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飼養方法

  泥鰍滑溜溜的身體,圓頭圓腦的外型很可愛。泥鰍常常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泥鰍可以吃,但不知道泥鰍也可以作為觀賞的動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池塘養殖

  池塘養鰍,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釐米,水深50-60釐米,池底鋪15-20釐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積可大可小,以2-3畝為好。池塘應排灌方便,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放養前應進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如無生石灰,也可用漂白 粉消毒,每畝用量4-5千克。有條件的話,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設定集魚坑,便於日後捕撈。泥鰍苗入池前,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後2-5天,鰍種即可下塘。每畝放養30-50公斤,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量。要根據池塘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以培肥水質。另外,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量的人工餌料。投喂的餌料種類有魚粉、豬血粉、蠶蛹粉、米糠、麥麩、菜餅等。投喂量可根據不同季節而不同。5-6月為鰍體重的4%一5%;7-8月為8%一10%;9-10月為5%一6%。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餌料要投到食臺上,每池可根據大小設3-4個餌料臺。投餌前應檢查吃食情況,如發現未吃完,應減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餌後2-4小時吃完為度,還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以防疾病發生。池塘要經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為6.5-7.2***,並每隔一定時間***15-30天***用1-2ppm的漂白 粉消毒一下,以達到滅菌防病目的。

  1,鰍种放養

  每畝投放規格整齊、體表光滑、無病無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鰍苗種280~300公斤,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在水溫10~15℃時,浸泡消毒15~25分鐘。

  2,水質管理

  池水水色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20~25釐米,酸鹼度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並適時用微生物製劑改良水體。

  3,飼料投喂

  要求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粒徑2.3毫米以內,水溫15℃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2%,水溫20~28℃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飼料時遵循“四定”投喂原則。

  4,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檢查,觀察水質變化以及泥鰍的攝食、活動情況,並做好防逃工作。

  5,疾病預防

  每公斤飼料新增抗生素2克、三黃粉5克、維生素C 2克,拌勻投喂,每月1次,每次連喂5天,並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改良水質。預防泥鰍氣泡病時,做好對池中各種氣體飽和度的檢測,保證飼料供應充足,減少泥鰍吞食氣泡的機會。若泥鰍已經發生了氣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鹽水全池潑灑,並排出一部分老水,新增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溶水全池潑灑防治車輪蟲病和舌杯蟲病。

  泥鰍飼養要點

  1.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範圍內,飼養在最適24—27℃的水溫範圍。

  2.雌雄泥鰍的鑑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3.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4.泥鰍的飼餵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5.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6. 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7. 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