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怎麼種植高產

  土豆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利用塊莖無性繁殖時,種薯在土溫5-8℃的條件下即可萌發生長,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豆高產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土豆高產種植技術

  1.選地:選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較。

  2.整地:水稻收穫後即可開始整地,馬鈴薯種植可分秋播和春播兩種。

  3.施肥:分廂碎土後即可施肥,肥料以腐熟的土雜肥或欄肥最好,每667平方米施1000~1500公斤;也可每667平方米施25%複合肥50公斤,施肥時按35釐米的行距條施於廂面。

  4.種薯準備:按季節選用優良品種,秋、春播均可以選用早熟品種,如東農303,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150公斤左右,播前切塊,每塊重20~30克,每個切塊上保留1個以上的健壯芽苗或芽眼,切口距芽眼1釐米以上,以切成四面體為宜。

  5.擺種:種薯拌灰後即可擺種,也可隔日或隔幾日擺種,擺種時種薯置於兩行肥料之間,絕不能與化學肥料接觸,以防爛種。

  6.蓋草:擺種後即蓋草,稻草橫蓋廂面,這樣既可防止邊行種薯漏蓋,又可防止稻草滾落廂邊。稻草覆蓋厚度,一般以隨手放下,不壓緊,不提鬆,不留空隙,以防止雜草生長。

  7.灌溉:由於乾燥稻草吸收水分少,而且慢,所以擺種後如遇上晴朗高溫天氣,要及時澆水或廂溝灌"跑馬水"以溼潤土壤促進齊苗壯苗。

  8.病蟲草鼠防治:馬鈴薯擺種以後及生長期間很少發生病蟲害,不需防治。但由於免耕,而且未清除雜草即擺種,所以稻草未蓋到的溝邊等處雜草較多,並且廂中也有少量雜草長出,可採用人工拔除。同時可在田邊或老鼠可能出沒的地方投放毒餌。

  注意事項

  1.齊苗問題:薯塊有無芽苗或芽眼是影響出苗的關鍵,擺種後如遇乾旱則推遲出苗;稻草覆蓋太厚易形成"白苗"而無法長出草面;種薯與化學肥料接觸易造成爛種。因此,要保證齊苗,必須做到種薯切塊要有健壯的芽苗或芽眼;擺種時廂面宜保持溼潤;稻草覆蓋層不宜超過10釐米,也不能少於7釐米,以防漏光而形成綠皮馬鈴薯;化學肥料要條施而絕不能撒施。

  2.覆蓋問題:如果按8-1喱米厚度計算,每667平方米需幹稻草1000/公斤。在稻草緊缺的情況下,也可用欄肥或其他雜草代替,覆蓋物必須在播前準備充足。

  3.收穫期問題:莖葉逐漸變黃,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時,即為收穫適期。收穫過早,產量不高,食味不佳;收穫過遲,易受高溫影響,疫病蔓延;爛薯多。同時,因為稻草進一步腐爛,使馬鈴薯外露形成"綠薯",品質變劣,商品性差。

  土豆高產種植要點

  選擇薯種。選用東農303、大西洋、費烏瑞它、中薯5號等新品種。

    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複合肥50~60公斤。缺鋅的可施入2公斤硫酸鋅,缺硼的可施入1公斤硼砂。

    及時播種。春馬鈴薯須在12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完,要求薯塊帶芽播種;秋馬鈴薯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完,要求催芽播種,保證每個薯塊上都有壯芽,可縮短出苗時間,延長生育期。特別是秋馬鈴薯宜整薯播種。整薯播種沒有傷口,不易感染病菌,因而不易爛種,有利於一播全苗。整薯播種的馬鈴薯以選用30~50克重為宜,過小不利於高產,過大不合算。利用高錳酸鉀280~300倍液浸種20分鐘,能減少馬鈴薯黑脛病的發病率。

    合理密植。根據該技術馬鈴薯結薯集中在土表的特點,適當增加馬鈴薯種植密度,適宜密度為每畝4000~5000株,大西洋品種因植株矮小,需適當密植,以每畝5500~6000株為宜。此外,肥力水平低的可適當偏密,肥力水平高的偏稀。

    消毒蓋草。馬鈴薯播種前用敵克鬆或多菌靈等進行土壤消毒,以免馬鈴薯播種後遭受病菌侵染造成爛種。播種後蓋10釐米厚的稻草,要蓋勻。

    田間管理。重點抓好水的管理,保持土壤乾爽,土壤過溼容易爛種。開好“三溝”***圍溝、主溝、廂溝***,做到排水暢通,雨住田幹。遇連續乾旱天氣,適當灌水保持溼潤,促出苗齊苗。齊苗後每畝追施尿素7~8公斤或碳銨20公斤加硫酸鉀8~10公斤,對水澆施或溝***穴***施,旺長苗可適當少追或不追肥。

    化學調控。在現蕾期至開花期,植株因肥水過大表現徒長趨勢的,可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24~32克,或25%多效唑乳油15~20克,加水40升,用噴霧器均勻噴施到植株冠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