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杉的種植方法

  紅豆杉,又名紫杉,是一種紅豆杉屬的植物。紅豆杉屬於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

  之繁殖:

  種子繁殖

  紅豆杉大多采用種子繁殖。11月種子成熟後即可採收,之後將肉質種皮清洗乾淨晾乾,隨即用溼沙層積埋藏在背陰乾燥處,上面覆蓋塑料膜及草簾。夏秋季應每月翻動種子兩次,到次年3月初即可播種育苗。苗床應選擇背風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塊,床寬1米,溝寬40釐米,東西向起高壠,壠兩側埋25釐米高、4釐米厚的鋼板,深10釐米。床土要求深翻並精細耕作,施入呋喃丹防治地下蟲害。用蛭石、河沙、泥炭、園土各一份,並加入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等殺菌劑,混合成基質填入鋼板內,與側板平中間高出3~5釐米。覆上塑料膜密封燻蒸3至5天即可播種。種子均勻散播於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種量在200粒左右,播種後用木板略壓平,蓋1至2釐米厚的混合基質土,覆蓋草簾或塑料膜保溫保溼。遇天氣乾燥應適當噴水,一般40天后可發芽出苗。此時應去掉塑料膜或草簾,並在苗床上方搭設2米高的遮陰棚,上蓋遮陰網防止陽光直射。保持苗床溼潤,遇雨天應搭低拱棚並蓋塑料膜防止苗床水分過多。做好苗床的排水通風工作,及時防治病蟲害。幼苗期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淡餅肥水,忌用化肥和濃肥。幼苗經過一年的精心養護管理,苗高可達15~25釐米,並有2~3個分叉枝。4月上旬可進行移植。種植地應選擇背風、乾燥、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沙壤地,深翻20釐米,每平方米施5公斤腐熟有機肥。起高壠,挖深溝,壠寬100釐米,溝寬30釐米。每壠種5行,行距20釐米,株距15釐米。移植宜選在陰天,應隨移隨種,需帶土球移栽。移栽後馬上澆一次透水,並在上面搭2米高的遮陰棚,晴天蓋遮陰網,陰雨天及晚上可將其去掉。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一般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餅肥水。做好病蟲害防治管理。夏季加強遮光降溫工作,必要時採取噴水降溫,以創造冷涼溼潤環境利於苗木生長。紅豆杉既是製作高檔傢俱的上等材料,又是極具醫療價值的藥材,更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隨著其人工繁殖和人工栽培技術的成熟和發展,紅豆杉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

  用紅豆杉種子繁育苗木時,要注意種子的儲存方式,要沙種混藏或控溫處理,這對越冬後出芽和打破休眠習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播種前要搓傷種皮、溫水浸種、藥劑激素處理。出苗後遮陰是育苗的關健。可防止苗木高溫灼燒保持溼潤、透光度在40%為宜。東北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出苗率均可達到70~80%,要求出苗溫度高於15度。

  實生苗幼苗的動態生長情況是:實生苗的株高和莖粗在出苗的前兩年生長緩慢,株高一般年生長10cm左右,移栽一年以後生長加快。3~5年 年增加量可達20~30cm。

  扦插繁育

  紅豆杉的扦插繁育,春季以嫩枝為好,秋季以硬枝為好。一般扦插時要做低棚遮蔭處理。一般扦插成活率可達 70%以上。而常規扦插只有3%~20%左右。遮陽率不低於60%。扦插基部要做謹慎的生根處理。溼度開始時要間歇式保持在75~85%左右。避免通強風造成失水。

  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一般有:樹齡、溫度、藥劑處理濃度、基質、季節、溼度、品種、和其它人為因素等。

  扦插苗在第一年生根過程中,地上部分生長緩慢,但生根迅速、側根發達。第二年移栽後,需進一步遮陽處理、苗床管理。保證相應的環境條件,生長加快。以夏季生長速度最快,冬季和春季緩慢。此時應注意溫度的變化,長期的乾燥可造成生長抑制或猝死。但幼苗在苗床扶壯後,紅豆杉的造林成活率是非常高的。極少死亡,並生長迅速。

  :

  育苗管理

  溫度調節

  插條後,床面地溫應保持18℃~25℃,棚內溫度22℃~28℃,土壤溼度60%~70%。

  苗期管理

  每天要觀察塑料棚內溫度與溼度,弓棚塑料膜內有水珠時為不缺水,無水珠時為缺水,缺水時揭開塑料膜適當接雨或澆水。棚內溫度達到30℃要及時將拱棚兩端的塑料開啟進行通風。日落後再把塑料膜封嚴,以保持棚內溫度。落雪前將上部遮陰網拆掉移到弓棚內塑料下,繼續遮陰防止陽光對苗木直射。扦插後45天左右,插條開始生根,65天左右基本生齊,當年可長出3~5釐米嫩枝。2年後,可進行移栽,這時的根系比較發達容易成活。長到6~8年,樹苗高80~90釐米。

  除草防病

  除草要在草剛長出時進行,若草大根壯時,不小心會連同苗木一同拔出,或漏風導致苗木死亡,所以要早拔草、勤除草,避免水、肥流失;在雨季紅豆杉苗木易發生根腐莖腐,這時可用70%敵克鬆400~700倍液噴灑澆灌:在乾旱高溫季節苗木易得葉枯病,噴施1%的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組織培養

  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和可克隆性。利用紅豆杉植株的嫩莖、針葉、樹皮、形成層、假種皮、胚等做為植體進行培養研究。

  1.選用紅豆杉優良品種,做為外植體,接種培養基中,經過愈傷組織形成、生根、幼苗芽叢形成等驟,在實驗室可獲得大量的組培苗。在經過基質移栽、練苗、檢查防疫後成為生產用苗。

  2.紅豆杉的愈傷組織形成的遲與早的比率,在不同的種類和同一種類不同植株之間存在差異。同時與外植體型別、取樣部位及採集季節、光照條件、培養基種類等因素有關。

  紅豆杉的種植注意事項:

  1、紅豆杉由於樹小要注意光照的調節,需要光但不能太長時間放在強光處,一般夏秋季每天上午十點以前或五點以後晒兩小時左右就可以。平時多接受散射陽光。否則會因強光灼傷葉片而出現葉尖焦黃,並保持室內的通風換氣,不至於因室內空氣太乾燥而出現萎焉,下垂等生長不良現象。

  2、新盆景如出現嫩葉暗黃無光澤,新梢頂心出現萎焉現象一般是澆水過勤過多泥土板結不透氣使部分根鬚腐爛,吸水.吸肥能力減弱造成的,症狀輕的應控制澆水量,並用硬而鈍的物體輕輕挑鬆盆面表土,使盆土透氣,每晚搬到可以接受露水的地方,上午八九點移到蔭涼處,有利於根系恢復健康生長。如短期內葉片黃化,葉片捲曲,則說明根腐嚴重,因立即翻盆檢查根腐狀況,***正常的鬚根呈嫰飽滿的白色形狀***,如超過一半以上,一般挽救不活了。

  3、老葉自下而上發生黃葉,但新葉一般生長正常,一般是澆水時沒有一次性澆透,澆的量太少根部缺水造成的。有時頂葉乾枯捲曲,碰碰幹葉掉落,但老葉長勢正常,一般也是根部缺水所致,應一次性的澆透水。澆水時一定要先將盆沿的裂縫用物體壓實,防止水澆下去從裂縫處快速漏掉。造成澆透水的假像,時間一長會使根部因缺水而使樹幹死。晚上搬到室外多接受雨露,早晚接受兩小時的陽光使紅豆杉恢復長勢。

  4、紅豆杉適宜弱酸性土壤,如長期用偏鹼性的水澆灌,會引起葉片由綠轉黃,甚至葉片脫落,因新增酸性養料或用千分之二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片或澆盆土,十天一次,連續三次。可使因鹼黃的葉片返綠。

  5、每年的三四月份,紅豆杉會萌發大量的嫩芽,會消耗大量養分,這時可以將生長朝向內側的嫩芽摘除,防止枝形太密不通風使葉片發黃或脫落。對交叉枝,內向枝徒長枝疏剪,可提高通風、透光,並可節省水分養分的過多消耗,在嫩芽剛萌發時葉面最好不要噴施液肥,或在根部澆濃肥。

  6、正常施肥量若單用尿素追施氮肥,濃度一般為千分之一,若單用磷酸二氫鉀追施磷肥,使用濃度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一次追肥間隔七到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