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大鼠

  大鼠的與小鼠的飼養原則有一定的重合之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大鼠的飼養方法。

  大鼠的飼養:籠具和墊料

  飼養大鼠籠具的底面積大小要適當,以保證大鼠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大鼠用的墊料除了要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要求外,還要注意消毒滅菌。更要注意的是,控制它的物理效能,如粘滿塵土的墊料可致大鼠發生異物性肺炎。

  有些手術動物的墊料要堅持天天更換,以防實驗併發症;有些應用同位素實驗的動物墊料的處理要按同位素放射物質汙染物的有關規定來處理。

  大鼠的飼養:環境條件

  大鼠對環境因素的剌激非常敏感,其中溫、溼度的波動或突然變化可成為重要的應激因子,容易促進條件致病菌所致傳染病的暴發。如空氣乾燥、溼度低於40% 時,大鼠易得壞尾病;骯髒的墊料、籠內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環境內產生過量的氨氣或硫化氫會引起呼吸道感染,肺大面積炎症,特別是支原體病的發生;大鼠的聽覺靈敏,對噪音耐受性低,強烈噪聲會引起吃仔或抽搞現象。

  光照對大鼠生殖生理或繁殖行為影響較大。外界強光,甚至推薦標準範圍的光線水平也 能引起白化大鼠視網膜變性和白內障。在頂層大鼠籠架應裝上光線擋板,以防天花板照明裝置對大鼠產生的影響。

  實驗期間不能使用殺蟲劑噴灑動物和飼養環境,防止動物體內發生改變,給實驗結果帶來不利的影響。過密飼養會導致體重增加緩慢,腸道病原菌種類及密度上升,大鼠血漿簡體類激素水平也會發生明顯改變。

  總之,大鼠飼養室應做到安靜通風、空氣潔淨度高。

  大鼠的飼養:飼料和飲水

  大鼠具有隨時採食的習慣,應保證其充足的飼料,一般每週加料2~3次。大鼠的蛋白質的要求高,特別是動物性蛋白和維生素,投給量要比小鼠多;大鼠對營養缺乏非常敏感,營養缺乏時常會導致缺乏症,並加劇傳染病的發生。另外,要根據實驗者的要求配製特殊的飼料翩軟料或加葵花子、多維片等飼料。

  清潔級大鼠可使用pH2.5~2.8 的酸化水,SPF 級大鼠則要用高溫高壓滅菌水或純化水。大鼠飼料與水的消耗比例為1:2,即吃1g飼料要飲2ml 的水,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飲水。

  大鼠的飼養:清潔衛生和消毒

  每週兩次更換墊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鼠盒的空間有限,大鼠的排洩物中含有的氨氣、硫化氫等刺激性氣體,對飼養員和動物是不良的剌激,極易引發呼吸道疾病;排洩物也是微生物繁殖的理想場所,如不及時更換,很容易造成動物汙染。更換墊料必須在專用工作車或超淨工作臺內操作,方法同小鼠,待全部籠具更換完後集中把籠具和髒墊料及時移出飼養室並做無害化處理 , 這樣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證大鼠的衛生需要。換下的鼠盒用清水沖刷乾淨後,晾乾消毒備用,飲水瓶和瓶塞要洗刷乾淨後再消毒備用。

  飼養室內各種用品的消毒隔離工作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它是保持大鼠等級的關鍵。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屏障環境的迸出管理規程,並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方可進入到飼養室內開始工作,同時要保持其室內環境的整沽,門窗、牆壁、地面、鼠盒、架子要及時擦洗,保持無塵狀態;每週二、五用0.1% 新潔爾滅或其他消毒劑消毒,隔週更換消制 品種,每月進行一次大消毒,用0.2% 過氧乙酸噴霧消毒效果較好。

  墊料、飼料、鼠盒、飲水瓶等經高壓消毒後放到清潔準備間儲存,各種用具物品應定點、定位保管,保持整潔,固定分割槽使用,用後應清潔消毒,但儲存時間不得超過15d。

  飼養或實驗操作後如果觀察發現動物出現疑似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症狀,應請獸醫人員來確診和處理。

  大鼠的飼養:生產指數

  生產指數指一定日期內在該群體中平均每1只♀動物能生產出多少隻離乳動物。不同品的實驗動物,由於生物學特性不同,生產指數也不同;同一品系內的不同群體,由於條件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也會產生差異較大的生產指數。學會計算生產指數的方法後,能預測動物群體 的生產能力,為制訂生產和供應計劃及成本核算和經費預算提供科學依據,對科研也有重要的意義。其計算方法如下 :

  生產指數=交配頭數***♀***×生產率×平均產仔數×離乳數/交配頭數***♀***生產率=生產頭數***♀***/交配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