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的飼養方法

  大山雀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大陸大部,非洲西北部,在中國境內各省均有分佈,是廣佈於古北界的一種鳥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人工飼養大山雀,可從育雛開始,也可於秋冬季捕獲成鳥馴養,均較易馴熟。中國北方,多有玩賞大山雀的習慣,一般人多玩賞其婉轉多變的鳴聲為主,但也有馴以簡單技藝的。

  剛捕來的鳥必須換食,開始喂麵包蟲或其他昆蟲的幼蟲,並將蟲放在粥狀的人工飼料上,大山雀吃蟲時會連同飼料一起吃下,這樣就會慢慢認食。飼養大山雀可用山雀籠、金絲雀籠和黃雀籠。

  一般以精製的點頦竹籠單籠飼養雄鳥。其飼料以雞蛋小米及繡眼鳥混合粉料為主,同時飼餵少量昆蟲,如蝗蟲、蟬蟲、麵粉蟲等,它能生活得很好。一般人認為冬季需增加飼餵少量含脂肪高的飼料,如核桃仁、花生、蘇子等,以增強其禦寒力,也有利於羽毛的光澤度。有人將小塊的生豬油置於籠內任其啄食,其效果也很好。其食性很雜,大山雀可選食少量多種植物種子,對營養和健康有益。飼養大山雀的環境需通風良好,冬季室內的溫度以不結冰為宜。大山雀較喜水浴,在春夏季節應每天或隔天供給浴水。

  大山雀的飼養要點

  在所有的軟食鳥中,大山雀可是說是最好飼養的小鳥之一,它體形適中,毛色素雅,雖不華麗,卻給人一種乾淨整潔的感覺。囀鳴雖然不是非常的複雜,聽上去卻也是別有一種滋味。

  大山雀的性情比較急噪,但容易馴養,無論是飼養幼鳥和成鳥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成鳥很容易用踏籠捕捉到,幼鳥可以用粘膠捕捉法捉到。飼養適合用點劾籠,芙蓉籠也可以啦,可是觀賞的效果不如點劾籠,也可以上架飼養。

  如果是上架飼養,建議是拴脖子,因為如果是拴在腳上,一是容易逃脫,二是腳容易“生黃”***最後就是爛腳趾,好可憐***。山雀類的小鳥是非常聰明的,甚至有點狡猾,所以不要給它任何逃跑的機會哦!籠絲的間距不能太寬,上架飼養的話用來拴它的線一定要結實。

  飼料上要求不太高,用繡眼粉或者點劾食都可以,每天喂點麵包蟲或者皮蟲,冬天的話呢,用一小塊生的豬板油插在籠子裡或者架子上任其啄食,能夠增強它的抗寒能力,並能使它的毛色光潤。由於大山雀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小鳥,它很容易學會各種小玩意的。

  大山雀的繁殖方式

  大山雀繁殖期4-8月,在南方亦有早在3月份即開始繁殖的,但多數在4-5月開始營巢。1年繁殖1窩或2窩,據我們在長白山的觀察,第一窩最早在4月中旬開始營巢,大量在5月初;第二窩6月中下旬開始營巢。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利用啄木鳥廢棄的巢洞和人工巢箱,有時也在土崖和石隙中營巢。據鳥類專家找到的8個巢,有7個是在活樹樹洞中,約佔總數的87.5%,在土崖石隙中僅有1巢,約佔12.5%。巢呈杯狀,外壁主要由苔蘚構成,常混雜有地衣和細草莖,內壁為細纖維和獸類絨毛,巢內墊有兔毛、鼠毛、豬毛、牛毛和鳥類羽毛。巢距地高0.7-6m,巢的大小為外徑8-14cm,內徑5.5-7.5cm,高5-11cm,深3-5cm。

  雌雄鳥共同營巢,雌鳥為主,每個巢5-7天即可築好。第一窩最早在5月初即有開始產卵的,多數在5月中下旬;第二窩多在6月末7月初開始產卵,有時邊築巢邊產卵。每窩產卵6-13枚,多為6-9枚,有時多達15枚。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或淡紅自色,密佈以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為16-18mm×12-14.3mm,平均17.7mm×13.9mm,卵重0.8-2.0g,平均1.4g,每天產卵1枚,卵多在清晨產出,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也有在產出最後一枚卵後隔1天才開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鳥承擔,白天坐巢時間7-8小時,夜間在巢內過夜。白天離巢時還用毛將卵蓋住,有時也見雄鳥銜蟲進巢飼餵正在孵卵的雌鳥,孵化期14±1天。

  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15-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出巢後常結群在巢附近活動幾天,親鳥仍給以餵食,隨後幼鳥自行啄食。

  大山雀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維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多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而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

  ***2***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後代。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但是,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