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玉米在中國的種植歷史大約有470多年,玉米也是人們很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不過玉米要怎麼種植就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玉米的種植方式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玉米的發展歷程

  在7000多年前,中國先民們就從事著農業生產,並在很早就認識到種子的重要性。《 詩經·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種”***良種***,說明中國先民很早就認識到種子質量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紀 《呂氏春秋》一書中就有關於種子選育加工的記載;16世紀的《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選種用 風車。

  2000年,《種子法》的頒佈實施對種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電子自動數粒儀對種子進行電子自動數粒,方便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種子產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提高國家種子產業的競爭力,己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農業部將2010年定為種子執法年,確定了規範目標和相應措施,以推進我國種業發展為核心,以規範企業行為為切入點,以完善法規規章為保障,以強化資訊排程為手段,通過加大種子執法力度,進一步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發展環境,確保良種的有效供應。

  我國幅員遼闊,玉米種植形式多樣,東北、華北北部有春玉米,黃淮海有夏玉米,長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廣西可以播種冬玉米,海南因而成為我國重要的南繁基地,我國是最成功的利用玉米雜交種的國家之一,除邊遠地區外,都已採用了雜交種。隨著高產、抗逆的優良玉米雜交種不斷選育成功與推廣,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化肥、農藥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養殖業、加工業大量需求的拉動,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產量急劇增長。

  玉米的種植

  1、選用抗病親本***制種***或品種

  建議科研單位、制種企業選用對穗腐病具有優良抗性的親本及組合,建立無病制種基地,培育健康種子。同時縣市種子公司、農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種引進試驗中,應把對該病的抗性列為鑑選重點,對抗性差的品種不予引種;莊浪縣應在推廣抗病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高產、抗病的新品種。

  2、地膜覆蓋,適期早播

  採用地膜全覆蓋或半覆蓋、適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種的穗軸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減輕收穫和貯存期的病菌感染。

  3、及時剝掉 苞葉,防雨淋溼受潮

  玉米收穫期多秋雨,收穫後的果穗不要堆集過厚,應及早剝去苞葉,打結成串掛在通風向陽處晾晒,對不能打結成串的果穗應攤薄晾晒,並經常翻動,防止受熱而發病,如有降雨及時遮擋,防止雨淋。折斷病果穗黴爛頂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擴充套件

  在剝苞葉過程中,對發現有病的果穗,應在發病與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黴爛的頂端,防止病害進一步擴充套件,增加損失。據試驗觀察:果穗受雨淋不剝苞葉堆積3d,果穗頂端黴爛長度由3cm擴充套件到7cm;剝掉苞葉如不清除病果穗頂端黴爛部分,在脫粒前期,穗腐病還會由5cm擴充套件到15cm;對果穗黴爛部分清除不徹底,脫粒前期,穗腐病還會擴充套件2-5cm;而清除徹底乾淨,穗腐病就不在發展。

  4、早脫粒,防黴變

  收穫後將病果穗挑檢出,儘早脫粒,並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乾,以防籽粒進一步受病菌感染黴爛。處理玉米秸稈,壓低初侵染源。玉米秸稈、穗軸、根茬大量累積是鐮刀菌、 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場所。所以,必須對玉米秸稈、穗軸、根茬及時採取喂***飼餵家畜***、氨化***氨化飼草***、粉***粉碎餵豬***、漚***漚制肥料或作為沼氣填充料***、燒***燒坑做飯***的辦法徹底處理,減輕病蟲初侵染源。

  5、種子精選包衣

  因玉米種子表面病菌存活時間1a以上[5] ,生產經營單位,在供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種衣劑包衣[14],每100kg種子用藥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種衣劑包衣,每100kg種子用藥量214-300g。

  6、化學藥劑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徑2mm左右水洗河沙5kg與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靈WP50g均勻攪拌製成的顆粒劑,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葉正中心和組成心葉叢的4-5片葉間隙,避免在結露和卷葉時施藥,據試驗:灌心不僅對玉米螟防治效果達100%,而且對玉米穗腐病、粘蟲、 蚜蟲防治效果達90%以上。同時在玉米收穫前15d左右用50%多菌靈WP1000倍液在果。

  玉米的價值

  1.可利用能量高。

  玉米的 代謝能為14.06MJ/kg,高者可達15.06MJ/kg,是谷實類飼料中最高的。這主要由於玉米中粗纖維很少,僅2%;而無氮浸出物高達72%,且消化率可達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間。據研究測定,每100克玉米含熱量106千卡,纖維素2.9克,蛋白質4.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2.8克,另含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等。玉米中含有的粗纖維,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洩。玉米上述的成份與功能,對於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鬚,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 玉米粉、玉米糕餅等。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飢餓感,但食後含熱量很低,也是減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亞油酸含量較高。

  玉米的 亞油酸含量達到2%,是谷實類飼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糧中的配比達50%以上,僅玉米即可滿足豬、雞對亞油酸的需要量***1%***。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3. 蛋白質 :含量偏低,且品質欠佳。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約為8.6%左右,且 氨基酸不平衡,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 礦物質 :約80%存在於胚部,鈣含量很少,約0.02%;磷約含0.25%,但其中約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單胃動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礦物元素的含量也較低。

  5. 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中 維生素E較多,約為20mg/kg,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面板病變的功能,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黃玉米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維生素D和K幾乎沒有。水溶性維生素中含 硫胺素較多, 核黃素和煙酸的含量較少,且煙酸是以結合型存在。

  6. 葉黃素 :黃玉米中所含葉黃素平均為22mg/kg,這是黃玉米的特點之一,它對蛋黃、脛、爪等部位著色有重要意義。

  玉米中還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氧分子的供應而受到抑制。鎂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其含有的穀氨酸有一定健腦功能。

  德國營養保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研究還顯示,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此外,鮮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維生素等各種營養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為在貯存過程中,玉米的營養物質含量會快速下降。

  7.含有7種“抗衰劑”

  負責這項研究的德國著名營養學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當今被證實的最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玉米含有7種———鈣、谷胱甘肽、維生素、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經測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鈣,幾乎與乳製品中所含的鈣差不多。豐富的鈣可起到 降血壓的功效。如果每天攝入1克鈣,6周後血壓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纖維素能加速 致癌物質和其他毒物的排出;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敝賦觶?衩綴?械幕鋪逅亍⒂衩諄浦士梢遠鑰寡劬?匣??/p>

  玉米是 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玉米中的維生素B6、煙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的特性,可防治便祕、 胃病、腸炎、 腸癌等。玉米富含維生素C、異麥芽低聚糖等,有長壽、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營養物質有增強人體新陳代謝、調整神經系統功能。能起到使面板細嫩光滑,抑制、延緩皺紋產生作用。玉米有調中開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壓與他們主要食用玉米有關。

  玉米的生長環境

  溫度

  玉米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較高的溫度。玉米生物學有效溫度為10℃。種子發芽要求6—10℃,低於10℃發芽慢,16—21℃發芽旺盛,發芽最適溫度為28—35℃,40℃以上停止發芽。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溫。拔節期要求15—27℃,開花期要求25—26℃,灌漿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國早熟品種要求積溫2000--2200℃;中熟品種2300 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世界玉米產區多數集中在7月份等溫線為21--27℃,無霜期為120—180天的範圍內。

  光照

  玉米***10***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時***條件下可以開花結實。光譜成分對玉米的發育影響很大,據研究白天藍色等短波光玉米發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紅色等長波光發育快。玉米為C4植物,具有較強的光合能力,光的飽和點高,一般玉米光合強度為35--80mgCO2/dm2·葉·小時。

  水分

  玉米的植株高,葉面積大,因此需水量也較多。玉米生長期間最適降水量為410—640mm,於旱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一般認為夏季低於150mm的地區不適於種植玉米,而降水過多,影響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雜草危害,也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雖然玉米需水較多,但相對需水量不太高,蒸騰係數240—370,比大麥***280一400***、燕麥***340一500***、紫花首清***831***、三葉草***797***低,耗水量較為經濟。玉米有強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溫度高,空氣乾燥時,葉片向上捲曲,減少蒸騰面積,使水分吸收與蒸騰適當平衡。

  土壤

  玉米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土質疏鬆,土質深厚,有機質豐富的黑鈣土、慄鈣土和砂質壤土,出在6一8範圍內都可以種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長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於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C、H2O2來自CO2。和都要從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華後25—30天是玉米於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這個階段吸收佔總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 65%的K。每生產 100斤玉米籽粒需 NI.75一2.22kg、H2PO40.59--0.85kg和K2o1.5—1.84kg。三要素的比例為2.6:1:2。


看了種玉米怎麼種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