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版畫圖片作品

  隋唐時代,中國版畫屬於那個時代的藝術新事物,版畫具有裝飾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的關於,喜歡請點贊。

  欣賞

  1

  2

  3

  4

  5


6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版畫的文章吧!

  抗戰時期的新興版畫

  之所以貫名以“新興”二字,是因它和古代版畫不是一脈相承的。魯迅一九三一年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在的新的木刻,卻和歷史不相干。”近代版畫的再次興起,魯迅的推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時我國許多人一直在熱衷於介紹西方繪畫,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接觸到的多是複製品或印刷品,而印刷的複製品,經常是色調失真,根本看不清色彩關係的油畫、水彩。所以魯迅才說“與其變相,不如且緩”。同時又考慮到中國處於革命年代,版畫製作起來容易得多,因此極力推薦版畫。魯迅開始介紹歐洲版畫是1929年,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美術家聯盟成立,魯迅跟左翼聯盟有密切的關係。左翼文藝關注的是人民大眾的苦難生活,當時的時代精神是救亡圖存、反抗侵略,新興版畫正是在藝術品當中體現了這種精神。李叔同、豐子愷都曾在魯迅提倡前刻過木刻,而大家公認現代版畫還是由魯迅提倡而發展壯大的,原因主要是從畫作的內容來認識新興版畫。“所以中國現代版畫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而登場,承擔了武器的職能,顯示出銳利的批判鋒芒和不妥協性使美術與革命緊密聯絡在一起。”

  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之日,也就是新興版畫發展壯大之時。抗日民族統一形成,抗戰前由於與左翼文化運動關係密切受到嚴密監視和靜止的木刻運動取得了合法地位。由於新興木刻的廣泛社會影響,加之木刻版畫可就地取材,受到國民黨海外宣傳機構的推崇,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與此同時,紅色邊區的木刻運動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延安成立了魯迅文藝學院,而魯藝的美術系實際成了木刻系,當時物質匱乏,難以弄到做畫必須的顏料紙張畫布畫筆,而木刻要方便得多:木刻的梨木和棗木可就地取材,刻刀可用廢洋傘骨和粗鐵絲鍛造,土產的馬蘭紙可印木刻,油墨也可用土法自制。藝術家用木刻代替鋅版,直接拓印到書報刊物上去,解決了延安無製版裝置的困難。 從事木刻的人中有不少是來自上海從事文藝運動的美術家,有的是戰士,他們一手拿抗戰的武器,一手拿木刻刀作為宣傳的武器。總之,藝術作為武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這一時期作為宣傳的武器的版畫雖然有相當一部分藝術水平並不低,但是不能否認其產生多半是由於實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