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大圖

  古人對山有著深深的崇拜之情,高山仰止。山在人的心目中高大、雄偉、神祕,具有一種超然、隱逸之感,山水畫也因此深受人們喜愛。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哦!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山水畫的文章吧!

  山水畫構圖方法

  一、以少勝多

  在畫面上僅突出一點繪畫,另一點以輕淡相襯,形成無限的空間與深遠之感,令人想到畫外有畫。如李成的傳世精品《寒林平野圖》,圖中繪蕭瑟的隆冬平野中,長鬆挺立,古柏蒼虯,枝幹交柯,老根盤結,河道曲折,似冰凍凝固,煙靄空濛而至天際。畫面以兩株松樹為主,此外用淡墨將曲折的河道、空濛的煙靄作少量的烘染,給人以一種寧靜深遠、秀潤淡雅的感受。

  二、居中取勢

  在整幅畫面中,幾乎四周均有空間與空白,而所畫的景物集中在中間部,其特點是突出表現主體,氣勢凝重而明快。如《丹山瀛海圖》,畫東海蓬瀛諸島壯麗奇偉之景。洲島環海,水際浩淼,舟檣揚帆遠行。島上山巒重疊,喬松挺立,瓊閣樓宇深藏其間,島嶼之間長橋臥波。景色綺麗,意境開闊,動靜相生;畫面虛實、繁簡相得益彰。

  三、均衡取勢

  無論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為主體,由密至疏,由濃至淡向大面積空間部位過渡,而空透有空間的這一方,畫少許景物與主體相呼應,雖然有疏密與輕重,但整體均衡,這種構圖方法為均衡取勢法。如《踏歌圖》,上段畫奇峰對峙,和松林掩影中隱約的殿閣飛簷、曲折長廊。中段空白,雲煙迷漫,似乎表示山谷中還有濛濛細雨。下段近景,畫巨石、溪流、石橋、疏柳、翠竹和低窪的稻田,還有踏歌而行的農人。畫面採用“一角式”佈局,以對角線***從左上至右下***分割,形成左實右虛的結構。畫面顯然左邊奇峰巨石,分量太重。所以右邊畫家以遠山、殿閣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幹搖曳的動姿以及點景人物的安排,造成以動待靜的對比,從而使畫面左右達到視覺上的平衡。畫上大片空白雲煙,在構圖上使畫面避免壅塞,然而易於造成上下景物的分割。在右邊顯著位置畫一株生氣勃勃的高柳,貫入上部。同時使左邊的近景巨石與山峰隱約相連,這樣處理使畫面上下連為一體,而又十分空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