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種植方法

  榛子外殼堅硬,果仁肥白而圓,有香氣,含油脂量很大,吃起來特別香美,餘味綿綿,因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堅果類食品之一,那榛子如何種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榛子的種植條件

  1、溫度:不同種類的榛子樹,對溫度要求不一。歐榛喜溫暖溼潤的氣候。適宜平均氣溫13~15℃,絕對最低-10℃,極端高溫38℃地區。平歐雜交種較歐榛抗寒,適宜年均氣溫7.5~13℃,最低氣溫可達-30℃地區栽培。

  2、光照:榛子樹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100小時以上,否則花芽形成少,產量低。

  3、土壤:榛子樹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尤其平歐雜交種對土壤要求高,乾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澤地,鹽漬地和低窪地均不宜建立榛園。平歐雜交種要求土壤pH值6.5~7.5,歐榛為5.5~7。

  榛子的繁殖技術

  1、播種繁殖:在野生榛林中,選擇豐產、果大、無病蟲害的株叢做採種母樹,從中挑選粒大、種仁飽滿、無病蟲害的榛子備播種用。榛樹種子發芽力保持1年。播種時間以春季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壠作的行距60釐米,株距6~8釐米,床作的行距20釐米,株距5~6釐米。播種時,先在已壓平的壠面上開溝,溝深5~6釐米。然後將溼沙篩出的純種子按上述株行距撒入溝底,覆土3~5釐米,稍壓即可。

  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母株全部挖起,分成若干小叢或單株,每一單株均有根系和1~2個枝條。二是在母株叢周圍挖取根櫱,分出若干植株,母株仍保留。分株苗應保留根段20釐米,並有一定數量鬚根。分株苗離開母體後,應剪短枝條,留15~20釐米長即可,並立即假植,保持溼潤,防止失水。

  3、根櫱繁殖:根櫱繁殖有兩種方法,一是挖掘現有株叢周圍根櫱,取得苗木。二是在專門的母本園進行繁殖。預備繁殖的母株應在春季平茬,以促進株叢發生根櫱。生長期內保證充足肥、水供應,並適當疏剪,使根櫱不要過密,既保證根櫱發育生長良好,又便於秋季挖苗。

  4、壓條繁殖

  ①水平壓條:在秋季或春季均可進行,但以春季進行最為適宜。把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水平拉開,鋪在地面上,固定住,不壓土。細緻的保護葉芽,使之萌發。這樣,在水平面上幾乎所有的芽都能長成新稍。當新稍長至10~15釐米時,在一年生枝上的每一節***即每個新稍的基部***上用軟鐵絲橫纏2~3圈,促進新根形成。然後把新稍用土培上高度的三分之二,以後根據新稍生長高度再培土1~2次。秋季落葉後,把每一節切割開,即形成一個有垂直新稍、基部有根系的苗木。

  ②弓形壓條:弓形壓條分為硬枝壓條和嫩枝壓條。硬枝壓條在早春進行,沿株叢周圍挖15~20釐米深的溝,把拌好土的腐熟農家肥撒入溝內,保持溝深10~15釐米。溝與株叢基部的距離,以枝條彎下時其中下部能碰到溝底為宜。選擇發育良好的一年生枝,彎向溝底。固定住,再用土壓住並把溝填平、培實。這樣,露在地面上的枝芽萌發生長,壓在土中部分生根。為促使枝條髮根良好,也可把壓在溝底的枝條部分環剝,寬度1~2毫米,去掉韌皮,或橫向刻傷幾刀也可。嫩枝壓條6月上、中旬,當年生基生枝長到60~80釐米時便可進行,方法同硬枝壓條。

  榛子的種植管理

  1、種植密度:要想使榛子樹實現豐產的願望,那麼榛子樹所具有的栽植密度應該有一個合理性。合理選擇榛子樹的栽植密度緊密聯絡於多方面的因素,如種類、品種、砧木、栽培的技術、採用的樹形、地勢、土壤、氣候條件等。因此在選擇榛子樹栽植密度的時候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使榛子樹健壯生長。

  2、種植密度:在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地方、榛子樹栽植距離應大些,坡度較大,土壤瘠薄的山地榛園,栽植行距可小些。長勢旺盛、樹冠開張的品種,栽植株行距應大些,長勢弱、樹冠直立緊湊的品種,榛子樹栽植株行距可小些。根據栽培目的的不同,栽培密度也應有差異。有的為了早期豐產,可以採用計劃性密植,早期密植,以後園地鬱閉時可以間伐。

  3、栽培深度:栽植深度根系不能埋土過深或過淺,要求栽植後根頸與地面子或略低於地面5釐米。以根系以上埋土深度6~10釐米為宜。如果穴內土壤疏鬆,為防止栽後澆水土壤下沉過多而造成難於掌握栽植深度,應在栽前適當澆水。或用腳稍稍踏實穴內土壤。

  4、合理澆水:榛子樹的周圍築起灌水樹盤,其直徑達1m,便於灌水和蓄水。定植後要立即灌水,並要求灌足灌透。水滲下後進行封土保墒,並用地膜覆蓋樹盤,以保溼增溫,促進榛子樹根系活動,提高成活率。

  5、適時修剪:留一個主幹,以後依據自身的生長髮育特性進行整形修剪,形成合理的骨架。一般採用的樹形有3種,少幹叢狀形,單幹形,多幹叢狀形。少幹叢狀形,留3-4個基生枝做主枝並斜生伸向不同方向。榛子樹主枝上著生側枝,側枝上著生營養枝和結果母枝。整體形成仍然開心樹形,單幹形,此種樹形要保留一個主幹,在主幹上選留3-4個分佈均勻的主枝,主枝上選留側枝,側枝上著生副枝和結果母枝,形成矮主幹。

  6、合理施肥:在五月初施腐熟農家肥,七月中追複合肥。栽植第2年,可在榛子樹冠外周圍投影外追肥,不要追太深。

  7、栽後定幹:榛子樹栽後定幹,分單幹形和叢狀形。土肥水條件好的地塊宜作單幹樹形,定幹高度60~70釐米,反之宜作叢狀樹形,定幹高度30~40釐米。當年定植的幼苗,要加強水肥管理,使其生長髮育健壯,萌發一定數量枝條,木質化程度良好,防止榛子樹徒長。秋季落葉後,進行培土防寒,培土高達植株的1/2即可。翌春撤去防寒土,一般第2年起就不用培土防寒。

  榛子種植採收技巧

  榛樹建園

  榛子的花為雌雄同株異花,即單性花,先花後葉。雄花為柔荑花序,著生於新稍中上部的葉腋間,雌花為頭狀花序,著生於一年生枝的中上部或短枝叢枝頂部,借風媒傳粉。因此,榛樹建園應有花期相同或相似的品種作授粉樹配置,一般同一園以3個品種為宜,比例可5~6∶1。

  溫度

  不同種類的榛,對溫度要求不一。歐榛喜溫暖溼潤的氣候。適宜平均氣溫13~15℃,絕對最低-10℃,極端高溫38℃地區。平歐雜交種較歐榛抗寒,適宜年均氣溫7.5~13℃,最低氣溫可達-30℃地區栽培。

  光照

  榛子為喜光植物,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2100小時以上,否則花芽形成少,產量低。

  土壤

  榛樹喜在肥沃,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尤其平歐雜交種對土壤要求高,乾燥的砂土,粘重土,沼澤地,鹽漬地和低窪地均不宜建立榛園。平歐雜交種要求土壤pH值6.5~7.5,歐榛為5.5~7。

  培育

  榛子的枝條易生根,不定芽易萌發根櫱。因此,通常用壓條或嫁接繁殖培育苗木。早春壓條用一年生的健壯萌發枝,6月壓條用當年生的嫩枝作材料。嫁接育苗,多用平榛實生苗作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