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有什麼種植方法呢

  蘆薈是蘆薈屬中少數可食用的物種之一 ,其製品被廣泛應用於食品、美容、保健、醫藥等領域。其具有使面板收斂、柔軟化、保溼、消炎、漂白的效能和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種植前景很好。那麼蘆薈如何養殖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蘆薈怎麼養殖

  1、土壤:蘆薈養殖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效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蘆薈盆栽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乾半溼的盆壁會傷新根。

  3、選苗: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蘆薈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儘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後,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釐米為止,注意儘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5、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6、溫度: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生障礙,蘆薈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5℃,溼度應為45~5%。

  7、澆水: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冬季裡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儘量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晒,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幹有溼。

  8、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晒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晒太陽,晒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9、肥料: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10、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儘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儘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蘆薈的藥理作用有哪些

  1、瀉下。在所有的大黃苷類瀉藥中,蘆薈的刺激性最強,在瀉下的同時伴有顯著的腹痛和盆腔充血,嚴重時可引起腎炎。蘆薈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對小腸無促進蠕動作用。

  2、促進癒合。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製劑對面板創傷、燒傷以及x線區域性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3、其他

  ①抗癌蘆薈提取物對肉瘤Sl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②抗真菌蘆薈水浸劑試管內對多種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