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金魚的飼養方法

  金魚養殖技術在我國源遠流長。掌握好金魚養殖技術就能夠將金魚養好養健康了。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金魚養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家庭金魚養殖技術:

  1、 金魚的挑選

  要掌握好金魚養殖技術就要會挑魚。挑魚要挑那些體形健壯、顏色鮮豔、健康且特徵明顯的金魚。好的金魚魚體闊壯光滑、活潑合群而且品種特徵很明顯。

  2、養殖水質的要求

  養魚先養水,這在金魚養殖技術中起到關鍵作用。家庭金魚養殖水體空間狹小,而且要求水質清澈透明,便於觀賞金魚。家養金魚養水主要與以下五個因素有關:過濾系統、生物分解、養魚密度、飼料選擇、養魚環境。注意以上幾點,就一定會擁有一缸清澈的水,為心愛的魚兒創造出理想的生存空間。

  3、金魚的繁殖

  家庭常用的人工繁殖法水內授精法和離水授精法兩種。這是金魚養殖技術的技巧之一。繁殖時的水溫以19-21℃為宜。水內授精法是當雄魚開始劇烈追逐雌魚,且雌魚有少數卵粒排出時,應將它們撈出,放入一個盛有1/3-1/2水的新容器中,然後兩手各擇適齡的雌雄親魚,使它們生殖孔相對,先用大拇指輕輕壓雄魚腹部,待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後,再以同法擠出雌魚的卵粒,從而使精液與卵粒雙雙進入水體快速授精,此時,卵粒由透明轉變為米黃色的授精卵。水內授精的特點是授精不離水,對親魚的損傷較離水授精法要小,授精卵粘性強,能很快地附著於人工魚巢上,換水容易,操作方便,授精率高。

  離水授精法要首先選擇優良的並且帶有明顯追逐現象的親魚,然後將雄魚取出,輕輕擠壓雄魚腹部,用吸管吸取流出的精液,置於乾燥容器內,同時迅速擠壓雌魚的腹部,待卵粒沿腹部注入盛有精液的容器後,再用乾淨的羽毛輕輕拌勻,使精液與卵粒均勻地混合,即而注入適量清水,使卵粒迅速受精,待幾分鐘後,更換原水,大部分卵粒便成為受精卵。

  4、金魚的餵食

  金魚屬於雜食性魚類,食物範圍很廣,這給金魚的飼養帶來很大方便。金魚養殖技術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魚的餵食。這就要知道金魚吃什麼和各種飼料的特點,以使所養的金魚顏色鮮豔、體格健壯。好的金魚飼料成分中應該包括:蛋白質、纖維、脂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魚的飼料主要分為兩類:水生生物飼料和人工合成飼料。水生生物飼料包括金魚可以攝食的水生動植物的活體或幹品,包括:水蚤、劍水蚤、血蟲、水蚯蚓、浮萍等。人工合成飼料根據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顆粒飼料、粉狀飼料、片狀飼料、貼片飼料四種。

  5、換水

  好的金魚養殖技術需要長期堅持維護才能保證最佳的水質。換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換水的時候不要一次性都換掉,這樣急劇改變水質水溫,金魚會因為不適應而生病。養金魚的水最好能夠把食物殘渣和排洩物打撈出來,這樣換去十分之一的水就可以了。如果無法撈出食物殘渣和排洩物,每天就要換去三分之一的水。氣溫高的時候水質容易變壞,這時可以適當增加每天的換水次數和換水量,但一定要記得晾晒新水保證溶解氧充足。

  6、魚病的防治

  在金魚養殖技術中一定要注意金魚魚病的防治。魚病主要是由環境因素、物理損傷、病菌感染造成的。

  環境因素:金魚生活在水中,對於光照、水質和水溫的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水溫的 變化,金魚可以承受的極限水溫的突然變化是4攝氏度。超過這一限度就必然會生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換水的時候要保持魚缸的水和新水的溫度一樣。

  物理損傷:在移動金魚過程中,容易造成對金魚體表的損傷,嚴重的會造成金魚內臟破裂,造成死亡。因此移動金魚時推薦使用水舀撈魚,動作要輕、快,不然也會由於金魚的掙扎造成損傷。魚缸中不要擺放尖銳的飾物。

  病菌感染:金魚生活在水中,由於水的空間有限,而且水是靜止的,很容易滋生細菌,從不同地方購買的金魚也可能會帶來病毒。另外壞掉的食物也會引起金魚患上腸炎。對於的由於病菌感染所產生的疾病要勤觀察、早治療、早隔離,對於病入膏肓的病魚要果斷淘汰。

  對於這些病症可以通過藥浴、藥餌、機械矯正的方法來治療。

  家庭金魚養殖必備守則

  一、養金魚先養水

  對於養魚的人來說,水分四種:一是新水,也就是剛剛晾好的自來水或新打的井水水。這種水儘管十分乾淨,但卻與自然界中魚生活的環境相差很大。由於水中沒有硝化細菌群落, 魚兒的排洩物、散落的食物殘渣腐敗變質後分解為氨,魚兒極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淺綠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類,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態迴圈系統,經過氮迴圈,分解為對魚無害的硝酸鹽。這種水對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三是綠水,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過多,於是藍藻、綠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細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濃濃的綠色,有時會發出臭味,極易造成整缸的魚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綠水中藻類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裡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藻類和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沒有氧氣而且有大量的厭氧性有害細菌的死水。

  由此我們可知並不是所有的水都適合金魚的生活,最適合金魚生長的水是老水,所謂養水就是讓新水轉變成老水的過程。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裡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晒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新水晒好後就應入缸開啟過濾,讓泵使靜水變成流動的水,然後放入闖缸的魚。“闖缸”即把幾條既便宜又強壯、易養的魚放養入新缸中,養上幾天後魚的糞便就會在水中分解出氨來,這與自來水帶有氨是一樣的,氨太多就會致魚死,因此養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們會利用硝化細菌來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細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們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著物的,如果沒有適合的附著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們會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會附著在濾棉或者底砂上。其實水流動的水過了幾天自然就會產生硝化菌,這也是我們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

  二、防範於未然

  一般魚被病原體感染或侵襲後,都有一段過程,有一些徵兆,如病魚活動遲鈍,常緩慢遊於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驚動,略下沉後,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魚剛發病時,狂遊急竄,或體色灰暗,鱗片脫落等。再如,白鯽出血病發生後,早期魚塘中的野小雜魚死亡等。當發現魚池中出現魚病徵兆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可避免病情擴充套件。

  三、合理、科學用藥

  魚病常用藥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儲存使用時應注意合理化,避免藥物因儲存使用不當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藥物只能外用,哪些藥物內服效果好、哪些藥物不能合用。哪些藥物合用效果會更好,哪些藥物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藥餌應考慮到魚的生活習性,製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藥餌。一般如青、鯉、鯽魚發病應投喂沉***餌;草魚發病以投喂浮性的藥餌或拌藥在水草上較好;白鰱發病應投喂微粒藥餌,製作時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劑,以防藥物在水中散失。藥物潑灑要將藥物充分溶解後均勻潑灑全池,潑灑時間以下午進行比較好,因下午水溫高,藥效高。潑灑藥物時從上風處逐步向下風處潑灑,潑灑後的剩渣殘粒未溶解的藥物,不能潑入池中。否則魚吞食會引起中毒死亡。

  四、養殖金魚主要事項

  1.使用藥餌投喂前應停食1天,讓魚處於飢餓狀態,藥餌投喂後,能迅速吃完。

  2.在治療期間及剛治好後,不宜大量換水和捕撈,以免給魚帶來刺激,引起應激反應,加重病情或引起復發。

  3.治療魚病應採用內服外消相結合的辦法,單純依*內服藥不能起到內外夾攻的作用。

  4.治療魚病時,不能單獨多次使用同一種藥物,以免使病原體對該藥產生抗藥性,應交替使用藥物。

  5.一旦發病後,無論治療效果好壞,都避免不了損失的發生。因此,平時需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