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養生的四大原則

  :早、少、淡、溫,喝茶要遵循“早、少、淡、溫”這四大原則,這樣才能使身體健康,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早

  以早上喝茶為最佳。因為人體在經過一晝夜的新陳代謝,消耗了大量的水分,且血液的濃度大。飲一杯淡茶,不僅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可以稀釋血液、防止損傷胃粘膜;尤其是老人,在早起後飲一杯淡茶,十分有利於身體健康。由於茶葉中富含的咖啡鹼具有興奮作用,且這種作用會維持一段時間,如果在午後或晚上喝茶,一定會引起夜晚失眠,這就對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新採的綠茶,具有很強的興奮作用。

  少

  喝茶以少量為最佳。大量液體進入血管,本身就會加重心臟負擔,再加上茶中的咖啡鹼、茶鹼都是興奮劑,可以使人體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如果喝茶量多,會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容易造成心力衰竭等疾病;除外,大量飲茶後會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從而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尤其是患有十二指腸潰瘍的老人一定要喝少量茶葉。

  淡

  喝茶以清淡為最佳。茶葉中含有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當人體大量飲用濃茶後,鞣酸與鐵質的結合就會更加活躍,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老人喝濃茶後則表現為缺鐵性貧血;除外,鞣酸還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一種塊狀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尤其會對有便祕的老人有嚴重影響,不僅會加劇便祕的症狀,而且對老人的身體健康也會有影響。

  溫

  喝茶以溫茶為最佳。經有關實驗證明,喝溫茶可以使人體的“火氣”因茶的涼性而下降,並隨尿而排出;切忌飲用冷茶和過熱的茶,因為喝冷茶不僅不能清火化痰,反而會有傷脾、胃和聚痰的副作用出現;而喝過熱、燙嘴的茶,會對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強刺激,還有可能會引起這些器官的黏膜病變。

  喝茶養生的五個講究

  1、怎樣衝出一壺好茶

  不要以為沖泡出一壺好茶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其實不是的,不僅僅是要掌握好茶葉、水的比例,還要掌握好茶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這些都是要講究的。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茶

  春季最好是喝花茶,花茶可以驅趕人體內因冬天而留下的寒氣。夏天喝綠茶,綠茶解暑、止渴。秋季喝烏龍茶,烏龍茶中性,適合秋季使用,到了冬季就喝紅茶最為合適,紅茶性溫,幫人體很好地補充熱量。

  3、不是人人都適宜喝茶

  不是人人都適宜喝茶的,因為有些人,例如說是孕婦或者是哺乳期的媽媽,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的病人都最好不要飲用茶。

  4、不要飲用過熱的茶

  飲用溫度過高的茶對於喉嚨、口腔以及胃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久而久之很可能會有炎症的產生,炎症很可能會導致癌變。

  5、老人喝茶需注意

  老人喝茶也是需要注意的,老人喝的茶不能過濃,太濃很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老人家來說喝茶最好是越淡越好,這樣才有益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