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閹雞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閹雞顧名思義就是被閹掉的雞,閹雞比普通的雞長得更快,肉質更嫩,那麼閹雞如何飼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閹雞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閹雞的飼養方法

  一、 閹雞的飼養環境要求:因閹雞屬於飼養時間較長的品種,飼養時間一般在120天以上,並且在閹割後對外界的抵抗力相對於其他土雞略差,容易感染多種疾病,因此雞舍應儘可能建在避風向陽、遠離高密集養殖區的地方,以利於防疫,場地應該略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排水通暢,不易積水,運動場綠化好,陰涼程度足夠,能夠進行有效的室外放牧,利於夏季防暑降溫。儘量選擇素質高、責任心強,管理較為細緻的有較好管理經驗的養戶。飼養密度要求≤9只/每平方米,合理的密度能夠保證雞群的健康快速生長, 以免影響雞群的體況和整體的健康。

  二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育雛的管理要求細緻,以保證雞群體格健壯,做好白痢、法氏囊、呼吸道病等小雞管理階段容易出現的疾病的防治,以免影響到正常的閹割。

  1、 注意保持溫度的平穩性:由於雛雞本身的機能調節能力較差,溫度的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到其採食與生長髮育,故需要保持舍內溫度平穩,故需要在育雛期間保持晝夜溫溼度相對恆定,一般1~3天齡時溫度要在34℃,以後每週下降2℃,4 周後維持在23℃左右, 在下鄉指導時,要引導養戶視天氣變化、雞群活動情況做好保溫工作,嚴禁脫溫過早、密度和密封保溫等現象發生,從而誘發白痢、法氏囊、呼吸型傳支等疾病。

  2、 適宜的光照與搞好應激訓練適宜的光照可以提高雛雞的活動能力,促進其生長髮育。具體要求1至2日齡,24小時光照 強度為1.5至2瓦/平方米,3日後23小時光照0.75至1瓦/平方米。

  育雛期間注意搞好停電、噪音訓練,目的是為了使雞適應生產過程中突然停電、噪音等應激,引發打堆現象。

  3 、保持墊料衛生、乾淨。

  冬天要求用厚墊料管理,至少5公分以上,便於墊料保溫,夏天要求採取薄墊管理,要求勤換勤墊。

  引導並要求養戶於20天齡前墊料使用穀殼加禾草,這樣較乾爽,灰塵少。日常管理中要求首先不能結塊發黴,乾燥,及時清理潮溼、黴變的墊料 以防細菌繁殖加快,避免球蟲、大腸桿菌等疾病的發生。

  在閹前2天要求必須全面的更換墊料一次,以免墊料衛生差,病菌多引起閹割後雞群發病。

  4、 合理的通風、擴欄適當的排出舍內的汙濁空氣、病原微生物、灰塵等,同時換進新鮮空氣,能有效的促進肉雞生長髮育,注意防止賊風吹進誘發呼吸道病。

  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在保證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加大通風量,適當的擴欄,嚴防養戶用密度、密封保溫,誘發呼吸道病。夏季進苗20平方米/千雞,10天齡1空/千雞,15天齡1.5空/千雞,20天齡2空/千雞,25天齡後擴完全欄。

  5、 做好藥物保健工作因公雞生長速度迅速,飼料消耗大,在育雛期間到閹割前要求全程喂足料,嚴禁控料,以影響體格。期間要經常投喂一些魚肝油、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增強雞群的體質,促進睪丸的發育,增強雄性的表現,便於閹割。

  指導並跟蹤好養戶是否按公司要求嚴格按照藥物保健程式使用,做好閹割前的保健工作。要求經常在晚上傾聽肉雞的呼吸情況,做好呼吸道病的防治工作三、閹割期間的飼養管理:閹割過早,去勢後會有部分公雞仍保留雄性,就"",閹割過遲因其睪丸大而使手術操作困難,出血過多,導致死亡。

  根據桂林地區的習慣,靈土2公雞隻要30%以上雞隻冠紅、啼叫,在22至30天齡閹割為宜。

  閹割期間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飼養管理工作:

  1、加強飼養管理,提供理想生長環境,促進手術部位快速癒合。

  加強飼養管理,冬季做好保溫與通風,夏季做好防暑降溫等,溫度控制在22——25度為宜,在閹後最大限度減少各種應激,並且在7天內不能放牧,以免影響傷口的癒合。

  2 、預防感染用藥為了防止閹割傷口感染繼發疾病,要求在閹割前後進行預防性用藥,方法是在閹割前2天每次投喂6個小時的控制呼吸道病的藥物如阿莫欣、強力黴素、泰樂菌素等,閹前1天晚上開始投喂VK3,以利於凝血,至閹割結束,閹割前1小時可先打一針丁胺卡那或利高黴素防止全身感染,同時投喂5%的葡萄糖以補充能量,閹後2——3天內可投喂一些防止傷口感染的抗菌藥物,如泰樂欣、恩諾沙星等,以防止繼發支原體、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3 、飲水與喂料閹割前不要喂料但保證供水,以便於手術的進行,閹割後將水壺、料桶適當降低,可平放於地面上,且自由採食,以免搶水搶料現象發生,閹後5天內,每天每2小時驅趕雞群進行採食飲水,多增加飲水器保證充足的飲水,並在每次加水的同時要清過飲水器,確保飲水衛生。

  4 、手術場地的選擇與閹割用具消毒閹割時先對手術場地進行充分的噴霧消毒,手術場地最好選擇在光線充足且灰塵少的地方,閹割用具必須經煮沸消毒後方可使用,以後每閹割200羽後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有利於防止交叉感染。

  5 閹割工作:在閹割前1天晚上需到雞舍內傾聽雞的呼吸情況,在確認無呼吸道病後可在次日安排閹割,閹割工作要求細緻、操作準確,手術一般選擇在風和日麗天氣的7:00——11:00進行,在閹割前1天可先墊一層2公分厚的禾草於穀殼表面,保持墊料衛生乾淨,同時減少灰塵。

  三、 閹後的飼養管理: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保證雞群健康,防止閹後綜合徵,做好放牧工作1、理想的生長溫度,冬春季做好防寒保曖,夏秋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溫度控制在22——25度為宜。

  2、加強墊料與飲水衛生管理,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防止閹後綜合徵,正確的處理好閹後脹氣閹後綜合徵: 閹雞到了60天齡後因支原體、大腸桿菌等反覆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綜合症,從而大量死淘。

  在日常管理中要求保持墊料乾燥、 衛生,有助腸道健康,同時減少細菌感染,要求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保持舍內空氣清新,防止呼吸道病。

  閹後一般有30%的脹氣現象,若脹氣嚴重,閹後15天還出現則用刀片在雞大腿內側面放氣處理。

  3、引導養戶視天氣變化,做好放牧工作,提高雞群的抗病力和質量。

  閹雞的體質相對較弱,一般在閹割7天后可以適當的進行放牧,這樣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其抗病能力, 放牧時要注意防雨淋,減少應激。

  4 、雞有耗紅物的特性,所以傷口流血的雞一定要單獨飼養,以免被其他雞啄死,當飼養到50天齡時及時將"雜生雞" 和漏閹的雞挑出,同時進行斷 工作,以防雞群打鬥、叮毛等發生。

  5 後期適時的催肥 ,提高肉雞質量隨著日齡的增加,閹雞後期由長骨骼、內臟、羽毛轉為長肉、沉積脂肪階段,因此適度的進行育肥,有利於脂肪的沉積、改善肉質、提高屠體外觀,從而達到上市要求。

  閹雞的養殖方法

  閹割期要適當,過早閹割,去勢後會有部分保留雄性,即群眾所稱“半生雞”;遲則因睪丸大手術難,也易出血而引起死亡。只要30%以上雞隻冠紅、啼叫、有踩踏母雞行為,就要閹割。

  閹割前幾天,必要的防疫注射一次完成,並進行驅蟲;準備欄舍和運動場,且做好清潔消毒。每200只雞一群,按每平方米10只計算所需面積。運動場要寬闊,無汙染、有青草植被的荒丘地、林果地做運動場,更便於管理。為了防止閹割手術時雞隻出血過多,提前三天在飼料中按每千克體重加入35毫克維生素K,以加強凝血功能,提高抵抗力。

  閹割後10天時間多喂青料,最好是人工牧草,如黑麥草,並降低日糧中蛋白質水平2個百分點,能有效防止“半生雞”生成。閹雞飼養時間較長,一般165~185天才出欄,飼養過程中儘可能節省飼料成本。閹雞增重具有較強的補償能力,只要在後期有足夠的營養,不管前期飼糧條件如何,都可以達到品種標準體重。如有林果地、山地的農戶,飼養數量少,可以使用農副產品飼料,如米糠、麩皮、稻穀、木薯、玉米粒喂,讓雞隻在場地中多運動。專業集約化規模飼養則儘量降低日糧水平,一般能量2.62兆卡/公斤,蛋白質13%,維生素類營養適當增加。

 

閹​雞的飼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