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中的心理學和作用

  下國際象棋常常被不懂棋的人誤解成思維能力的較量,其實不然,應該說它是智慧的較量,雖然思維在智慧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但並不是全部;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國際象棋中的心理學

  1.因素

  初學國象的人首先必須理解並記住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理解主要基於邏輯思維,正常的人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因此記憶內容往往更為重要。

  科學家們在一系列著名的實驗中,比較了國際象棋大師和新手的差異。在實驗中,給象棋大師和新手看實際比賽的棋局各5秒鐘,然後打亂棋子的位置,讓他們重新恢復棋局。結果發現,大師正確恢復棋子的數量是20~25個,而新手平均只有6個。但當大師和新手所看的棋盤上為隨即排列的棋局時,他們恢復的棋子的數量沒有差別,都是平均6個。科學家們認為,當棋局隨機排列時,大師與新手都把每個棋子當作一個組塊,因此恢復出的棋子數量沒有差別。而當使用實際比賽的棋局時,大師的組塊包括更多的棋子,所以恢復出棋子的數量比新手要多。大師與新手相比,記憶儲存的資訊量大,儲存的熟悉的棋局模式多,這些差別很可能決定了大師與新手棋藝水平的差別。

  按照心理定律論中的學習定律,這些記憶人人都可以通過反覆練習來形成,只不過有的人可能記得相對快一點,有的人可能相對慢一點而已。

  2. 注意分配

  下一個階段要學會如何分配自己的注意資源。

  按照主題競爭定律,注意分配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如果你正在對奕,在佈局階段你會盡量注意雙方所有棋子的位置和可能的變化,以爭取擊敗對手或取得優勢***即當前主題***。但到了殘局階段,你只會注意棋盤上所剩的那幾個棋子,不會再注意已被拿到棋盤外的那些棋子,因為所剩棋子的資訊是對當前主題的支援,已被吃掉棋子則與當前主題無關而不再需要注意資源。

  然而在對弈中,注意分配的情況更加微妙。有的人殘局下得很好,但是在中盤戰鬥中常常失誤丟子,很可能是注意分配不當所致。因為在殘局當中,棋盤上所剩棋子數不多,注意資源的使用比較集中,有利於計算思考;而在中盤時,雙方常有有很多的活躍棋子,需要將你的注意資源覆蓋到更多的物件上。這種分配能力也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對弈來掌握。

  通常來講,對弈中不應帶有強烈的情緒,因為它帶來的當前主題太情緒化,會使你的注意力過於集中,甚至集中到錯誤的方向上去。比如說,你發現對方非要吃你的一個子,你如果跟他鬥氣,就會忽視全域性利益,很容易招致失敗。

  3. 思維方式

  接下來更難的課題是熟練掌握不同的決策思維方式。

  面對一個決策問題,是採用邏輯思維還是採用非邏輯思維,實際上是由當前主題所決定的。比如說在時間充裕的慢棋比賽中,當前主題是儘量把下一步走子可能帶來的變化都想清楚以決定最好的一步,因此應選擇慎密的邏輯思維方式;當在每方只有5分鐘的超快棋比賽中,當前主題是在數秒之內走出儘可能對自己有利的步子,因此他必須用反應快的直覺思維方式。

  根據心理學研究的意見,人的決策依賴於三個標準的權衡:準確性最大化,認知努力最小化和負性情緒最小化。當在時間充裕時***通常在慢棋比賽中才有***,你會採用邏輯思維方式,其優勢在於因果清晰及合乎規則,所用的權衡標準是準確性最大化。當在時間緊張時***不僅在超快棋中,慢棋比賽進入時間恐慌時也會出現***,最好採用直覺思維,其優勢在於反應速度快、不受認知資源限制的影響,這時所用的權衡標準不僅僅是準確性,還有認知努力最小化,即能用對自己簡單的變化就別用複雜的變化,以節省時間。

  4. 戰術靈感

  按照未知偏差定律,沒有預兆的思維失誤與沒有預兆的思維靈感都歸因於同一類神經生物現象:神經系統中存在著隨機觸發的神經訊號。

  所謂“突發靈感”,就是當你不斷思考一個問題時,心理多維空間的隨機性偏差在那一時刻正好偏向了對解答問題有利的方向。因此,一個人能成為在國際象棋領域的天才,首先其心理上必定有興趣在棋盤上進行大量的思考,其次其神經系統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有利偏差的隨機概率較大,而產生不利偏差的隨機概率較小。

  我們可以用最近兩次世界棋後挑戰賽中的三位棋手作個相對比較。首先,必須肯定侯逸凡、科內魯和烏什尼娜都有興趣在棋盤上進行大量的思考。可是,烏什尼娜比較容易在思考中產生不利偏差,她那“可怕的”第三局就是這種不幸的結果。科內魯不容易產生大的失誤,這是她等級分長期穩定的基礎,但是也不容易見到她有令人稱奇的戰術表演。侯逸凡則既有靈光一現的戰術能力,又有很少失誤的穩定性,所以能在兩次挑戰賽中總計7勝8平,未失1局。

  5. 競技狀態

  由於影響棋手的心理因素很多,因此如何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就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即使頂尖的棋手,也都經歷過狀態的起伏。除了充足的睡眠、營養、體能儲備、排除干擾等等條件之外,還必須堅持有規律性的訓練。棋手都知道,一旦停止了規律性的訓練和比賽活動,下棋時判斷的敏銳度和計算的準確度肯定會下降。

  這是什麼道理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神經系統每時每刻都會不斷出現累積偏差,這是很可悲的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通過堅持訓練,這些累積偏差會得到外部反饋資訊的校正。比如說,一個你以前記住的開局變化,由於大腦的累積偏差作用,現在記混了,而通過訓練或比賽,能夠提醒你出了什麼偏差,就可以及時更新你的記憶。

  棋藝與成語、諺語

  棋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國度中,到底有多少條與棋有關的成語和諺語?

  棋成語:棋逢對手 、棋高一著、舉棋不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丟卒保車、琴棋書畫、星羅棋佈、棋差一著、世事如棋、丟車保帥、楚河漢界、過河卒子、運籌帷幄、一馬當先、步步為營、身先士卒、全域性在胸、高人一著、局外之人、滿盤皆輸、棋輸先著、瓜剖棋佈、累棋之危…

  棋諺語:“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象棋似佈陣,點子如點兵”、“兵貴神速,搶先入局”、“棄子爭先”、“寧失一馬,不失一先”、“得子得先方為勝,得子失先方為輸”、“臨殺勿急,穩中取勝”、“一車十子寒”、“車正永無沉底月”、“馬有八面威風”、“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棋不悔大丈夫”。、“勝敗乃兵家常事”……

  在學習棋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成語和諺語所表達的意思。比如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般的孩子哪會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下過棋、觀過棋,就會很容易的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和道理。

  2棋藝與記憶力

  學棋需要記棋譜、打棋譜,在棋盤上走棋的同時記棋譜,這種記憶比一般的記憶更穩固,人用感官圖象進行記憶要比文字記憶要快。棋譜也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硬記,就像背語文課文一樣不能死記硬。在擺棋盤的過程中訓練記憶力,應用到語文課上,就如同在情景再現的情況下理解和背誦課文。就比如說,學習古詩《小池》時,如果同學們身處小湖邊,荷花含苞,蜻蜓漫舞,在這種意境中,同學們是否能很快的理解甚至背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了呢?

  學棋的同時,還需要經常覆盤、背記定式,這樣就更能夠顯著提高記憶能力。

  3棋藝與寫作

  很多孩子不會寫作文、寫日記,或者寫作文寫日記沒有邏輯沒有中心,前言不搭後語。

  就拿國際象棋來說,在學習國際象棋後,孩子們會明白要贏棋要將死對方的王,就得①開局出好棋子,擺好架勢防禦和進攻②進攻,從某個方向某個點進攻③得子,通過中盤對局得子④將死,採取一切謀略將死對方。如此一來,孩子們的思維和邏輯就得到訓練和開發,孩子就會知道寫作文①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和思想②要表達中心思想需要什麼素材、故事和論點③用這些素材、故事和論點怎樣表達主題和中心思想:第一如何如何,第二怎樣怎樣,第三如何怎樣④點題,收尾,作文結束。

  通過學棋,孩子們學會了寫作文、寫日記的思維和思路。上文提到,通過學棋孩子們可以學會很多成語和諺語。這樣一來,有了素材,有了思路,寫文章還不手到擒來?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