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苗應如何放養

  淡水魚苗的放養方法和一般方法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淡水魚苗的放養方法。

  淡水魚苗的放養方法:放養

  養殖水域及魚苗準備好後,即可進行放養。方法是先將魚苗放在盛器內,待魚苗活動正常後,潑灑蛋黃水***煮熟的鴨蛋或雞蛋蛋黃,用2層紗布裹住,在盛器內漂洗***,使其飽食***肉眼可見魚苗消化道中顯一淺黃色線條***,約10~20分鐘後,在上風處放苗。放苗時,將盛器傾斜放入池水,緩慢倒出, 用手撥散魚苗。

  養殖量一般根據出池規格大小而定。

  如果培育3.3釐米左右的夏花,每667平方米水面養殖15萬尾;如果1次培育7釐米以上魚種,每667平方米養殖8萬~10萬尾;如果要在短時間內1次養成10釐米以上魚種,每667平方米水面養殖5萬~7萬尾為宜。

  如果採取三段培育,一般先按每667平方米水面20萬~30萬尾的量養殖水花魚苗,培育10~15天,達2釐米左右分出;再按每 667平方米3萬~5萬尾的養殖量,養10~15天,達到夏花規格再分出,進行魚種培育。

  如果池塘條件好,餌、肥料量多質優,混養日期早,培育技術水平高,養殖密度可以偏大些。

  淡水魚苗的放養方法:肥水

  剛下塘的魚苗以輪蟲和無節幼體等小型浮游動物為食。

  因此,魚苗下塘前3~5天,應依水溫按每100平方米池面22.5~45千克的量潑灑糞肥,進行肥水,以滿足魚苗的營養需求。

  魚苗的生長速度和輪蟲的生物量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

  輪蟲的生物量在0~30毫克/升的範圍內,魚苗的日增重率隨輪蟲數量的增多而加快,兩者呈正相關;輪蟲的生物量在32~160毫克/升的範圍內,輪蟲的數量越多,魚苗的日增重率越低,兩者呈負相關。

  因此,控制輪蟲的生物量極為重要。

  魚苗下塘時,輪蟲的生物量為20~30毫克/升***7000~10000個/升***較適宜。

  水體輪蟲生物量的檢查方法:在晴天中午,用有刻度的小量筒隨機取塘水數毫升,對光看,像灰塵大的乳白色小點即為輪蟲,數其個數,求出每毫升水中的個數。

  多取幾個點求平均值,如每毫升水中有10個輪蟲,即達到肥水標準。觀察水質,以灰白色水色最好,黃綠、嫩綠、黃褐色也很好。

  淡水魚苗的放養方法:注意事項

  魚苗池進水應該嚴格過濾,且養殖前拉空網1次,以清除敵害生物。投放魚苗前1天,將網箱置於池中,放入少量魚苗,試水半天或1夜,如魚苗安然無恙,再預計養殖魚苗。

  魚池水溫與運輸工具內水溫不得相差2℃以上,否則應緩慢加水,待魚苗適應後放養。魚苗一般以單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