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人蔘怎麼種植

  長白山盛產人蔘是總所周知的事情,那麼長白山可以人工種植人蔘嗎?長白山人蔘的種植方法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長白山人蔘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長白山人蔘種植方法

  一、概述

  別名棒棰、山參、園參。

  為五加科人蔘屬人蔘〔Panax ginsegn C.A.Mey.***P.schin-seng Nees***]的根,其葉也入藥,叫參葉。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功能:甘、微苦。微溫、補氣、生津安神、益氣。生產于吉林長白山脈、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湖北等地。

  二、植物特性

  人蔘植株高33~66釐米,莖單一,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葉掌狀複葉,有長柄,基部葉最小,小葉橢圓形,邊緣細鋸齒,表面綠色,沿葉綠有稀疏毛。傘形花序單獨項生,小花有4~40餘朵,淡黃綠色。莖的下端常分又,頂端有根莖,俗稱蘆頭。

  三、生長特性

  人蔘喜冷涼、半陰半陽之處生長,耐寒,忌強光直射。栽培時需搭設蔭棚。參畦以上午8時前和下午6時後進陽光適宜,中午強光直射則會造成參葉焦枯。適宜在25℃以下氣溫中生長。森林腐殖土最適宜裁參,農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豬糞、堆肥等涼性肥料也可種植。要求柞、椴、棒等闊葉林地,土壤中性或弱酸性。農田栽參,前茬以種過禾本科及豆科,如玉米、高粱、穀子、大豆、小麥等地為好。根莖類作物為前茬不佳。栽種過人蔘的土地短期內不宜再栽參。怕積水,忌乾旱。

  人蔘種子採下來就播種,要經過20~21個月才能發芽,經過8~9個月催芽處理才能發芽。因人蔘種子有胚後熟、生理後熟兩個過程,完成此過程需要一定的溫、溼度條件。在田間條件下,將種子播在5釐米厚土中,土壤溼度35%左右,從播種到種子裂口,土壤的溫度約為17~18℃左右為宜。此時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播種到種胚目視可見圓點為第一階段,此時平均溫度21℃左右;從目視種胚可見圓點到點到佔乳的1/2為第二階段,平均地溫在17.4℃左右;第三個階段是胚佔胚乳的1/2到裂口,此時胚乳仍繼續生長一個階段,再通過3個多月的低溫***5℃左右***,至春季氣溫上升至11.8~15.2℃時,20天左右萌發率可達90%以上。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栽種人蔘的環境要求無水災、旱災、風災和凍害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地農田栽培人蔘,須選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保水力強、排水良好的土地。人蔘喜森林腐區質土,若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低,須在整地時新增有機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狀接近森林腐殖質土。若以一般農田為栽培用地時,前茬以玉米、穀子、豆類、小麥較好;也可在春季播種玉米、豆類,夏季翻壓作綠肥,均施入1/3腐熟豬糞、腐熟落葉、綠肥***大豆稈節***、餅肥,1/3草炭,若土質嚴緊再加入適量細砂,與1/3畔面上反覆翻拌3次,使之均勻,然後做成高畦。在拌土時應於每平方米施入過磷酸鈣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豬糞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餅、過磷酸鈣各0.5千克,與畦土拌勻。山坡地栽培人蔘,應選擇坡度為5~25度高燥的緩坡,臺地、山地一般20~30度為宜。坡度過大作業不方便,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宜選腐殖質較厚***13釐米左右***的土壤,有條件也應施入一定量基肥。

  山地選好之後,進行場地處理。把喬木和石塊清除場地之外,然後把灌木、草貼地皮割下,均勻鋪在地面上晒乾,四周圍打火道,選無風天,太空晴朗,點火燒,全部變成紅炭,滅火。用土埋或用水澆均可,這樣增加了磷鉀肥,也殺死了地下害蟲。增高了地溫和加快腐熟。

  山地栽參有個原則:“頭戴帽,腰束帶,腳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按坡度陡坦,留出攔排水的攔水壩。所以燒完場地後定出排水壩的位置。一般每隔2000~4000釐米設一條蹬,寬100釐米,蹬的斜度與山地等高線的夾角以2~3度為宜,留做蹬的樹柱子,起固定作用。翻地時,定蹬的位置不翻。應把石塊。雜物等檢出來難到蹬的旁邊。做成壩形,起到攔水和排水的作用。

  確定參畦的走向:主要還是利用阜陽、晚陽,躲開中午陽光直射。山地栽參畦的走向多是正南。正北走向,如果東西有高山影響,以稍偏西為好,南北兩坡,可順山做畦,東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順流,可以橫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順山做畦,方向定好後,釘上標樁,撒白灰做標記也可以。參畦萬向的標準線,用羅盤儀或經緯儀測定。將儀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設好,調節儀器上的度數與床位要求的度數相符,從鏡筒找標準桿位置,使之與羅盤儀十字線相重合,在標準點和羅盤儀重錘指點各插一個標樁,用測繩連線兩標樁,順測繩撒上白灰即成基準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做垂線即為端線。從基準線兩個端點起,沿端線方向,用測繩或尺碼杆量出畦串的寬度***畦寬和作業道寬度***插好標杆。將端線上相對應的兩個標樁,用測線連線即成與基準線相平行的中線。兩串線之間面積即為~個參畦,畦的長短,根據地塊和地勢而定。

  整地;用地頭一年翻耕土地,使用隔年上,夏秋兩季進行。播種地第二年7月翻耕。移栽用地9月翻耕15~20釐米深,交通不便的地方用人刨地,順著畦串用鎬或鐵杴、鍬翻起來的上扣在畦申中間,堆成壟,進行風化。樹根全部刨出,並填平坑踏實防上積水。把土整碎。細之後堆放畦串中間,播種前或栽參前再倒一次土,徹底清除碎石塊、樹根之類雜質,做畦。我國栽種人蔘,採取西洋參栽法,一棚多畦,畦寬130~150釐米,二畦間距50釐米,作業道寬200釐米;一棚二畦,畦寬130~150釐米,相鄰畦間距50釐米,作業道寬200釐米;一棚一畦,畦寬120~150釐米,作業道寬150-200釐米,畦高均為20~25釐米。

  在選地的同時應確定畦的方向。人蔘忌強烈日光直射,在參畦架設蔭棚後,原則上不使中午強烈日光直射參苗。參畦用高畦,高20~33釐米;畦寬以作業方便為準,一般為100~130釐米;畦長不限定,作業道寬為130~300釐米,應以能保持作業方便及通風為準。山地栽參,中國人蔘傳統栽培法都是在長白山、大小興安嶺。1998年,東北、江南發生特大水災和砍伐森林,直接有關係,今後再山地栽參,應注意水土保持。

  2.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先育苗再移栽,多被人工栽培所採用。

  育苗:有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在3月中旬下種,秋播在10月下旬,所用種子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催芽後播種或不處理播種。春播則將種子催芽後播種;6月上旬***芒種前***可將隔年幹種子播種;夏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將當年採集水種子播種,目前多采用這種方法。秋播種子也需催芽處理。

  催芽處理方法有多種,使種子在適當溫度及溼度條件下完成其種胚後熟階段,加速其發芽。現介紹兩種方法如下:

  將於種子置清水浸48小時,使其充分吸水,取出用兩倍溼砂土***細砂和腐殖上各半,溼度約35%,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宜***拌勻,裝入盆缽內,置18~20℃溫度下,經常保持溼潤狀態,經過2~3個月,種子絕大部分裂口,即可進行播種。如不立即播種,應放窯內冷凍或在冬季埋於室外土內貯藏,以抑制芽的伸長。

  室外催芽:選擇向陽背風、高燥、排水良好的場地,挖23~33釐米的深坑,放入無底木框***或用磚石做框***,框的大小根據種子的多少而定。將種子混拌兩倍量的混合主***1/3的細砂,2/3的腐殖土混合,淋水溼潤至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的程度,再與種子混合***裝人坑內,上面蓋上6釐米左右,踏實。晚間和雨天蓋以草簾,白天和晴天揭開進行日晒,每隔1~2周取出翻拌1次,調整水分,再裝人坑內,經2~3個月種子即裂口。

  氣溫較高地區,可以在6月上旬試行幹種子直播,其種胚後熟階段在播後完成,翌年春季出苗。實踐中,催芽處理不完善的種子,當年雖不出苗,翌年也可出苗,就是這個原因。

  水籽播種,即將7~8月採集的種子,洗去果肉即可播種。也可將種子收集後陸續貯藏於溼砂土內,集中播種。這樣可使其在自然條件下完成種胚後熟階段,翌春出苗。

  播種方法有點播、條播、撒播。點播即按3釐米距離壓孔,放入種子1粒,此法使參苗生長均勻,節省種子,但是費工;撒播費種子,省工;條播則介於二者之間。目前多采用撒播。撒播時用木板將畦面刮成5~6釐米深槽,撒入種子,將原上覆平,保持土壤溼潤。如果翌年出苗,則須蓋草一層,壓上3~6釐米。每平方米需種子0.03~0.05千克,

  移栽:幼苗生長2~4年進行移栽,一般多在3年移栽。如土壤肥力不高,也可再移栽一次。春秋兩季均可移栽,現我國生產區採取培育二年參苗進行移栽,一是使小苗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肥料和光照,利於參苗生長。二年生的參苗成活率高,因參苗小,易緩苗,生殖生長期增一年,有利於參根增重。一般多采用秋栽,秋栽在10月進行。栽參頭一天把苗起出,栽多少起多少,遠距離引用,要用苔蘚外包裝。選芽苞肥大、漿足、蘆頭完整、須完整健壯的參苗。參苗消毒用150單位抗黴素、120倍波爾多液等藥液浸種5~10分鐘,勿浸泡芽,取出稍幹,用移栽。為了田間管理方便,按參苗大小分成三至七等,一般則分為三等。參苗要用白布蓋嚴,防止風吹日晒。栽參畦面用刮板***長26釐米,寬16釐米,下面有薄刃,背呈木梳狀***刮溝,溝底平整或斜坡。將參苗接蘆頭向畦端擺勻,用刮板覆土順參壓好參須,再行覆土。栽到最後一行要倒栽,即蘆頭向畦末端,參須相對。栽完耙平畦面,使畦中略高,以便排水,覆蓋植物秸稈殘葉,並覆蓋土3-6釐米。移栽的株行距、參苗株數及覆士深度,應按參苗大小有所不同。

  3.田間管理 土壤解凍後,芽苞尚未萌發時去掉防寒草,用耙於深鬆土一次,深度以不傷根為度。以後各次鬆土要淺,每年鬆土3~4次。撤除防寒物後,要及時用藥劑對畦面進行全面消毒,這是一項保苗、防病、增產的有效措施。特別是移栽地以及病害嚴事的地塊,上防寒物前和下防寒士後,應用 50%多菌靈1000倍液,1%硫酸銅100毫升/升,多抗黴素或代森鋅500倍液、代森錳鋅1000倍液進行床面、參棚和作業道等全面消毒。用藥量以滲入床面1~2釐米為宜,然後鬆土,把藥液滲入土內。人蔘頂藥出土,起到殺菌、保苗、防病作用。第一次鬆土後,剛剛出苗或沒有出苗時搭蔭棚,棚前簷高100~130釐米,後簷高66~100釐米,其差度稱為張口,一般在26~33釐米。上面覆草簾、蘆葦簾、板,也可以用蘆葦。樹條等材料編成透光漏雨的簡易簾,簾寬200~250釐米,透光度30%左右。可採用雙透大平棚,指的是能透光透雨。人蔘展葉後,簡易市畦面蓋樹葉3~5釐米,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結和雨水沖刷,減少病害。

  土壤乾旱時要適當澆水,尤其是雨量較少地區的農田栽參更應注意澆水。澆水後要鬆土,雨季防止積水。

  除留種地外,其他地塊要在花蕾期掐除花序,增加參報產量。掐法:左手扶參莖,右手掐,千萬不能硬拉和扯,怕傷植株,掐下來的花蕾集中晒乾,做參花茶、參花精或提取皁甙。一般只留五年生種子。

  夏季炎熱季節,用闊葉樹枝插在畦前後簷,阻擋強光直射,避免參葉被晒焦枯而早期落葉死亡。簡易簾參畦後種一行玉米為好,也可起遮蔭作用。人蔘有超光性,長在畦面外邊的四、五年生大苗,植株很大,又趨光,所以在根部培土,並防止大風、雨、倒伏。也可拉線,防止參超光外倒。

  秋季人蔘管理: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實陸續成熟。分兩次採集,當果紅後,下種子或剪掉花梗,去病種子和果梗,搓掉果肉,把種子倒清水中洗,漂去果肉和癟粒,撈出沉在水底的飽滿種子,放在席上晾乾或陰乾,當種子含水率降到15%左右收藏。同砂混拌裝在一定容器內,埋在陰涼地方,防雨淋溼。第二年取出催芽,或者不砂藏直接播種。秋季人蔘枯萎後,畦面用草覆蓋越冬,簾子拆除或不拆皆可。

  冬季田間管理:

  ***1***上雪和撤雪 入冬以後,一般板棚、簾棚要撤下來或搞開,使冬季降雪落到畦上,起到防寒保溫作用。冬季畦面上雪少時,要人工上雪,特別是不撤棚的參畦,一定要將作業道上的雪撮到畦面上蓋勻,厚度在15釐米以上。

  秋末至封凍或春季化凍時,降到畦面的雪,融化成雪水後,容易滲入畦內,使人蔘感病、爛芽、爛根和破肚子,必須將此雪及時撤下來。不下簾的參棚,當積雪厚度達10釐米以上時,易壓壞參棚,也要及時撤下來。

  ***2***防止桃花水 每年3~4月間,積雪開始融化,常因排水溝挖得不好或堵塞,雪水流不出去,截水地方造成積水浸入畦內,水流地方易沖壞參畦,或從畦面漫過,受害地方人蔘易感病,爛芽、爛根,所以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當冰雪融化時,派專人檢查,把存水的地方疏通,引出桃花水。

  ***3***預防緩陽凍 初冬和早春的氣溫變化大,特別是向陽坡和風口地方,白無化凍晚間結凍,一凍一化極易引起參根遭受融凍型凍害,俗稱緩陽凍,對此萬不可掉以輕心,要百備而無一患,因此在上防寒土或防寒物時,一定要符合標準,結合清理排水溝時,往畦面多加些土或蓋一層簾子,防止發生援陽凍害。

  長白山人蔘種植要點

  一、選地

  1、林地

  以柞、椴、色樹等為主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天然次生林。樹齡在20年以上,樹高10m以上,要求林地樹木稀疏高大,林冠下生有灌木叢2m以上,構成喬-灌-草立體植物結構,林間鬱閉度0.5 - 0.8。

  2、坡向及坡度

  坡向以東南坡、北坡、西北坡為佳,正南坡、西南坡不利生長。坡度10~25°為宜,一般選擇坡的中段種植。

  3、土壤

  為暗棕壤土,腐殖質含量≥3.5%,土壤PH5.5~6.5,底土為黃粘土,中層為活黃土,表土為腐殖土,並且達到7cm以上,其上有4cm以上枯枝落葉層,土壤整體呈現上松下緊,鬆而不散,緊而不堅。

  二、整地

  一般於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前即可整地。按照鬱閉度在0.8左右伐掉過密的樹林和小灌木,將林下雜草及影響光照1m以下的灌木叢全部割除,清林後規劃土地,按自然地形確定栽參區域,一般依山勢坡度適當採取橫山和順山或成一定角度作畦。每隔30~50m摟一順水溝,種植帶間保留30~50cm隔離帶,植被保留。

  ***農田栽參,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好,且要收穫後休閒一年才能種植。選地後,於封凍前翻耕l-2次,深20釐米。翌春化凍結合耕翻,每畝施入農家肥4000千克,與土拌勻,以後每l-2月翻耕1次。栽播前1個月左右,打碎土塊,清除雜物,整地作畦,平地栽參多采用正南畦向,畦面寬l-l.5米,略成弓形,畦高25-30釐米,畦間作業道寬50-100釐米。唯向依地勢、玻向、棚式等而異,應以採光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間作業方便為原則。***

  三、直播

  1、品種選擇

  選用上一年生產的籽粒飽滿、有正常色澤、無病粒的長脖系或二馬牙品種。

  2、種子處理

  於7月末8月初果實成熟後採收,中華人蔘網建議搓去長白山人蔘種子果肉並用清水淘淨,漂除癟粒,撈出置於陰涼通風處或弱光下晾乾,使長白山人蔘種子含水量不低於14%.然後在不透雨的棚下挖掘催芽槽,槽底鋪5cm厚細河沙,再裝入河沙與種子按2:1混合物,上層覆蓋10cm厚的河沙,槽內溫度保持16~18℃,溼度保持10~15%,通常情況下90~120天可裂口,秋播和春播均可。此間每隔15~20天倒種一次。

  3、播期

  春播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一般播催芽種子。秋播8月上旬~9月上旬播水籽,10月中旬至結凍前播催芽種子。

  4、播種

  點播,視地況隨機在林地內刨坑,4cm見方,深7~8cm,每坑播1~2粒長白山人蔘種子,覆土後輕輕壓一下,並覆蓋碎樹葉。

  穴播,用木棍扎穴,株行距20×20cm。

  條播:劃出長10~20m,寬4~6m種植區,區間留50~100cm作業道,橫山開溝深7~8cm,間隔50cm。

 

還:

1.東北人蔘種植方法

2.新鮮人蔘的種植方法

3.山參種植方法

4.東北種植人蔘有哪些種類

5.人蔘種植的方法

6.人蔘人工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