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人生的感悟

  茶道除講究獨特的品飲方法外,還蘊含茶“禮”,強調以茶來修“德”。故飲茶者也應是“精行儉德”之人,要“自修內省”,在自然中培育文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片茶葉,看似細碎、纖弱,無足輕重,但它一經與水融合,便會釋放厚積薄發的內涵。它毫無保留地貢獻出生命的全部精華,幻成一杯湯色透亮、濃郁甘醇的茶水,完成了自己的價值昇華。人生不也是一樣的嗎?進入社會,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小小茶葉,杯有多厚,水有多深都是未知數,只有當你完全釋放自己,使自己真正的融入到水中去,才能充分交融,各取所需,最終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茶葉浸泡一段時間後開始慢慢沉澱在杯子中間,這時,你生命的中年已經來臨。少了莽撞,多了成熟,你浸透了生活的味道,浮上去很難,想沉下去卻易;茶香釅釅的,生命的色彩一片金黃,味道回味無窮。這個時候,夢在繼續,力在散發,求索的觸角在杯的四周延伸。

  當你來不及好好品味時,很快地,茶葉已經沉入杯底,人生的暮年不期而至。生命的色彩變淡、變清,如同一杯清水,芬芳蕩然無存,多少甜蜜的往事或消失殆盡,或沉入杯底。你只有在人生的杯底慢慢咀嚼沉澱的過程,感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人生如茶。當泡上的頭道茶,沸水一沏,茶香四溢,猶如人生初年,剛入塵世,味淡而清香;二、三道茶猶如人生進入青壯年,拼搏進取,充滿坎坷,其味濃而香洌;茶至數道,味淡而澀甜,好比人生到老年,俗念淡化,返璞歸真。沉下心神,品上一盞清茶,細細體味茶香的同時,也品味自己的人生。

  有人說:“茶最好喝的當數前三道”,此話一點不假,然而前三道又當數二、三道最為好喝。一道是去除掉茶本身固有的缺點,為第二、三道作準備,這好比一個人少年時代自我的勵煉是為了去除本身的弱點,為日後成功做好鋪墊。二、三道又如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此時正值風華正茂,精力充沛,人生的輝煌都在此時得到逐步的積累和創造。

  小小茶杯就像一個大千世界,而每片茶葉則是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命運不會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人生不是因為形式而生活,而是力求在溶匯交融的過程中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

  喝茶注重的是品的過程,即苦盡甘來的過程。喝茶如是,人生亦如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品的是一種情調。品茶的過程就如同生活的過程,選擇什麼樣的茶,就如同選擇了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態度和人格操守。做一片碧螺春,馨香這個世界;做一片鐵觀音,強悍你的人生;做一片毛尖,讓世人感受你的清香;做一片普洱茶,讓世人收藏你的品質;做一片西湖龍井,讓世人感受你的和正;或者就做一片不知名的普通茶葉吧,讓世人感受你的嫩綠……

  能品茶了,會品茶了,品出滋味了,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對事業有一份摯愛,必然對人格有操守。正如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之人。”

  茶葉的選購常識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鑑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幹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幹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鑑別幹茶的方法。幹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

  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

  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製茶。

  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鬆、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 尚緊實 尚緊 稍鬆 粗鬆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製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淨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詢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瞭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 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製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

  香氣

  北方通稱"茶香"。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傾出茶汁於審評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黴,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於製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滋味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湯色

  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豔而明亮。低階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葉底

  審評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製茶技術處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