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求異思維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求異存同”所體現的創新創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作者的《多點“求異”思維》大家都讀懂了嗎?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多點求異思維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材料

  ①讀季羨林的《朗潤瑣言》,內中不少論述富有獨到見解,甚至與一些學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辯駁詰難之詞。季先生主張學術上要“求異存同”。?

  ②學術研究貴在出新,不宜陳陳相因,只是踏著前人的腳印走路,或按著別人的腔調吆喝,而是要有所發現,有所前進。這就要有“異”於前人和“異”於他人之處。自然,“求異”並非完全排斥“同”,“異”也含有共同的知識和認識,遵循共同的原則和規律,不過,“異”卻是它的獨特價值所在。因而對學術研究來說,是要在“異”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異”。?

  ③“求異存同”的治學之道,歷來為學界有識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強調“一本而萬殊”,不要“倚門傍戶、依樣葫蘆”,不要“以水濟水”,而要重視“一偏之見”、“相反之論”,“著眼理會”“其不同處”,正是強調學術研究應當“求異存同”。學術研究就是要在“求異”中創新,在“求異”中發展。?

  ④至於文藝創作則更應“求異”。因為,文藝創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如果雷同重複,就會失去任何價值,是故“脫窠臼,創新意”,成為文藝創作的首要品質。清代的李笠翁在《閒情偶寄》中說:“東施之貌,未必醜於西施,止為效顰於人,遂蒙千古之誚。”齊白石更告誡後人:“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巴爾扎克關於“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聰明人,第二個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話,也是說明文藝創作不能“嚼別人嚼過的饃”,要“求異”求新。“雙百方針”是發展文化藝術的根本方針,要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關鍵是要有眾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眾多不同聲音的“家”在“鳴”,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聲,只有“同”,沒有“異”,也就不見什麼“雙百方針”了。?

  ⑤實際上,“求異存同”所體現的創新創造精神,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張揚。時下不少企業的產品生產,都喜歡用一個口號,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這裡的“有”、“優”、“強”,就是以“異”求發展,以“異”求提高。如此“求異”求變,正是當前時代創新精神的體現。?

  ⑥要做到“求異存同”,而不是“求同存異”,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規思維。人們熟知的司馬光砸缸和曹衝稱象的故事,就是求異思維閃光的產物。在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中,要像季羨林先生所主張的那樣“求異存同”,發展“求異”思維,把努力的重點落在“求異”上。?

  《文匯報》2012年2月4日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題目

  15.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4分

  16.第四段列舉的四個理論論據都是為了論證什麼觀點?它們是怎樣避免雷同的?6分

  17.司馬光砸缸和曹衝稱象是怎樣突破常規思維來求異存同的?它的現實意義有哪些?請作具體分析。8分

  多點求異思維閱讀答案

  15.①首先,提出學術上要“求異存同”。②其次,分析學術研究“求異存同”的原因。③再次,闡述“求異存同”適用的領域。④最後,指出做到“求異存同”的條件。

  16.1論證的觀點:文藝創作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精神勞動,它的首要品質是“求異”求新。?2①正?反結合:第一、二、三個理論論據是反面論據,第四個理論論據是正面論據。②古今中外結合:第一、三個是古代理論論據,第二、四個是現代理論論據;第一、二、四個是中國的理論論據,第三個是外國的理論論據。③直引和引釋相結合:第一、二個是直接引用,第二、四個是先引後釋。答出其中兩條即可

  17.1司馬光砸缸:救溺水之人的常規思維是使人離開水,而司馬光卻用“砸缸”的辦法使水離開人。方法迥“異”,但目的和結果均“同”——救人。?2曹?衝稱象:稱東西的常規思維是直接把稱的東西放在“稱”上,而曹衝卻通過稱與大象等重的可以放到“稱”上的一堆石塊的重量,來間接地稱出無法放到“稱”上的大象的重量。稱的物件雖異,但重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