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的四大誤區

  古錢幣收藏也是現在的收藏熱門,在古錢幣的收藏中也是有誤區的存在的,都有哪些誤區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錢幣收藏“四大誤區”:

  一、只收藏大錢。在古錢幣中,大眾化還是小平錢等小型錢,大型錢品種和數量相對較少,收藏難度也較大,加上小型錢當中也不乏珍品,專家建議藏家在初涉古錢幣領域時可以把眼光放多點在小型錢幣上面。

  二、只收藏名錢。有關資料顯示,在古錢幣板塊中,有些錢幣雖沒有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傳世數量也很少,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未來增值的可能性很大。除了名錢,藏家應該多挖掘其他範圍的古錢幣,才能發現更多的珍品。

  三、只收藏銅錢。在古代,銅錢是主要流通貨幣,鐵錢和鉛錫錢則相對少量。流傳至今,鐵錢和鉛錫錢已不多見,尤其是鐵錢,經多年腐蝕,鏽跡斑斑,有的已很難辨認。因此,藏家應在收藏銅錢的同時,注意收集鐵錢和鉛錫錢。

  四、只收藏好錢。古錢幣的收藏同樣講究品相,但有些古錢雖因年深日久有所殘缺,但若屬罕見類,收藏價值同樣很高。

  古幣身價看什麼

  中國古錢成千上萬,其中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是稀有程度高的錢幣。春秋時代“空首平肩弧足”式布幣之所以能賣到數千元、上萬元,並不完全是因為它們的年代久遠,更主要的還在於這類錢品極其稀少。北宋錢幣與遼錢流通於同一時代,但遼錢稀少,相對來說比北宋錢幣要貴重得多。南宋晚於北宋,但南宋的錢幣一般比北宋的要珍貴,也是由於南宋的錢幣流傳於世的少於北宋的錢幣。同一朝代的錢幣價格相差懸殊,也取決於它們存世的多寡。以南宋而言,高宗時“建炎元寶”鑄量就很少,重寶亦不多;孝宗時有隆興、乾道、純熙、淳熙4種年號錢,而隆興折二錢更為少見;寧宗時,鑄慶元、嘉泰、開禧、嘉定4種年號錢及“聖宋重寶”鐵錢,“開禧通寶”折十型背利大錢現僅存二品。毫無疑問,越是屬於這種情況的古錢,其身價也就越高。

  珍稀的古錢還包括特殊版別的古錢。所謂特殊的版別,是說同一種錢由於不同時地的鑄錢常帶有各自的特徵,也包括因為刻版的錯誤而形成的有特殊標記的古錢。收藏者一般都喜歡追求一些特殊而少見的版別,而隨處可見的版別卻不受青睞,市場上售價很低。西漢時流通的五銖是普通而易見的古錢,如果不是形制特殊,往往是賣不上價的,但假若是在刻版與鑄造時發生誤差而造成的傳形、疊字的五銖錢,反而能賣上好價錢。清代距今最近,但並不是所有的清錢都不值錢,有些版別特殊、鑄量稀少的清錢也十分難得。

  投資於古錢,固然要注重其存世的多寡,但有些古錢屬於重要鑄幣,儘管其數量不算太少,品級仍然很高。如新莽造的金錯刀和契刀這兩品就很有投資收藏價值。金錯刀,“一刀”二字陰識,以黃金錯之,“平五千”三字,陽識;契刀,“五百”二字陽識,“契刀”二字橫列。它們在鑄幣史上有特殊的意義,製作又非常精美,因而價值是很高的。至於以幣值等級、或背文鑄地、或不同字型、或一朝年號、或不同版別蒐集組合起來的“套子錢”那就更加寶貴了。比如王莽的“六泉”、“十布”配齊,無論何時何地均能賣上好價錢。

  此外,投資古錢還要注意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錢本身的鏽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錢既稀有又重要,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過了。錢文雖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鏽成一團,收藏價值和珍貴程度就會大打折扣。20世紀30年代初,藏泉家陳亮聲在廣州一家錢店得到一枚篆書“元祐通寶”背陝錢。此錢為宋哲宗元祐年間陝西錢監所鑄,篆行二種,存世皆稀,尤以篆書者為罕見;是品製作又精,銅色古雅,品相上好,被稱為“上上之品”。可見,藏家在鑑賞古錢時,是把品相提到重要位置的。

  怎麼鑑定銀元真偽

  一、銀質辨偽。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二、聽音辨偽。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鑑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