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收藏投資的專業術語是什麼
在進行郵票收藏或者是郵票投資的時候,你接觸到一些關於郵票的投資專業術語,你知道的都有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學下啦小編為你推薦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郵票投資的專業術語
1.枚
通常,郵票的最基本單位稱為“枚”。一枚郵票指的是四邊都有齒孔,而內容包括獨立的圖案,這就是郵票最基本的單位。然而,如果說“一張郵票”,意義就不同了。“一張”郵票的內容可能會包含50枚甚至100枚郵票,這要看郵票票幅的大小來定。
2.連
連在一起的兩枚郵票或是兩枚以上,稱為“連”。如果是兩枚橫著左右並排的,就稱為“橫雙連”,直的上下連的稱為“直雙連”。如果相連的枚數更多,就是“三連”、“四連”等。
如果4枚相接形成一個方形整體,稱為“四方連”。另外還有“六方連”或是“十六方連”的,最常見的仍是“四方連”郵票。
在郵票收藏市場上,“連”的評價當然要比“枚”好,通常“雙連”郵票的市價,相當於3個“單枚”郵票。而“四方連”則是單枚的6倍。可見,投資郵票集“雙連”或是“方連”顯然要比集“單枚”划算。如果收集的“連”或是“方連”還能夠帶著“版格”和“色標”,那麼評價就更高了。
此外,有一種郵票稱為“連刷體”。所謂連刷體,是指一整幅畫分割成若干枚郵票圖案,或是幾種不同圖案或面值不同的郵票,在印刷時連合在一起,這些都稱為“連刷體”。有時,相連的兩枚郵票本身的圖案相同,但是其中一枚有加蓋文字,而另一枚則沒有加蓋,同樣可稱為連刷體。
最早出現的“連刷體”郵票,是我國1949年發行的“第五屆世界森林會議紀念郵票”小全張,由3枚郵票共同組成一個畫面。後來,1957年發行的“清明上河圖郵票”,運用5枚郵票連刷一體,更是精美,此票名聞全球,號稱為“最長的郵票”。
3.版號與張號
所謂郵票“版號”,指的是郵票印版的編號。每一塊印版在印劇過程中難免會有磨損,因此必須更換新的印版。而一套大量印刷的郵票,勢必要用很多塊印版,為了識別每塊印版,就在印版上都編有專號,這就稱為“版號”。
在全張郵票的右下角的號碼裡,例如:1357-111,1357是代表郵票印刷廠裡免費檢查人員的代號,後面的數字111是整包郵票中的張號。張號通常是從001-200,因此111是指這包郵票中第111張。
郵票有了“張號”,可以方便整包郵票的驗查,這也是郵票在印製過程中管理的謹慎嚴密表現。
但是,並不是每一種郵票都有版號。凡是印量不多,一塊印版印到底,足以供應,就不必有版號,所以紀念郵票上通常沒有版號。
4.郵票的票幅與圖幅
郵票上的票幅,指的是一枚郵票的尺寸,同時標明它的長度和寬度。世界各國郵政在發行新郵票的時候,一定會宣佈新郵票的票幅,票幅通常以“毫米”為量度單位。
計量郵票票幅的長度,應該從郵票的齒孔中央開始,然後計量到另一邊的齒孔中央為止。同時,在標示票幅數宇時,第一個數字總是指“橫寬”,第二個數字指的是“縱高”,這也是國際通行的量法。
除了票幅之外,還常常有圖幅的說法,這是指郵票圖案的尺寸。票幅與圖幅之間的差距,就是每一枚郵票四周的白紙邊。
通常,每一枚郵票的上下左右都各留2mm寬的白邊,以備打齒孔,但是國外印的郵票,通常只有1.5mm左右。
票幅和圖幅有時也可以合而為一,如果有些郵票是屬於滿版印刷,它不留白邊,那麼圖幅也就是票幅了。
5.珍稀的變體郵票
在郵票印刷過程中,若是在刷色、鐫版或打孔時稍有錯誤,就會形成變形的郵票,這種郵票稱為變體郵票。
在世界各國集郵家的眼中,變體郵票是最令人珍愛的。因為物以稀為貴,在10萬枚完全相同的郵票之中,要出現變體的機會可能不到十萬分之一,因此,它的身價就與正常的郵票相差許多。
而郵票為何會出現變體呢?主要原因是印製郵票的印刷廠,在印刷過程中,發生了部分技術上的錯誤。如某一組郵票應該用4色套印,其中若漏印了一色;或是誤將綠色印成了紅色;或是原應有出孔的地方,遺漏了一排齒孔;或者所打的齒孔打偏了,這些都是變體郵票。
可是,印刷廠對於郵票的印刷相當嚴謹,同時郵政當局會派監印人員駐守廠裡,隨時檢驗監督,如果遇有印錯,甚至是極微的瑕疵,都會在發現後立即剔除。因此,變體郵票出現在市面上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如果偶爾還有遺漏的郵票流出市面,就確實是十分珍貴了。
我國的早期郵票,有所謂的四寶、四珍,這些稱為珍寶的郵票,其實就是變體郵票。
郵票的發明者
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貴族羅蘭·希爾。
有一天,他在鄉間散步,看到一位姑娘從郵遞員手中接過一封信,只在信封上一眼就說:“ 我沒錢收信。” 便把信退給郵遞員。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執。希爾走上前去,慷慨解囊為姑娘付了郵費。姑娘很感動,笑著對他說:“這是我未婚夫的來信,他知道我沒錢收信,便在信封上做記號。這角落上的十字,表示他平安;這裡的圓卷,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姑娘的話給希爾很大啟發,經過幾年的反覆考慮,終於想出了辦法:降低郵費,一便士交寄一封信,並由寄信人在信封上貼上“郵票”,以示郵資付。
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於一八四!年五月六日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上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面值一便士,無齒孔,黑色,被人們稱為“
黑色便士”。不準貼的郵票:英國最初發行的郵票,因為有維多利亞女王的頭像,女王的寵臣認為,在她的背後塗膠水有損尊嚴。於是便通令全國,不準貼上,只能用回形針把郵票別在信封上。但這種方法行不通,最後還是恢復用膠水貼郵票,並一直沿用到現在。我國的第一套郵票。一八七八年,清政府發行了我國第一套郵票。這套郵票共三枚,中間以象徵封建帝王的圖騰———龍———為主圖,並襯以祥雲,主圖上方是英文“中國”,下方是英文的“分銀”
字樣。中國郵票為什麼印有文字?這是因為當時成立的大清國郵政局,是附設在帝國主義控制的海關之內的,因此,這套郵票又被稱為“海關大龍”郵票。有聲郵票。不丹發行了一套有聲郵票,不但可以寄信,還可以當作唱片欣賞。這套郵票共七枚,分別錄製不丹國歌、民歌以及有關不丹歷史的解說詞,最大的一枚直徑達十釐米。磷光郵票。這種郵票的圖案上有磷光條槓,它是由一種無毒無味的磷光物質印製的,條槓的數目因郵票的面額不同而異。當貼有這種郵票的信件進入自動理信機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磷光郵票立即發光,機上的控測器便根據磷光條槓的數目,把大批雜亂的信件整理好,區分本出本市、外埠或航空信件,然後自動加蓋郵戳,再分別送到相應書信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