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聲男高音是什麼
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或者Alto***是男聲演唱音域最高的一種男高音,他的音域甚至於女高音和女低音的重疊。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假聲男高音的相關知識吧!
假聲男高音的簡介
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或者Alto***是男聲演唱音域最高的一種男高音,他的音域甚至於女高音和女低音的重疊。這種演唱不像閹人歌唱家要借用到生理上的手術,而是靠特別的聲樂訓練,他們之間的音色是有差異的,但從中世紀以來的的歌唱型式中就一直存在著為這種角色寫作的習慣。
人們日常說話的聲音為真聲,與之不同的發聲狀態所發出的聲音***如男作女聲***為假聲。沒有經過訓練的嗓音,由自然聲區往高處說或唱,到一定的高度就感到困難,若再高,聲音就突然改變,失去原有的音色,而變成又虛又弱又無色彩的聲音,即所謂“假聲”。中國戲曲界稱真聲與假聲為真嗓與假嗓,大嗓與小嗓,大本腔與二本腔等。我國傳統說法是男女都有真聲與假聲;西洋則沒有真聲之說,僅稱之為胸聲。男女都有胸聲。但假聲只限男聲。女聲只有頭聲和比頭聲更高的“哨聲”。
人的聲帶有兩種發聲機能,即發胸聲的重機能與發假聲或頭聲的輕機能。發真聲以甲杓肌的作用為主,聲帶全振,邊緣圓純,聲音飽滿響亮,聲門隨音訊開合,用氣較省,一般在中低聲區使用。發假聲則以環甲肌的作用為主,聲帶區域性***邊緣***振動、邊緣薄,聲門閉合不嚴,有一梭形縫隙,費氣較多,一般在高聲區使用。
假聲男高音的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367年勞第契阿會議之後,天主教剝奪了人民在宗教集會上歌唱的權利,交由受過訓練的唱詩班負責包辦,再加上“婦女在教堂必須保持緘默”的禁條,故唱詩班的高音部便以男童演唱。不過當他們聲音成熟沒幾年,又得面臨變聲期的自然淘汰,因此就有教堂以“假聲歌手”***Falsettist***來代替,然而音質總是有點不太自然,而且也只能達到女中音的音域。但來自西班牙的假聲歌手卻有祕訣,能夠唱到女高音的音域,而後音樂學者發現他們其實就是閹伶歌手***Castrato***。
閹人歌手以他們高超的聲樂技巧佔據了十六、十七世紀的歌劇舞臺,但隨著時代的遞移,這種不人道方式註定成為歷史的灰燼。 而在逐漸興起古樂熱潮的二十世紀後期,許多當年閹人歌手所演唱的樂曲,只好交由女中音或假聲男高音來演唱;由於古樂的研究,保留了閹人的發聲技法,經由特殊的訓練,假聲男高音重回舞臺,找回原有嗓音清亮,較無世俗氣習的唱法;可以在許多的宗教或神劇音樂展現。也有作曲家將這種角色再度放進歌劇中。
假聲男高音的藝術特色
也許你在唱片上看到假聲男高音不同的名詞,Alto或Countertenor,其實這兩種寫法都是指假聲男高音。
Male Alto是中世紀曾盛行過的一種高的男聲, 演唱者為成年男子,能用假聲唱到女聲的高度,音質比較柔弱 近似女聲, 當時的教堂嚴禁女子唱詩,聖詠合唱的中音部***alto***由假聲男高音或童聲***boy\’s voice*** 演唱,後來才改用女聲,假聲男高音簡稱為alto。
Countertenor是中世紀至巴赫、韓德爾時期曾盛行的一種男聲,演唱者為成年男子,在自然聲的基礎上,依靠自由移動至高處的喉頭位置,和充份發揮頭腔共鳴而唱到女聲的高度;音質則始終保持男聲的特點,高音區也不像女性alto那樣柔弱,而是清澈、透亮。音域很寬,是因為常有人分不清這兩者的差別。
假聲男高音與所謂的早期音樂***early music***是分不開的 不過在1600年以前到巴洛克時期,以至十九世紀初都有得研究,格魯克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迪斯》中的奧菲歐亦為ALTO的角色。一些較早期的牧歌中也不乏此類作品 如英國作曲家道蘭、普賽爾等魯特琴曲,為聲樂曲目極重要的一部份。
活躍在歌壇的著名假聲男高音有:David Daniels,Andreas Scholl,Max Emanuel Cencic,Philippe Jaroussky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