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郵票的收藏價值

  國內發行的郵票主題眾多,向來廣受藏友們的喜歡,那麼黃梅戲郵票有收藏價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上溯到漢代董永行孝的畫像石。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最具代表性的為黃梅戲《天仙配》。傳說董永賣身葬父,這一孝行感動了玉帝第七個女兒。七仙女嚮往人間幸福生活,她便私自下凡同賣身葬父的長工董永結為夫妻,助他償債贖身。夫妻剛剛開始幸福生活的時候,玉帝派天兵天將把七仙女追回天庭。為保全董永,七仙女忍痛與丈夫決別。這悽婉動人的愛情悲劇早已家喻戶曉,忠厚、純樸、勤勞的董永與美麗、善良、率真的七仙女也成為人間恩愛夫妻的象徵。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江蘇省東臺市西溪鎮是古鎮,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就是在這裡發育並流傳開來的。作為戲曲傳統劇目,黃梅戲影響較大。黃梅戲由清乾隆末期傳入安徽安慶一帶的湖北黃梅採茶調逐步發展而成。據專家考證,董永確有其人,故里在山東博興。

  這套郵票為“民間傳說”系列郵票的第二組。據史書記載,董永出生于山東千乘,即今山東博興縣。在光緒八年《孝感縣誌》“人物篇”中說,董永早年喪母,黃巾起義後從原籍來到今湖北孝感,遂有“賣身葬父”的故事,而“孝感”之名的來歷亦與董永行孝有關,因此,孝感又有“董永故里”的別稱。董永行孝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晉幹寶***?~336年***編撰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和東漢末年武樑祠石刻畫像。明代青陽腔《織錦記》又豐富了變文和話本的描寫,對後世戲曲有很大的影響。

  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劇作家陸洪非根據老藝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編而成。這套郵票的圖案即是按照《天仙配》故事發展的脈絡進行設計的。黃梅戲《天仙配》是由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劇團首演的,並拍成了電影而享譽海內外。其故事情節是:

  玉皇大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臺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第1圖孝心感天***。大姐看穿小妹的心思,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之時焚香求助。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和,槐蔭樹做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第2圖下凡結緣***。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娟十匹。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第3圖織錦贖身***。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助,六位姐姐下凡幫忙,一夜織成十匹錦娟。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第4圖滿工還家***。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為她解渴。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第5圖天地同心***。懷著悲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這個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已經在中華大地流傳了二千多年。二千多年來,無數藝人用戲曲、話本、鼓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去延續著、演化著、詮釋著這一美好的愛情傳說。這套郵票的發行,必將使這一傳說藉助“國家名片”而走進千家萬戶,使人們在讚美故事中所蘊含的東方傳統美德之際,也再次對腐朽未落的封建倫理進行揭露和批判。

  黃梅戲郵票的簡介

  一、畫面充分顯示戲份。《黃梅戲》郵票自然要體現“戲”的特點,使各種應用到畫面中的視覺形象都合理地融為一體。設計者在畫面內容上十分注意細節的刻畫,重點抓住每一齣戲的某一服裝或道具特色,如“女駙馬”人物身上的蟒袍、頭上的宮花和腰間的玉帶,都以雲龍為主題花紋;“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紙傘;“打豬草”中人物身背竹籃,這些標誌性細節意在點明劇目,體現了戲份,引起觀者的共鳴。全套郵票從畫面人物形象,到每枚郵票舞臺化的背景,都充分體現了戲份。

  二、戲份凸顯人物角色。郵票畫面明確了戲份,重點就是凸顯人物角色。設計者參考了眾多名家的表演,將畫面人物定位為“按照傳統黃梅戲章法扮戲的當代青年演員”,以髮型、面妝以及肢體語言等充分體現其歷史、文化傳承的特徵,以人物的五官比例、位置、膚色和手勢等傳達出當今的審美意趣。票中的人物形象,既能準確地體現出黃梅戲應有的歷史感和文化內涵,又能適合新世紀的人們較為普遍的審美習慣。在人物的身姿上,使其達到一種多元化之美,充分體現出戲中的人物角色。

  三、角色面容表情豐富。在對票中人物神情的刻畫上,注重體現黃梅戲名家神韻的面部表情,設計者通過參考著名錶演藝術家演出的影像資料,不斷對人物五官進行修改,令3枚票中5個人物眉目傳神,生動形象。比如第2枚郵票中的女駙馬,其面部刻畫,既有女性的特質,又有駙馬的高貴。第3枚“打豬草”中,男女兩童對視、對唱,活潑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