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大量飼養蟋蟀的方法

  蟋蟀是四川等地常見的寵物,那麼蟋蟀怎麼飼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量飼養蟋蟀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大量飼養蟋蟀的方法

  1、飼養裝置。蟋蟀可採用大籠飼養。大籠用金屬或木材做支架,鐵窗紗作圍罩,長、寬、高不限,平面面積越大,容納量越多,可提高成活率。飼養籠下沿1米外,要構築寬、深各20釐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螞蟻等天敵的侵入,損傷小齡幼蟲。大籠為10米x5米x2米,可養活3000-5000只蟋蟀由幼蟲發育到成蟲,籠內種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飼料。

  2、誘捕種蟲。蟋蟀跳躍能力很強,有鑽縫、築穴、隱蔽的能力,因而採集較大數量實在不易。可利用成蟲期的向光和趨食的習性誘捕。

  3、繁殖。每籠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後,即產卵於地下。籠內的植物秸稈枯死後,不要拔出,作為地面的覆蓋物,以利於卵渡過寒冬。第二年氣溫上升到20℃左右時,即見到大量孵化後的小幼蟲出土。

  4、日常管理。籠中飼養蟋蟀,單用籠中天然飼料遠遠滿足不了大蟲的需要,可採用易積存、體積小、營養高的人工飼料為主,輔以少量天然青飼料,飼養效果更佳。人工飼料配方一:大豆粉 20%、粗麥粉35%、玉米粉20%、脫脂奶粉15%、肝粉5%、乾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麥粉25%、脫脂奶粉15%、乾酵母5%、魚粉10%。將配米同時放入容器中,拌勻並研細,鋪撒在木板上飼餵,1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為宜。

  蟋蟀飼養溫度在25℃為宜。當乾旱時,早、晚適當噴些水,使籠內的地表溼度保持在75%-80%。陰雨天不影響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喟食板上要加遮蓋物,青飼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籠中地面積水1小時可造成蟋蟀死亡,應及時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時,若蟲發育期會縮短,自然光照時間不夠時,應加燈光補充。

  因蟋蟀在野外時食物很雜,剛捕入盆轉為人工餵養需進行“清腸”,一般做法是,先喂以搗成泥狀的生毛豆或煮熟的綠豆等。幾天後,蟋蟀排出的糞便由泥水相雜逐漸變為純食物糞便,此後即可喂正常食物。在早秋階段,蟋蟀的食物基本上以穀類為主,也可加喂一些肉類。

  蟋蟀養殖技術

  一、選種配對

  人工繁殖蟋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體大、善斗的上品蟋蟀,所以挑選留種的雌、雄蟋蟀很重要。

  挑選雄蟲的要求應該都是將軍蟲,一般避免用鬥敗的蟋蟀留種。

  選擇雌性三尾應體大,產的卵也大,以後孵出的幼體個頭也大。三尾在早秋季節就要收養,此時三尾剛剛羽化,在野外交配次數不多,有些還是原雌。如果在中晚秋捕捉,三尾在野外已交配多次,大腹便便,腹內的種氣已經混雜,不能達到培育良種的要求。早秋捕得型大的三尾,也要精選出頭大、臉長、鬥絲貫頂、項寬、體型豐厚、翅長、六爪白淨、肉身細潔、色不渾的,以供育種之用。

  留好了理想的雌雄良種,配對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配對的雌雄蟋蟀最好選用同色蟲。如頭色、鬥絲的顏色及蟲體顏色等要相同或相似,這樣孵化出來的後代顏色比較純,便於精選定色。②配種的雄蟋蟀一定要養到可以出鬥前後,最好在秋分節後進行正式配種,此時的蟋蟀是健壯時期。配種後所產的卵得到的後代也最強壯,種也純。③雌雄蟋蟀配種***結鈴***最好3~5次,這樣可以確保產出的卵完全受精。

  二、產卵儲存

  結鈴後的三尾,一定要找個地方產卵。因此結鈴前必須先準備好產卵的工具。取一隻30釐米左右的瓦盆,洗淨後在日光下曝晒消毒;取黃砂適量洗淨,在爐上炒幹消毒;取園土適量,攪碎晒乾;砂、土按1: 5加水適量拌和,以下見乾土為宜,不能過溼。鋪入瓦盆約7~8釐米厚。將要產卵的三尾養人,它便會在土中產卵。也可用吸水性好的衛生紙或餐巾紙捲成直徑似二硬幣一樣粗的紙條,圍成盆的四周滴水使紙溼透。這樣三尾也會在紙卷內產卵。一頭雌蟋雌一生中產卵約200粒, 孵出的若蟲中雄性的約佔三分之一,其餘都是雌性。而若蟲要養到四齡以上才能辨出雌雄,這給人工孵化飼養蟋蟀加大了工作量。把三尾產出的卵輕輕取出,用放大鏡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卵的形狀略有不同。一種卵的形狀兩頭比較尖,而且數量不多;另一種卵兩頭比較圓,比前一種卵略短略粗,數量遠比兩頭略尖的卵為多。實踐證明兩頭尖的卵多數是雄蟲,而兩頭略尖的短、略粗的卵是雌蟲。在孵育前將卵從土中挑出,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不管是選雌性卵還是雄性卵,一定要選卵粒飽滿,色澤勻均,卵粒大,長約在2毫米以上,在自然環境中,一般在5 月中下旬或6月初,若蟲便破殼而出。但是人工收集的蟲卵放置在室內,比室外溫度要高,所以卵的孵化時間要比室外略有提前。如果不想使卵過早孵化,可以將盛卵的容器搬到室外,放置在陰涼潮溼的地方,使卵和自然環境溫度保持一致,若蟲出土的時間就不會提前了。但是要注意,有卵的土質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不能讓土太乾,否則卵易死亡。當然土也不能過溼,以溼而不滲水為佳。

  三、孵化飼養

  孵化前,將卵按要求挑選出,放置在容器內。容器底部應有泥土。蟲卵放入後,再用一層薄土覆蓋***土必須碾碎晒乾,然後灑少許水***。隔3~5日,應該用水稍稍澆灑一次,使泥土保持一定溼度,可保證蟲卵的順利孵化。澆灑的水應該用清潔的河水或雨水。如果用自來水,必須放置多日再用。

  1、孵化溫度

  蟋蟀的卵在溫度25℃~30℃時開始發育孵化。越冬卵到四五月份,溫度便達到25℃~30℃。從卵孵化為若蟲,一般約需20~25天。在保持一定溼度的前提下,只要給予適合孵化的相應溫度,若蟲便破卵而出。所以在人工繁殖時,只要創造蟲卵孵化的條件,蟲卵幾乎在任何季節孵化。

  2、養殖場地

  若蟲孵出後,應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對若蟲的生長髮育很重要。所以在若蟲孵化出殼前數日,就要選擇一個理想的人工養殖場,並著手做準備工作。養殖場的土質一定要好,其一是土質疏鬆肥沃;其二是沒有被有害物質汙染過。養殖場地要高爽,排水性好,不易積水,養殖場的四周環境要好,沒有化工廠,特別是沒有排放廢氣和含有害物質汙水的工廠。選擇好場地後,最好翻地一二次,達到鬆土除害蟲的目的。然後添一些有機肥料和青飼料,使土質肥沃且富含腐植質。然後種上一些不含異味的瓜、豆、麻類的植物,使陽光不能直接射在養殖場的地面上***這裡要注意養殖場決不能選擇太陽晒不到的蔽蔭處***。在這樣生長髮育的理想場所。如果在場地再放進一些房頂用的陳舊小瓦片、磚塊,這樣若蟲有了更多的藏身棲息之地。一方面更進一步提供了蟋蟀生活的良好環境,同時也可以提高放養的密度。

  3、若蟲飼養

  若蟲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須定時投放人工配製的飼料。人工飼料的加工是用當年的新秈米,不淘洗,磨碎,加入適量熟黃豆粉*** 約是米粉的五分之一***,再摻入一些富含鈣磷的骨粉、血粉、肝粉、魚粉等, 充分拌勻,放入容器儲存,以後拌水煮熟投喂。也可捕捉蝗蟲、蚱蜢之類的小昆蟲殺死烘乾,磨碎以後拌入蔬菜瓜果之類含維生素、纖維素豐富的食物。豆類植物不可生食,其他植物應該生喂,以保證植物的原有營養成份不受損失。

  餵養應該採用定點的方法,便於每天清掃,但是要多放幾個點, 餵食可以一天二次,早上和晚上各一次,其中以晚上一次最為重要。蟋蟀畏光,屬夜行昆蟲,一般白天大多躲藏在洞穴中,到了夜晚再出來活動覓食。在養殖時,發現若蟲很喜歡吃米蟲、豆蟲之類的小生物,可以經常投喂一些。

  蟋蟀若蟲處在生長髮育的階段,營養過於豐富雖然會使蟲體發胖,但頭項部位也會隨蛻皮而放大。所以若蟲階段可以不考慮控制食量。但是不控制食量並不是認為就可以大量投喂脂肪蛋白質含量都比較高的食物了。蟋蟀在若蟲時期,體內會分泌出保幼激素。保幼激素分泌的多少,直接決定若蟲期的長短。

  雖然蟋蟀的食性很雜,但是在野生環境裡主要還是以素食為主,過多地投喂葷食,有可能會打亂蟋蟀若蟲體內保幼激素的分泌,從而使蟋蟀的若蟲期縮短,提早蛻化成蟲。

  四、室內人工繁殖

  如果沒有理想的室外養殖場地,室內也可以人工繁育蟋蟀。在室內繁育蟋蟀,可用口徑25~30釐米的瓦盆,內放培育土約5釐米厚。 培育土配製:選土質良好肥沃的園土,在陽光下晒乾消毒,加入一半蚯蚓糞土,用冷開水或清河水拌勻到不見乾土,但也不能太溼,土表覆蓋5~6片薄的小瓦片,可讓若蟲藏入其中,以防換食時受驚。瓦片最好用陳年的舊瓦片,並用開水煮沸數分鐘。剛孵出的若蟲,每盆約飼養20只,盆口蒙上紗布,再蓋上厚紙蓋,可防止若蟲逃跑。若蟲長到約5毫米時, 每盆養若蟲10只。若蟲長到近10毫米時,要分開單獨飼養,用口徑10釐米的瓦盆,也要鋪上培育土和小瓦片,直到羽化成成蟲。餵食要比室外養殖場細心周到,一二齡若蟲可不用喂水,餵食以米粥加入其他營養品為主,經常投些青飼料。每日傍晚餵食,並清掃食床***放食物的地主***。每日注意吃食情況,如發現食量減退,要找原因,設法改變食譜,餵食一定要多樣化。三齡以上若蟲可適量喂些水,方法是在2 分硬幣上滴一滴清水。若蟲大了可用水盂喂水。

  室內繁育蟋率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室內要通風,沒有各種異味,如,油煙味、香菸味、蚊香味等。

  ②不能讓盆內的土太乾,盆內盆外常噴水,特別是盆外更要多噴幾次。

  ③不能用自來水和礦化水,最好用郊區清池塘水或清河水。有了室內繁育鬥蟋的條件,只要將蟋蟀產的卵放在約30℃的環境下保持一定溼度,最多經過45~50天,若蟲便可破殼而出。當然卵離產出時間越長,孵化所需的時間就越短。只要培育適當,在寒冷的冬天也可聆聽蟋蟀的鳴叫,觀賞蟋蟀的打鬥。

  蟋蟀生長繁殖方法

  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發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雄蟲築土穴與雌蟲同居。喜棲息於蔭涼、土質疏鬆、較溼的環境中。蟲口過於密集時,常自相殘殺。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 ,繼續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蟲開始越冬。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一個逃避孔。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並出外搜尋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後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蟋蟀是中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壞花生幼苗達10%~30%,它們也危害玉米、黃麻、菸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響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