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例

  我們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導師,我們的成功全都得靠自己才能夠完成!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大學畢業時,拿了厚厚的簡歷在各個大城市跑招聘會。周圍的同學皆佩服我,說像我們這樣不知名的地方師範學院,也就是回小縣城或者鄉鎮上,去教個中學,大城市的學校,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說像我一樣勇敢去應聘了。這樣的話,我只當耳旁風,照樣一家家地去跑,一次次地經受著招聘人的不屑和白眼。

  終於在其他同學都早早簽了家鄉中學的時候,北京一家中學的校長通知我去面試。已經習慣了漫不經心的問話,這個校長也不例外,看我進來,頭也沒抬地便問:“怎麼沒有聽說過你們這個學校呢,是民辦的吧。”我沒有回答,只是反問道:“貴校是要招聘老師還是招聘名牌大學的名號呢?”他顯然吃了一驚,很認真地抬頭打量了我一下,隨後看著自信滿滿的我笑道:“一個女孩子敢從東北闖到北京來,這邊一定是有親人吧?”我依然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說道:“我不需要倚靠別人的扶助,我只是欣賞我自己,相信我不比任何名牌大學的學生差,別人的褒或貶,我想對我個人,還有我的工作能力,並不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就是這樣的一席話,終於讓這個校長,點頭通過了我。但也只是同意我留下來,在真正去工作的時候,他還是將“出身”卑微的我,安排到最差的兩個班級裡去。這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升學近乎一點希望都沒有的差生,而且他們自己也自暴自棄,上課的時候能趴在課桌上睡覺,已經是最好的表現了。帶這個班的老師們,也都是應付了事,因為校長已經明確表示,只要讓這些學生不出什麼意外地畢業走出去,就OK了,至於成績,就不記入工作業績了。有了這樣的話,學生再怎麼搗亂,老師們皆聽之任之,只盡心去帶好自己另一個好班。

  我這樣一個剛畢業的老師,且是非名牌畢業的,當然只有教兩個差班的份。也就是說,不論我怎麼努力,我都不會像其他一起來的同事一樣,有可以拿來炫耀的工作成績。有好心的同事,勸我去找校長,說不管怎樣,帶一個好班總是可以的吧,要不,何時才能熬出頭?而我,卻什麼也沒說,像其他人一樣,努力去向最優秀的老師看齊。

  困難當然是數不勝數。來自同事的同情和領導們的冷淡,就已讓我孤單。而那些放縱不羈的學生,更讓我頭疼。常常會有學生拿搞怪的問題問我,或在我的課上,發簡訊、看小說、閒談,甚至自由出入。我辛苦寫的評語,他們看都不看。考試的時候明目張膽地拿出書來抄。在路上遇到了我,不喊老師卻是嘻嘻笑著高叫美女。有許多次,自己被他們氣哭,周圍的同事只是不鹹不淡地扔下一句“值得嗎?”便埋頭去統計學生的分數。但很慶幸,我沒有放棄,也沒有一味地拿學生的錯誤來折磨自己。我很執著地,一步步實施著自己的愛心策略,不只是單純地教課,還與這些其實很可愛也很聰明的孩子們交心。我用行動真誠地告訴他們,命運把我們扔到最低谷,其實是對我們的一種恩惠,因為,我們再不會有往下落的痛苦,哪怕往上爬小小的一步,也是別人眼中渴盼著的進步。

  這些孩子的心,就這樣一點點地被我開啟。而且,在嚐到成績進步帶來的欣喜後,開始將種種的壞習慣,艱難又極有韌性地拋棄掉。一年的努力,讓這兩個無人關心的班,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我教的語文,甚至超過了好班的成績。

  這引起了校長的注意,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去,笑著問我,願不願意調到好班去?我搖頭,笑著回道:“我是一個老師,教的是學生,而且,是能出成績的學生,至於他們出身的好壞,基礎的優劣,我想,不會是什麼重要的問題吧?”

  半年後,因為出色的表現,我還是被調到了市中心的本校去。在那裡,我文筆的優勢開始發揮。我學會了用最少的時間、最得當的方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我成了全校“小資”老師的代表,既能將學生帶好,又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舒適且多姿多彩。我用週末的時間,給一家時尚雜誌做編輯,採寫北京城裡,那些有著張揚寫意人生的女子們。我用三年的時間,攢下一筆錢,買了一個30平方米的小房子,它正對著一個漂亮的花園,每天起床,我都會看到美好又新鮮的陽光灑滿潔淨的落地窗。再沒有什麼,能比這樣處處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清晨,更讓一個“京漂”的女孩子,無比幸福的吧?

  而那些在東北小小的縣城裡羨慕著我的同學,怕是怎麼也不會想到,從不知名學校畢業的我,會在三年後,爬到這樣處處看得到風景的高臺上來。而我,在他們帶羞淡淡嫉妒的驚訝裡,只是會輕輕說一句:“我只是知道欣賞自己罷了。”

  篇2

  2011年,對於今年57歲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來說,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國紐約市將一條新建馬路命名為“馬友友路”,總統奧巴馬還親自為他戴上了象徵著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馬友友的父母都是畢業留美的華人,在華而街做經濟研究員。從馬友友一出生,父母就為馬友友設計好了人生路線:做一位出色的經濟人!馬友友還沒有學會講話,他們就已經開始教認數字,所以馬友友最先學會說的話並不是“爸爸媽媽”,而是“一二三……”,兩歲時,他的父母就開始教他算術。馬友友在一種受命式的努力中,機械地過完了自己的童年。讀小學的時候,馬友友是學校的“數學之星”,在許多數學競賽中奪了大獎,馬友友的父母、老師和同學都為他而開心,但馬友友自己卻覺得,這絲毫沒有樂趣可言。

  有一個傍晚,天色不太好,馬友友在放學路上怕被雨淋,就從一條非常偏靜的小路上往家裡跑,在一幢老房子院子外面,他聽到了一種極為美妙的音樂,那流水一般優美的旋律很快吸引住了馬友友。他停住腳步往院子裡面看去,只見一位老人正在拉大提琴,那位老人拉提琴的神情無比陶醉,身體隨著音樂而輕輕晃動,眼前的畫面不禁讓馬友友輕嘆了一聲:“如果我能奏出這麼美妙的音樂該多好啊!”就在這一瞬間,馬友友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並不是數學,而是音樂!

  沒多久,那位老人發現了馬友友,他走過來把馬友友請進了院子,在演奏了許多美妙的曲子之後,還為馬友友講了許多關於音樂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使馬友友完全迷戀上了音樂。那時候的美國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和補習班、興趣班,而馬友友的父母則把馬友友放在了一個數學培訓班裡,可是馬友友興趣並不在這裡,他時常“逃學”,溜到老人那裡去聽音樂,學拉大提琴。結果不難想像,他的數學成績在下降,很快,他的父母也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把馬友友叫到身邊來說:“以前的事情,只要你改正就行了,以後,你一定要用心學好數學!”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數學?”馬友友反抗說,“我並不喜歡數學!”

  “你只有學好數學,才能和我們一樣做一位出色的經濟師,甚至可以比我們更出色,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馬友友的父母告訴他說。

  “為什麼一定要和你們走同一條路呢?我覺得音樂是最能讓我開心的東西,而且我認為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更好,那樣我會更開心!”馬友友堅定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定要自己來把握方向,絕不能讓他人來操縱,哪怕是父母。

  從那以後,馬友友就經常去那位老人那裡學習音樂,不久後,他的父母終於被他的堅持打動了,替他在一個音樂培訓班裡報了名。任何人一旦做起真正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進步都是特別快的,到中學畢業的時候,馬友友就在曼哈頓得了全市學生音樂會的一等獎,並前往哈佛大學就讀。也就在這些時候,他的音樂名聲逐漸大了起來,許多重要的交響樂團以及包括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在內的音樂大師都向他發來邀請,與他一起演奏和表演。

  在之後的多年裡,馬友友在音樂路上探索不斷、一路向前,多次受到白宮邀請演奏音樂,而且還多次獲得“唐大衛獎”和“格萊美獎”,成了一位名震國際的音樂大師!2006年,馬友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2011年2月15日,馬友友德國默克爾、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股神”巴菲特一起,接受了由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自頒發並戴上的象徵著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當晚,戴上總統自由勳章後的馬友友無比感慨地說:“自己的人生只有一個主人,那就是我們自己,行走在自己鋪設的人生軌跡上,一定是最開心最能取得成就的!”

  篇3

  毫無疑問,曾經的“跨欄王”劉翔一路跑來可謂順風順水,意氣風發。

  13歲時他獲得上海市少年田徑錦標賽乙組冠軍,19歲打破男子110米欄亞洲紀錄,並打破和重新整理了保持長達24年之久的110米欄世界青年紀錄。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紀錄,奪得了金牌,成為中國田徑專案上的第一個男子奧運冠軍;2006年7月12日,他以12秒88的成績獲得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金牌,並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2007年8月31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10米欄決賽上,他又以12秒95獲得冠軍,從而成為首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於一身的男子110米欄大滿貫得主。

  然而,當古巴田徑運動員戴倫·羅伯斯2008年6月13日在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劉翔創造的12秒88原世界紀錄,人們滿懷期望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羅伯斯一決雌雄衛冕冠軍時,劉翔卻因傷退出了比賽,冠軍由羅伯斯奪得。

  雄鷹折翅,劉翔一下子從“神壇”跌落下來。懦夫!騙子!裝病!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雖然大部分人滿是寬容、同情和理解,但謾罵、質疑和輕視仍長期瀰漫。

  其實,劉翔的腳傷已積重難返,北京奧運會前的一些比賽他是咬牙硬挺著的。在北京奧運會候場時他狠狠地用右腳踹牆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裡,師傅、指導和隊醫,三個人摁住他的腳,在他右腳跟腱處不停敲打,讓疼痛處麻掉。當時他鬼哭狼嚎地叫,整個身體都在發抖,渾身直冒冷汗。

  這些情況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誰讓你是英雄。

  接下來是治療腳傷,遠赴美國。

  他躺在手術檯上,主刀醫生克蘭頓驚呼:“你是怎麼堅持的?翔,你知道嗎,跟腱處的傷勢,就等於你的鞋底裡藏著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著他們訓練、比賽,你,太不可思議了,你太幸運了,否則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實,劉翔本來早就要“倒下”,“劉翔加油”“劉翔哥哥加油”,及至“劉翔叔叔加油”,讓他很感動,他不想讓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強堅持。

  經過治療和康復,2009年9月20日,黃金聯賽上海站,劉翔以13秒15拿到亞軍,但他心中的那口氣還是順不過來。他認為自己再也無法進一步突破了:“我腳不行了,我不想比賽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們也不要求你太多,你還年輕,要學會珍惜。你現在退役我們也沒意見,但是這個結,只有你自己去解開。你要記住,人的一生要跨過無數的欄,你現在所經歷的只是其中的一個……”

  那一夜,父子倆淚眼相對。父親的這些話,劉翔牢牢地銘記在心間。

  2010年5月23日晚,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劉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還排在史冬鵬之後。

  對此,劉翔並不沮喪。他深知,他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他現在不是在和別人比,是在和自己跑。於是,他與師傅孫海平開始了一段從零開始的真正復興。他們又兩次赴美進行康復治療。20多天的美國訓練,劉翔瘦了8斤。之後是科學的、系統的、大劑量的訓練,劉翔也跑到過13秒以內。師傅說,“重奪世界冠軍,這不是白日做夢”。

  2010年11月24日,經過27個月的沉寂和洗禮,在第16屆亞運會上,劉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欄亞運會紀錄實現三連冠,外界齊聲高呼“王者歸來”。劉翔說,這枚金牌,這個成績,意義非凡,不亞於雅典奧運會的那枚金牌。劉翔豪氣十足地向羅伯斯下戰書,要把世界紀錄搶回來。

  人生是在跨欄,只有鼓足勇氣、豪情滿懷地跨越挫折、失敗和心靈障礙的欄架,才能躍上輝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