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基礎掌握技巧提升能力
從事高中教學的老師都知道,語文複習內容多,效果不明顯,因此學生也很不重視,導致本來很重要的語文學科,彷彿成了高三系統複習的”豆芽”,據筆者多年的高中教學實踐,覺得普通高中語文第一輪系統複習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 在複習之前,我們要認真分析本班學生的情況,力爭做到複習的徵對性強
一般來說有如下情況:基礎薄弱點很多,綜合做題能力較差,學習上不善於自己糾錯總結;知識面比較狹窄,知識點欠缺仍很多;學習不注重科學方法,不能及時落實複習、鞏固提高;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藝術生受特長學習影響;不善利用零碎時間,閒散事比較多;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動學習質疑少,學習被動,不愛動腦、動手;有時易灰心,戰勝困難的勇氣不足;寫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我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1.立足教材,重視教材。
語文教材,是我們的基礎之本。尤其是高三語文教材,這兩年越來越被命題者重視。近幾年高考試卷中直接或間接與語文教材有聯絡的題目逐漸增加,而這一趨勢在09年高考卷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通過現代文兩個語段的最後一道題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如果能把高中語文教材踏踏實實地學好,這些分都應該可以拿到。
2.加強語文學習意識,重視批改。
學生,一個晚上,可以花幾個小時背政史地,花一個下午做外語,卻捨不得兩個小時做一套語文卷。當作業太多時,最先放棄的幾乎也是語文。學生中普通存在著這樣一個觀念,語文學習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時間未必與最後的產出成正比,這個學科自然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於是,我在很多的時間裡都是在做端正語文學習觀的工作,讓他們適當重視語文學習,合理保證語文學習時間。練習也好,作業也好,我都以檢查批改為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由於是班主任,四晚坐班,因此這一個小時往往是我批改作業,找學生強化知識的黃金時間。對一些經典題型,不厭其煩地講,不僅是老師講,而且也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每道題我們都不厭其煩地講思路,講答題套路,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也就養好了。每次的練習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會抽查一部分典型生來改,以瞭解全部學情。而綜合卷,則一定全批。遺憾的是,課後輔導答疑,每次必到,但問者寥寥。
3.落實基礎,強化知識點。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範圍的變動。
因此,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複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必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絡。所以我們備課組在高三初期就根據學校的要求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到11月初五六冊教材進行完畢,第一輪教材複習一個月左右,主要是一到四冊的文言文,當然文言文也是強化重點篇目,強化大綱要求的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08年初具體落實知識點,分點一一擊破,主要是通過典型試題練習,過關檢測、漏洞補查來完成,當然中間會穿插綜合試卷。4月初綜合複習,考——批——講——練,每個環節落實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補漏,認真對待。
高考試題雖不直接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和大綱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滿分。因此,在高三我們狠抓了六冊課本的背誦篇目,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複習,又一輪地測試卷、背誦。
4.靈活安排,注重體系。
由於高三複習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我們複習還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複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後,就安排一堂課作文課,這時,學生的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複習好得多。當然,有時基礎性比較強的知識點,還可以動員學生參與到講題過程中。動手又動腦,其樂無窮。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插進行;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練習相輔相成,等等。
總之,靈活掌握高考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絡、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還要有高度的全域性觀念,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程序。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
5.加強閱讀,促進寫作。
加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不但對解題有利,因為命題材料多出自報刊,更重要的是對寫作很有幫助。我認為,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僵化、思路閉塞,與平時的不讀書、孤陋寡聞密切相關。似乎可以這麼說,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量的大小。因此,加大課外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顯得尤為迫切。高三一年我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一是精選時文。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演講時間,精選一些文質兼美的小說散文等,每早讀一篇,積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我利用班主任的優勢,鼓勵學生訂閱報刊,在一班我也是反覆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們交叉訂閱,交換瀏覽,像《作文與考試》《讀者》《青年文摘》《博覽》等報刊資訊量大,可讀性強,學生就廣泛交流傳閱
“開卷有益”,我覺得大有道理。記得有一天週日晚上電視演2007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多麼希望學校能夠讓學生看一點這樣的節目,可惜,連作為教師的自己也只能從網上下載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學生一起進行生活畫面還原。
三.我們一定要避免系統複習中出現如下問題:
1.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情況。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訓練的實踐活動時間很少或不充分;另外,實驗班的學生一直是和平行班學生吃同樣的“飼料”,造成他們中的一部分重複訓練多,拔高不足,閱讀量不夠。
2.作文訓練,很多時候追求篇目數量,訓練質量不是很高。
尤其是在幫助和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社會生活及積累情感體驗、生活經驗方面做得不夠。
以上以上幾點,只是我一些鄙陋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權當拋磚引玉,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總結,努力改革,勇於嘗試,一定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大幅度提高語文成績。
一、 在複習之前,我們要認真分析本班學生的情況,力爭做到複習的徵對性強
一般來說有如下情況:基礎薄弱點很多,綜合做題能力較差,學習上不善於自己糾錯總結;知識面比較狹窄,知識點欠缺仍很多;學習不注重科學方法,不能及時落實複習、鞏固提高;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藝術生受特長學習影響;不善利用零碎時間,閒散事比較多;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動學習質疑少,學習被動,不愛動腦、動手;有時易灰心,戰勝困難的勇氣不足;寫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1.立足教材,重視教材。
語文教材,是我們的基礎之本。尤其是高三語文教材,這兩年越來越被命題者重視。近幾年高考試卷中直接或間接與語文教材有聯絡的題目逐漸增加,而這一趨勢在09年高考卷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通過現代文兩個語段的最後一道題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如果能把高中語文教材踏踏實實地學好,這些分都應該可以拿到。
學生,一個晚上,可以花幾個小時背政史地,花一個下午做外語,卻捨不得兩個小時做一套語文卷。當作業太多時,最先放棄的幾乎也是語文。學生中普通存在著這樣一個觀念,語文學習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時間未必與最後的產出成正比,這個學科自然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於是,我在很多的時間裡都是在做端正語文學習觀的工作,讓他們適當重視語文學習,合理保證語文學習時間。練習也好,作業也好,我都以檢查批改為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由於是班主任,四晚坐班,因此這一個小時往往是我批改作業,找學生強化知識的黃金時間。對一些經典題型,不厭其煩地講,不僅是老師講,而且也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每道題我們都不厭其煩地講思路,講答題套路,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也就養好了。每次的練習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會抽查一部分典型生來改,以瞭解全部學情。而綜合卷,則一定全批。遺憾的是,課後輔導答疑,每次必到,但問者寥寥。
3.落實基礎,強化知識點。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範圍的變動。
因此,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複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必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絡。所以我們備課組在高三初期就根據學校的要求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到11月初五六冊教材進行完畢,第一輪教材複習一個月左右,主要是一到四冊的文言文,當然文言文也是強化重點篇目,強化大綱要求的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08年初具體落實知識點,分點一一擊破,主要是通過典型試題練習,過關檢測、漏洞補查來完成,當然中間會穿插綜合試卷。4月初綜合複習,考——批——講——練,每個環節落實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補漏,認真對待。
高考試題雖不直接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和大綱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滿分。因此,在高三我們狠抓了六冊課本的背誦篇目,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複習,又一輪地測試卷、背誦。
4.靈活安排,注重體系。
由於高三複習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我們複習還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複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後,就安排一堂課作文課,這時,學生的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複習好得多。當然,有時基礎性比較強的知識點,還可以動員學生參與到講題過程中。動手又動腦,其樂無窮。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插進行;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練習相輔相成,等等。
總之,靈活掌握高考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絡、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還要有高度的全域性觀念,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程序。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
5.加強閱讀,促進寫作。
加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不但對解題有利,因為命題材料多出自報刊,更重要的是對寫作很有幫助。我認為,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僵化、思路閉塞,與平時的不讀書、孤陋寡聞密切相關。似乎可以這麼說,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量的大小。因此,加大課外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顯得尤為迫切。高三一年我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一是精選時文。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演講時間,精選一些文質兼美的小說散文等,每早讀一篇,積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我利用班主任的優勢,鼓勵學生訂閱報刊,在一班我也是反覆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們交叉訂閱,交換瀏覽,像《作文與考試》《讀者》《青年文摘》《博覽》等報刊資訊量大,可讀性強,學生就廣泛交流傳閱
“開卷有益”,我覺得大有道理。記得有一天週日晚上電視演2007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多麼希望學校能夠讓學生看一點這樣的節目,可惜,連作為教師的自己也只能從網上下載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學生一起進行生活畫面還原。
三.我們一定要避免系統複習中出現如下問題:
1.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情況。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訓練的實踐活動時間很少或不充分;另外,實驗班的學生一直是和平行班學生吃同樣的“飼料”,造成他們中的一部分重複訓練多,拔高不足,閱讀量不夠。
2.作文訓練,很多時候追求篇目數量,訓練質量不是很高。
尤其是在幫助和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社會生活及積累情感體驗、生活經驗方面做得不夠。
以上以上幾點,只是我一些鄙陋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權當拋磚引玉,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總結,努力改革,勇於嘗試,一定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大幅度提高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