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秋葵的陽臺種植季節的方法

  秋葵是眾所周知的營養保健蔬菜,那麼你們知道秋葵什麼時候種植嗎?秋葵的種植季節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秋葵的陽臺種植季節,一起來看看。

  秋葵的陽臺種植季節

  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黃秋葵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為主。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斷霜後進行露地播種,穴播、條播均可。如果用塑料棚育苗也可在3月上、中旬進行。待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進行定植。定植時間在4月底至5月上旬。 3—4 月播種, 5—9 月收穫;5-6 月播種,7至9月收穫,7月播種,9至11月收穫。

  秋葵的陽臺種植方法

  種秋葵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深度20釐米以上的種植容器、盆底石、含有基肥的培養土、剪刀、移植鏟、複合肥料、秋葵種苗。

  在家種植秋葵的步驟:

  1,三四月間等氣溫充分上升之後,買回秋葵種苗,先在盆裡加入一層盆底石,然後鋪上培養土,大概到6分滿。

  三四月間等氣溫充分上升之後,買回秋葵種苗,先在盆裡加入一層盆底石,然後鋪上培養土,大概到6分滿。種苗脫盆後不要打散根盤,連根盤直接種在含有基肥的培養土裡。

  2,然後在根盤周圍均勻堆上培養土到9分滿。

  然後在根盤周圍均勻堆上培養土到9分滿。種苗間距需要有30-50釐米,因此一個45釐米的盆器,只能種2棵。

  秋葵的種植技術

  1.整地施肥。黃秋葵根系發達,入土深,宜選擇耕作層深厚、土質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黏壤土地塊整地。播種前將土地深耕20-30釐米,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15-2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或硫酸鉀15千克。南方多雨地區將地做成1.2米寬的高畦,畦間開40-60釐米深的排水溝,北方採用平畦或高壟兩種栽培形式。南方2-9月份均可播種,北方5月上中旬播種。由於黃秋葵前期生長緩慢,到7月份才開始採收,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與其他生育期短的蔬菜和農作物間作。

  2.播種。播種前用20-25℃溫水浸種12小時,然後擦乾,於25-30℃條件下催芽48小時,待一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在事先整好的畦內按行距80釐米、株距50釐米挖穴,先澆足底水,每穴播種2-3粒,覆土2-3釐米。每畝可栽2000穴,用種量0.5千克左右。

  3.田間管理。第1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去掉病殘弱苗。當有2-3片真葉展開時定苗,每穴留1株壯苗。定苗後應及時中耕,以提高地溫,並起到保墒除草的作用。以後應經常中耕除草,並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黃秋葵為耐溼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較多,在出苗和定苗後應各澆1次水,開花坐果期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特別是7-8月份高溫天氣正值採果盛期,需水量大,更應保持水分供應。但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水,以免造成澇害。另外還應結合澆水在定苗、結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或人糞尿500-600千克,以促豐產。

  4.採收和病蟲害防治。當果實長到長度5釐米以上時,即可採摘上市,一般每畝可採收5-7釐米的嫩果1000千克,7-10釐米的嫩果1500千克。黃秋葵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病毒病和棉鈴蟲、造橋蟲、蚜蟲、薊馬等。病毒病以預防為主;棉鈴蟲和造橋蟲主要危害果實,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蚜蟲和薊馬主要危害果莢,可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霧。

  黃秋葵的露地種植方法

  栽培季節

  黃秋葵喜溫暖,怕霜凍,整個生育期應安排在無霜期內,開花結果期應處於各地溫暖溼潤季節。露地栽培,南北各地多4~6月播種,7~10月收穫。華北地區一般於4月中下旬至5月播種。北方寒冷地區常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過後,再定植於大田。

  整地作畦

  黃秋葵忌連作,也不能與果菜類接茬,以免發生根結線蟲。最好選根菜類、葉菜類等作前茬。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保水保肥壤土較宜。冬前前茬收穫後,及時深耕,每公頃撤施腐熟廄肥75000千克,氮磷鉀複合肥300千克,混勻耙平作畦。露地栽培多用兩種方式:其一,大小行種植,大行70釐米,小行45釐米,畦寬200釐米,每畦4行,株距40釐米;其二,窄壟雙行種植,壟寬100釐米,每壟種兩行,行距70釐米,株距40釐米,畦溝寬50釐米。若在田邊、道旁、河邊單行栽植,株距60釐米,每穴3株,通風透光,便於管理。

  播種育苗

  ***1***直播法黃秋葵多行直播。播前浸種12小時,後置於25~30℃下催芽,約24小時後種子開始出芽,待60%~70%種子"破嘴"時播種。播種以穴播為宜,每穴3株,穴深2~3釐米。各地應在終霜期過後,適時播種,先澆水,後播種,再覆土2釐米左右。直播每公頃用種10千克,育苗移栽每公頃用種3千克左右。

  ***2***育苗移栽法北方地區多於3月上中旬在陽畦、日光溫室播種育苗。床土以6份園土,3份腐熟有機肥,1份細沙混勻配製而成。播前浸種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釐米點播,覆土厚約2釐米。播後應保持床土溫度25℃,4~5天即發芽出土。苗齡30~40天,幼苗2~3片真葉時定植。最好採用塑料缽、營養土塊等護根育苗措施,培育適齡壯苗。

  田間管理

  ***1***間苗破心時即第一次間苗,間去殘弱小苗。2~3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選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

  ***2***中耕除草與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後,氣溫較低,應連續中耕2次,提高地溫,促進緩苗。第一朵花開放前加強中耕,以便適度蹲苗,以利根系發育。開花結果後,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後均應中耕,封壟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風地區,最好選用1米左右竹竿、或樹枝插於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3***澆水施肥

  ①澆水黃秋葵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空氣和土壤溼度。播後20天內缺水時宜早晚人工噴灌。幼苗稍大後可機械噴灌或溝灌。炎夏季節正值黃秋葵收穫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溫度高,應在早上9點以前,下午日落後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個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度。

  ②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為齊苗肥,在出苗後進行,每公頃施尿素90~120千克。

  第二次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後開溝撤施,每公頃施複合肥225~300千克。開花結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糞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300~450千克。生長中後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植株調整黃秋葵在正常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主側枝粗壯,葉片肥大,往往開花結果延遲。可採取扭枝法,即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以控制營養生長。生育中後期,對已採收嫩果以下的各節老葉及時摘除,既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蟲蔓延。採收嫩果者適時摘心,可促進側枝結果,提高早期產量。採收種果者及時摘心,可促使種果老熟,以利籽粒飽滿,提高種子質量。

  採收

  黃秋葵從播種到第一嫩果形成約需60天左右。以後整個採收期長達60~70天,全生育期可達120天左右,甚至更長。黃秋葵商品性鮮果採摘標準以果長8~10釐米,果外表鮮綠色,果內種子未老化為度。如果採收不及時,肉質老化,纖維增多,商品食用價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採收後,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隨溫度升高,採收間隔縮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採收一次。9月以後,氣溫下降,3~4天採收一次。採收時宜用剪刀,並套上手套,以免莖、葉、果實上剛毛或刺瘤刺傷面板,奇癢難耐,此時用肥皂水洗一下或火上輕烤,可減輕痛癢程度。通常花謝後4天採收嫩果,品質最佳。每畝產多在1500~3000千克左右。

  病蟲害防治

  病毒主要是病毒病。此病由蚜蟲傳播,放應及時防治蚜蟲。植株發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每隔5~7天一次,連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