喝酒”,被荷蘭語媒體抓住了把柄。比利時荷語系最有影響的《最新訊息報》諷刺迪呂波說:“他已經準備好擔任首相,但他的荷蘭語還沒準備好。”北部最大的分裂主義政黨新弗拉芒聯盟黨主席德韋弗嘲笑他說:“我們家的奈及利亞清潔工,來比利時只有兩年,荷蘭語要比迪呂波說得好。”這些嘲笑導致迪呂波在北部荷蘭語地區支援率頗低。因為,人們無法信任一個連荷蘭語都說不好的人能夠領導好比利時整個國家。

  面對嘲笑,迪呂波說:“對不起,我的荷蘭語確實說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會說好的!”自此,在每次議會中,迪呂波都會使用荷蘭語,儘管有時候會有語法錯誤,但他的荷蘭語水平越來越高了。近日,荷蘭自由黨對外透露迪呂波在議會中已經不需要使用同聲翻譯,而他的這種執著的精神也漸漸讓北部的弗拉芒人心生敬佩。

  迪呂波就任首相時,比利時的國債佔據了GDP的96%。在歐元區國家中,僅次於希臘和義大利,經濟十分慘淡。法國的《新聞報》首先發難,取笑他說:“比利時人寧願相信童話,也不指望迪呂波能夠解決這個國家的棘手難題。”隨後,多家媒體參與進來,輿論旋渦鋪天蓋地地向著迪呂波捲來。而此時的迪呂波沒有向公眾表達自己執政的信心,而是選擇了沉默。因為,他決定用事實說話。

  在隨後的時間裡,迪呂波大力實施改革措施,發展第三產業和旅遊業,緩解了經濟危機。僅2012年一年,比利時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當年的財政附加值達到2587。11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8。6%,比上年增長了2個百分點。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比利時的經濟危機,但卻使國內經濟出現了一絲復甦的跡象。就這樣,一句話也沒有說的迪呂波用成功化解了輿論壓力,讓那些嘲笑他的媒體閉了嘴。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別人的嘲笑。面對嘲笑,聲嘶力竭地反駁無用,因嘲笑而意志消沉無用,只有在嘲笑中正視自己,激勵自己,把嘲笑當做動力,用成功回擊嘲笑,這才是最好的答案。譬如,比利時總統迪呂波。

  
的人還:

1.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

2.傳遞正能量的啟迪小故事

3.傳遞正能量勵志短文3篇

4.正能量勵志的小故事

5.正能量分享勵志小故事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