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氣壓感是什麼
你知道?那麼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讓小編我來給你們分析唱歌的氣壓感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唱歌的氣壓感的祕訣
1 你的說話習慣決定了你的唱歌
有些人唱歌比較好聽,但你問問他們是怎麼唱出來的,他們自己也不懂什麼技巧,但就是唱得好,這就是天賦。
天賦包括了模仿天賦和樂感天賦,天賦由語言習慣決定。
嬰兒哭的聲音很有穿透力,很洪亮,哭很長時間都不會啞,這個一種非常好的發聲狀態。因為嬰兒的肌肉能力不發達,不會動用到成人錯誤的肌肉群,採用的是腹式呼吸,會自然地用橫膈膜,而不會去扯嗓子唱。帕瓦羅蒂就從嬰兒的哭聲中頓悟出了關閉唱法的祕訣。
很多人說話二十分鐘就痛了,或者說幾個小時第二天聲音就啞了,這個語言習慣的不健康導致的。錯誤的語言習慣導致了錯誤的發聲。比如廣東人說話方式就容易漏氣,而漏氣是唱歌的第一殺手。還有陝西人的說話方式容易擠壓,另外中國的文化原因導致很多女孩的聲音像楊冪那樣輕聲細語的。這些習慣對唱歌都不利。
那什麼樣的說話習慣有利於唱歌呢?模仿外國人說話是一個捷徑。
因為老外說話時的發聲特點是:發聲位置很深,有共鳴,聲音不擠壓,有寬度。
那怎麼模仿外國人說話呢?步驟如下:
1***首先通過打哈欠,降低喉位***喉結的位置***,喉結越低,唱歌的鬆弛度和空間越大;
2***穩定住喉位不要動,發“hey”***嘿***,聲音就變結實變厚了。
錯誤的發聲方式說話→錯誤發聲的肌肉記憶→形成錯誤的發聲習慣→習慣漸漸形成本能→本能導致難以改正
所以,改正錯誤的說話習慣很重要,要多說普通話,不要受方言的影響。想把歌唱好,就在平時說話時養成正確的發聲習慣吧。
2 如何讓你的聲音充滿力量
很多朋友唱歌有氣無力,聲音虛弱,在KTV合唱時很容易被別人壓制住,有的人在平時說話的時候也是如此。
而很多專業歌手的第一句就非常有震懾力。聲音的震懾力就是聲音有存在感。聲音虛弱的原因是沒有氣息的支撐,漏氣。漏氣的聲音影響高音,使得聲音虛弱,損害嗓音健康。
那麼不要漏氣怎麼做到呢?
看小澤老師的示範,胸口做出一個力,發“嘿”的聲音,這時胸口會有氣壓感,作為聲音的輔助。還有個簡單的方法,大家找下早上伸懶腰打哈欠的感覺,胸口也會有氣壓,是非常簡單的找到氣息支援的方法。
如果你能做到,恭喜你學會了基本的氣息支援。
3 為什麼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
“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是很多唱歌愛好者心中的痛。唱高音時,喉位往上跑,聲音硬擠出來。真聲轉假聲時,出現斷層,過渡不自然,不和諧的情況。
發真聲時聲帶振動面積很大。而假聲是聲帶不閉合的全開著的。這兩種狀態是兩個極端。
《洋蔥》的原唱阿信在演唱時是真聲頂,假聲虛的錯誤方式,平安演唱《洋蔥》則是平滑過渡的方式,這樣不僅聽眾覺得更好聽而且歌手演唱更加輕鬆。
脣顫音和哼鳴也可以解決“真聲上不去,假聲下不來”的問題。
練習脣顫音時,咽喉下巴頸部放鬆,嘴脣自然閉合,小腹推氣使嘴脣產生分合式顫動,再配合聲帶發聲。
哼鳴練習把鼻子皺起來,輕輕哼出一個聲音,這樣從下往上一直在順滑,中間也是無阻礙,無斷層的。
這兩個動作每天去練習,這樣不斷的上升,下降,無阻礙,無斷層,讓你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就能解決問題。
4 絕密武器:頭聲
真正演唱時,喉嚨是很放鬆的。很多朋友唱KTV,嗓子唱得疼,是因為喉嚨主動用力,這是很普遍的問題,因為沒掌握頭聲。
要把頭聲做好,得掌握氣息的支撐感,練習好假聲。這樣把兩個動作結合起來,才能發出動聽的頭聲。
《我是歌手》中楊宗緯演唱的《流浪記》,聲音就很入麥,而沙寶亮演唱的《死了都要愛》的歌聲就不入麥,聲音是散開的,悶悶的。
頭聲會讓我們的聲音更適合話筒,更入麥。
頭聲在發聲時,共鳴在腦後,聲音充滿了頭腔,這是開啟共鳴的關鍵。這時候喉嚨是完全放鬆的,非常鬆弛,可以解決掉聲音緊的問題。
大家聽聽李健《傳奇》的前幾句,頭聲做得非常好。
那麼頭聲該怎麼做?
把胸口氣壓的動作,加入到假聲裡,就是頭聲。
有了頭聲才能換聲,有高音,有寬巨集大氣的音色。所以從頭聲開始,改變你的聲音吧。
5 你知道如何開嗓嗎?
就像摩托車要先“預熱”再上路一樣,開嗓就是先“預熱”,會讓我們更容易發揮出好的狀態。
開嗓的方法如下:
哼鳴:每天早上用哼鳴按摩自己的聲帶,慢慢的,自然的把聲區連起來。
脣顫音:從低發到高,會讓我們的聲帶非常放鬆。很多成名歌手,王力巨集,亞當蘭伯特都會用這種方法來開嗓。
開嗓對於唱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歌手在歌唱前會在後臺開嗓。開嗓讓能讓我們的聲區連線在一塊,容易發揮出更佳的唱歌狀態。
唱歌的氣壓感怎麼保持
很多人唱歌時的聲帶都處於一個比較鬆的狀態,或者說沒有一個緊張感。如果有突如其來的高音,你一定會有危險。即使某幾次僥倖逃脫,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呢?想要唱好歌得養成一個良好的發聲習慣,聲帶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緊張度。
這個緊張度,也許說半天也沒有人知道,具體是個什麼東西。中國好音樂認為良好的聲帶緊張度,應該有幾個部分組成。
首先,聲帶良好的合攏。這裡我們不想講閉合,因為這個就必須涉及到比較高深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術動作。我們僅以簡單的解釋接近和替代這樣的概念。初學者,你可以理解為聲帶的合攏。但是這樣的合攏是有條件的,我們加了個“良好”。因為不管是說話還是唱歌,只要我們發聲就勢必會帶來聲帶的合攏。但是中國人說話的習慣能用來唱歌嗎?顯然不能。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努力學習口語,卻怎麼也沒辦法和外國人說的一樣的原因。因為你的發聲習慣不同。這些習慣我們沒辦法天生,所以只有後天努力了。再回到“良好的合攏”上來,既然我們說話時候的合攏不行,那怎麼辦呢?很簡單,就說我們常說的氣泡音。
不同的氣泡音可以帶來不同的合攏程度。而我們最一開始推薦的就是練習真聲的氣泡音。通過這樣的氣泡音轉發聲得到的聲帶狀態,擁有一個不錯的發聲點,同時發聲器***氣息氣管聲帶***也是處於一個良好的合作狀態的。當然我們也可能練習過其他型別的氣泡音,當然要求更高的氣泡音會有更好的功效。
第二,比較小的發聲點。當然這個也可以通過氣泡音獲得。當然這個點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音高的變化,合攏的部分的面積應該越來越多,發聲點則相應越來越小才對,其實這個概念就是類似換聲,不過不說那麼深。
第三,狀態的被動與保持。為什麼我要說被動,其實這個詞很關鍵。我們所有講的東西都基本是一個發聲範疇的。而發聲最好能做到被動受力。而不是主動發力。如果你的喉嚨一直處於一個主動去發力的狀態,那麼以上所講,你是不可能保持的了的。
我們應該把主動權轉交給氣息,如果你能體會到橫膈膜或者體內氣柱那就更好,但是無論你的體會是怎樣我們都應該讓氣息去承擔這個主動責任,是它在穿過聲帶的時候才造成氣泡的產生,而非主動憋出一個氣泡音。是它在到達喉嚨的時候被合攏起來的聲帶阻擋,形成了擋氣,形成了氣團,則是我們常講的喉嚨裡的氣壓。合攏造成了擋氣,而氣壓的增大又會有更大程度的合攏。那麼對於這一切的一個保持,你才能做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