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思維的作用表現是什麼
教師應注重想象思維的運用,不僅侷限於課堂上的授課方式,也應應用於課外的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並掌握枯燥的法學理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希望對您有幫助哦。
1、想象在創新思維中的主幹作用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說:“每一種假設都是想象力發揮作用的產物”。
列寧說:“有人認為,只有詩人才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甚至數學也是需要幻想的,……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
巴甫洛夫說:“鳥兒要飛翔,必須藉助於空氣與翅膀,科學家要有所創造則必須佔有事實和開展想象”。
創新思維要產生具有新穎性的結果,但這一結果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要在已有的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組或改造。 創新活動中經常出現的靈感或頓悟,也離不開想象思維。
2、想象思維在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靈魂作用
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主要靠的是想象思維。作家、藝術家創作出優美的、震人心魄的作品,需要發揮想象力,讀者、觀眾欣賞作品,也需要藉助想象力。
3、想象思維在發明創造中的主導作用
大哲學家康德說過:“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它能從真實的自然界中創造一個相似的自然界。”
在無數發明創造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想象思維的主導作用。發明一件新的產品、設,一般都要在頭腦中想象出新的功能或外形,而這新的功能或外形都是人的頭腦調動已有的記憶表象,加以擴充套件或改造而來的。
那麼,如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呢?德國的一名學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眺望風景,仰望天空,觀察雲彩,常常坐著或躺著,什麼事也不做。只有靜下來思考,讓幻想力毫無拘束地賓士,才會有衝動。否則任何工作都會失去目標,變得繁瑣空洞。誰若每天不給自己一點做夢的機會,那顆引領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會暗淡下來” 。
想象思維的培養
1、克服抑制想象思維的障礙
克服抑制想象思維的障礙主要有環境方面的障礙、內部心理障礙和內部智慧障礙。
環境方面的障礙,如人際關係的不協調,學習思考環境的惡劣等。
心理狀態如果處在積極、愉快、興奮的情況時,人就容易進行想象思維;如果處於消極、壓抑,甚至悲觀、沮喪的狀況,那就很難進入良好的想象思維。但是,人的心理狀態是可以調整的。
內部智慧障礙主要是指思維方法的僵化,也就是思維模式的固定化,即所謂的思維定勢或習慣性思維。
2、培養想象思維能力的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強化創新意識。人的目的需要系統決定了人的思維積極性和活躍性。
第二個途徑是學習。學習,包括從書本上學習,也包括從實踐中學習,還包括向一切有知識、有經驗的人學習。
第三個途徑是靜思。人有時需要交往,需要熱鬧,需要和別人產生思維碰撞,但有時也需要 孤獨,需要沉靜地思考。諸葛亮說“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試談想象思維在記敘文寫作中的運用
中小學生作文是一種思維和情感十分活躍的創造性勞動,從觀察體驗生活獲取素材到選擇材料提煉寫作主題,從謀篇佈局安排結構到遣詞造句選用表達技巧,這一切都離不開想象思維。想象思維貫穿寫作過程的始終。
一、運用想象構思情節
1.運用想象構思“波瀾”
很多人喜歡看偵探小說、懸疑小說,正是被其曲折的情節所吸引。清代大文豪袁枚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遊者賞心悅目。或絕崖飛瀑,動魄驚心。山水既然,文章正爾。”***《李覺出身傳評語》***他的這一段話生動形象地說明,文章寫得波瀾起伏才能引人入勝。
作文取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它不是對生活的原生態反映,而是要進行一定的提煉、加工,使其更加生動,同時能夠更鮮明地表現主題。所以寫作時經常要憑藉間接經驗與想象思維對情節進行構思,使其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如三石的文章《你不是個好記者》,寫勤奮淳樸的記者小易經常費盡心機尋找新聞,但是都比較平庸,多次被領導批評“你不是個好記者”。後來在一次直播採訪中現場突然失火,小易中斷了正常的播報……他到哪去了呢?事情發展到此,不妨想象一下:可能小易為了保住一己生命安全跑掉了,這是人之常情,畢竟他只是名記者,不是消防隊員;可能小易投身救火去了,體現了一個熱血青年的責任感;也可能小易非常不幸地給什麼東西砸到倒下了……按照情理,這些都有可能。那麼救火之後呢?根據人物性格特點,小易不太有表功的可能,那麼他有可能因救火被表揚了,也可能默默無聞,還有可能挨批評……後來真相大白,原來小易真的是去救火了,得到大家的稱讚。到此為止,故事好像就可以結束了,而且還比較有“波瀾”。但是該文的構思非常巧妙:領導知道原委之後,還是給他丟下一句:“你不是個好記者!”讀到這裡,讀者不禁大為納悶。但是故事馬上緊接著一個結尾:“第二天,小易被提拔為新聞部副主任。”我們不禁為這個結尾叫絕。“你不是個好記者”在文中是一個幌子而已,鋪墊得越多,越能讓人產生錯覺。這個故事有不少波瀾,都是作者運用想象思維精心構思出來的。在每一個節點上,情節發展都有多種可能,而作者選取了最能體現波瀾、最有意蘊的那一種可能。
所以我們在構思情節時,不要只是遵循千篇一律的套路,要根據事件發展的邏輯與人物性格進行想象,儘量讓思路開闊一些,擇其有意味、有價值、有波瀾的來寫,一環一環地構思下去,文章自然會曲折動人,搖曳多姿。
2.運用想象進行“故事新編”
情節波瀾起伏是一種美,而富有創意與文化底蘊的情節也很美。“故事新編”就屬此類,它同樣需要想象思維。與上文所述通過想象虛構情節不同,“故事新編”是有“故事”的,即已經有了不可隨便改動的人物形象和基本歷史事實。“故事新編”要做的就是在現有的“舊瓶”裡裝“新酒”,通過聯想選取某個歷史人物、某個歷史事件作“舊瓶”後,發揮想象力,對原有的故事情節進行改編,或增加,或改編,或保留一部分再按需要設計其他情節,藉故事之外殼來表達主題,從而產生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顯示作者的創意與底蘊。如當年風靡全國的《赤兔之死》,作者取關羽之死的故事框架,發揮想象增加赤兔馬、伯喜等角色,設計他們的對話,來表達“誠信”的內涵。“故事新編”也可以在尊重基本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反彈琵琶”,改編情節,通過這些改編來表現主旨。如高考作文《昭君的選擇》,把昭君完全被動的出塞行為,改成為國家民族利益而主動請命的壯舉,體現了昭君“心靈的選擇”。可見,裝“新酒”的過程就是發揮想象進行創作來表達主題的過程。
當然,“故事新編”要吃透原著,要讓人物在保留原有性格的同時按邏輯推動故事情節,增加的和改變的故事情節不能夠違背基本的歷史事實。“新酒”的意蘊是其價值所在,必須熔鑄合理的、有意義的現實內容,只有這樣,通過想象新編出來的故事才能既有時代性,又能保留其文化底蘊。
二、運用想象構思細節
如果說情節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那麼細節就是文章的血肉。我們也許不記得一篇文章的情節,但是總有一些細節讓我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而一想到這些細節,人物形象也逐漸浮現、清晰。
1.用設身處地的推測想象構思細節
寫作需要真實,但並不意味著寫作時總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我們更多的是發揮想象進行構思,寫“別人的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這個時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設身處地推想在獨有的性格影響下,在獨特的場景中,人物會如何想、如何做,力求真實、典型,然後形諸筆端。
例如《陳奐生上城》,作者寫他在招待所醒來後的一系列反應是:“陳奐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窩裡縮成一團,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別是腳***不大幹淨,生怕弄髒了被子……隨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點聲音來,好像做了偷兒,被人發現就會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裡,光著腳跑出去;又眷顧著那兩張大皮椅,走進去摸一摸,輕輕按了按,知道里面有彈簧,卻不敢坐,怕壓癟了彈不飽,然後才真的悄悄開門,走出去。”作者通過細緻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形象地刻畫了這個淳樸的農民在招待所裡自慚形穢而小心翼翼的表現。作者未必見過這個情景,但是他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民的性格特點與內心世界都有著深入瞭解。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過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的好奇心與新鮮感,也有對珍貴高檔品的距離感甚至敬畏感。作者通過合理的推測和想象,使陳奐生這一農民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如同親眼見到當時的場景,使文章顯得生動,也令人唏噓不已。動作描寫如此,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也如此,必須以設身處地的想象進行推測,才能夠更全面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
2.用幻想構思細節
學生的不少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描寫枯燥乏味,運用的比喻、擬人總是沒有新意。我們不妨來看看賈平凹《月鑑》中的一段文字:“月亮正要出來,就在草壩那邊,一個偌大的半圓,那是半團均勻的嫩黃,嫩得似乎能掐出水來,潔淨淨的……我閉上眼睛,慢慢地閉上了,感受到月光爬過我的頭髮,爬過我的睫毛,月腳兒輕盈,使我氣兒不敢出,身骨兒一時酥酥地癢……”幻想相對於推測,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它讓思維縱橫馳騁。正如此處的月光照人,本無所謂喜與憂,但作者憑藉著自己細膩的體驗,將月光幻想成有情感、有體態、有動作的人,它好像在與人交流,與人溝通。作者對月光的感受十分深刻,巧妙地運用幻覺,把月光寫活了,想象出如同藝術品般迷幻的詩意境界。這樣的描寫讓文字脫離了厚重與累贅,有一種豐富而空靈的藝術美。
想象必須有根據,要合情合理。現實生活有其邏輯,人物行為有其性格、思想基礎,要根據這些進行想象,才不致使文章流於怪誕荒唐。只有大膽併合理地運用想象,才能使文章有真正的創新,彰顯靈氣。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