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鵝的飼養方法
雛鵝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弱,要提高雛鵝的成活率,所以在飼養管理上要認真抓好。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選擇好鵝苗
優良健壯的雛鵝應具備:出殼後即能站立,絨毛蓬鬆、光滑、清潔,無沾毛、沾殼現象;精神活潑,反應靈敏,叫聲巨集亮,手提頸部雙腳掙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軟,卵黃吸收和臍部收縮良好,肛門無糞便粘連;脛粗壯,脛、腳光滑發亮。
飼養密度要適宜
一般每平方米飼養1周齡雛鵝20~25只,2周齡15~20只,3周齡10只。
溫度要適宜
冬季氣溫低,大群育雛應在育雛室保溫育雛,鋪好墊料,不要讓雛鵝直接接觸地面。適宜溫度:第一週28~30℃,第二週26~28℃,第三週24~26℃,溫度適宜,雛鵝分佈均勻。若溫度過高,雛鵝遠離熱源,張口呼吸,飲水頻繁;溫度過低,雛鵝打堆擁擠,縮作一團。
溼度要適宜
欄舍潮溼易使雛鵝患感冒、下痢等疾病。欄舍適宜的溼度為60~70%,調節溼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換墊料,常清掃糞便,保持地面和欄舍乾燥。
開水與開食
雛鵝第一次飲水叫開水,雛鵝應在出殼後24小時內開水。冬春寒冷季節,要飲溫水***30℃左右***。若鵝苗經過遠距離運輸,首先餵給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應在出殼後36小時以上進行。開食過早易患消化不良,開食應選擇營養豐富,品質優良易消化的飼料。
放水和放牧
放水即在暖和的天氣7~10日齡時開始,冷天則要2周後。選擇晴朗天氣,讓雛鵝在水盆或水深4釐米左右的淺水中嬉水鍛鍊,初次放水時間以6~8分鐘為宜,以後逐日延長放水時間和深度。放牧應在1周齡以後,選擇晴天,將小鵝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讓其自由採食青草,每次放牧時間25~30分鐘。此期間應照常喂料,3~4周齡後,逐漸過渡到全日放牧,並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和補喂飼料數量。
做好防疫和保健
在防疫保健上,要認真做好如下幾件事:
①在1~3日齡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預防小鵝瘟出現。
②育雛室保持清潔乾爽,要經常清掃、消毒。
③平時精心飼養,注意飼料搭配和營養需要,不要使用發黴飼料和墊料。
④經常檢查鵝群動態,發現病鵝要及時查明原因,及時治療,若確定是傳染病,應立即隔離,全群防疫,防止疫病擴散。
⑤放牧時要防暴晒、防雨淋、防農藥中毒等。
幼鵝的養殖技術
***l***幼鵝:3周齡至1月齡為幼鵝階段。此時雛鵝已有較強的覓食能力,20日齡後已開始長頭毛,可分為5-10只小群飼養。對於大群飼養的鵝,可採用分隔圈養80-100只,每天喂料2次,放牧2次,飼料為玉米粉、豆餅、貝殼粉等,加上切細的青料。40日齡前後,早、中、晚各補料1次,逐步過渡到早、晚夜間補料,並注意逐步補充鈣、磷等礦物質飼料和新增0.3%-0.4%的食鹽,同時增加粗青飼料。育成鵝餵養期不能斷水,要加放飲水盆。20天后在晴暖天氣下適當放牧,晒晒陽光,並趕入水中,讓其遊動,但時間不能過長。
***2***中鵝:中鵝是指1月齡以上至留種或轉入育肥前為止的青年鵝。此期鵝的消化力、抵抗力以及對外界環境適應性等都有所增強,為迅速長骨骼、長肌肉、長羽毛的階段。此階段必須採用放牧為主、補料為輔的飼養方式。
①合理放牧:30日齡以上的中鵝可採用趕牧方式整天放牧,牧地要有優良的牧草和清潔的水源,以保證鵝群每天能吃到豐富青嫩的飼草,同時對中鵝進行嚴格的管理和調教,中鵝一般100只為一群,每天放牧2次,每次4-4.5小時,讓鵝充分自由採食,吃飽後務使鵝群飲足水。
②適當補料:補料次數要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地草質和鵝的實際採草量靈活掌握。30-50日齡每晝夜喂5-6次,50-80日齡每晝夜喂4-5次。當肩部與腿側長出羽毛時,食慾旺盛,增重迅速。日糧中應增喂糠麩和蛋白質飼料,在背部、腹部的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增重慢而飼料消耗多,要注意加補料。中鵝階段需要較多的礦物質,在日糧中應加入5%骨粉或貝殼粉和0.3%的食鹽,礦物質飼料也可置於運動場中任其自由採食。
③加強管理:囚地制宜搭建臨時性鵝棚,遮陽並防獸害,隨著鵝體增大,鵝群宜逐漸縮小。鵝膽子小,要防止其他動物接近鵝群,以受驚不安。驅趕鵝群過公路時,也要防止車輛的干擾而引起驚群,特別要注意防止飢餓和經常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