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高產種植方法是什麼
白芍為我國著名的傳統常用大宗中藥材,一直深受人瑪德喜愛,那你知道白芍應該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白芍高產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白芍高產種植方法
生長習性
芍藥適宜溫暖溼潤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溫、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芍藥耐寒,冬季培土能安全越冬,一般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8釐米處剪去枝葉,並於根際培土,即可保護過冬。芍藥也耐高溫,在42℃高溫下也能越夏。抗乾旱、怕潮溼,平時不需要灌溉。對土壤要求疏鬆、肥沃,上層較深厚,排水良好,以沙質壤土、夾沙黃泥土、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淤積泥沙壤土為好,鹽鹼地不宜栽種。忌連作,可與紫菀、紅花、菊花、豆科作物輪作,隔3~5年才能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選地整地
1.選地:一般多選排水良好,通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在無霜期長的地方生長最好。前作以玉米、小麥、豆類、甘薯等作物較好。
2.整地:白芍是深根植物,在地下生長時間長,因此應深耕細作,施足基肥。栽前要求精耕細作,耕深20-40釐米,耕翻1-2次,結合耕翻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500-4000公斤作基肥,耙平,做成寬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過多,排水不良。畦寬可1米左右,畦間20-30釐米排水溝。畦長視地形而定。北方多做平畦。
繁殖方法
1.分根繁殖***芽頭繁殖***
芍藥8-10月種植,過晚芽頭已發新根,栽植時容易弄斷,影響來年生長。按芍芽頭大小分別栽植,便於管理。行株距50×30釐米,每畝栽4000-4500株。翌年3月上旬前後,芍芽萌發前平土。
收穫芍芽頭時,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數塊,每塊芽2-4個,作種。芍藥芽下留2釐米長的頭,以利生長,一般收1畝芍芽頭,可栽3-4畝。芽頭最好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暫時貯藏。在室內選陰涼高燥通風處,於地上鋪溼潤細砂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溼潤砂土貯藏。或在室外挖坑貯藏。下雨時注意排水,以免黴爛。
2.種子繁殖
單瓣芍藥結實多,8月上、中旬種子成熟時,於果微裂時及時採摘,隨採隨播,或用溼砂混拌貯藏至9月中、下旬播種。幼苗生長2-3年後進行定植。種子繁殖生長週期長,生產上應用較少。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鬆土保墒。出苗後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釐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約15釐米,以利越冬。
2.追肥: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
3.排灌:芍藥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乾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4.摘蕾:為了使養分集中供根部生長,每年春季現蕾時及時將花蕾摘除。
病蟲害防治
採收與加工
採收
白芍於栽種後3~5年採收。採收選擇晴天,割去莖葉,挖出全根,抖去泥土。除留芽頭作種外,切下根部,加工藥用。
加工
芍藥的加工分為水煮、去皮、乾燥三個步驟。
水煮:將白芍根大小分開,在沸水中燙泡,燙時勤翻動使芍根均勻受熱。小芍根煮5-15分鐘,中等粗的芍根煮8~12分鐘,大的芍藥根煮12~15分鐘。鍋水以浸沒芍根為宜;煮過芍條的水不能重複使用,必須每鍋換水。
去皮:待白芍根皮發白、無生心、有香氣時,迅速撈起放在冷水中浸泡,隨即取出颳去外皮,切齊兩端,依粗細分開晒乾。也可先颳去外皮而後煮,再晒乾。
乾燥:一般早上出晒,中午陰乾3小時後,下午3點後再出晒,晚上收進堆起,並用麻袋或草蓆覆蓋;次日在出晒,如此反覆,直至內外乾透為止***“發汗”***。
白芍種植成本
a、種苗:種植投入每畝3200株×0.6元/株=1920元/4年,平均投入480元。
b、肥料投入:每畝需投入肥料300元,分兩次,一次底肥,一次兩年後追肥。
c、農藥投入:畝需投入土壤調理劑,殺蟲劑除150元,年均40元。
d、人工費投入800元,畝需栽種成本100元,管理成本200元,除草、追肥等合計500元。
e、土地平整和起挖費用2000元。
土地租金可根據當地土地租金情況定:a+b+c+d+e=4880元。
由此看出,規模種植白芍,畝均種植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白芍的功效作用
1、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崩漏等證,有養血調經之效,常配當歸、熟地黃等同用,若陰虛有熱、月經先期、量多或崩漏不止可加阿膠、地骨皮等同用。
2、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的頭痛、眩暈、脅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李作痛等證,有養肝陰、調肝氣、平肝陽、緩急止痛之效。
3、用於陰虛盜汗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證,能斂陰、和營而止汗,治營衛不和、表虛自汗常與掛枝配伍,治陰虛盜汗可配生地黃、牡蠣、浮小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