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出一首具有俄羅斯風情的歌曲

  聽過李建的《貝加爾湖畔》,加上傳統的《喀秋莎》等極富俄羅斯風情的歌曲,想必大家都想知道俄羅斯風的歌曲寫法,今天小編將從旋律、和聲、配器、編曲解答。

  :作曲***包含旋律、和聲***

  俄羅斯民間歌曲的重要特點就是會廣泛地運用自然調式***有時會用不迴避4音7音五聲調式***,並以自然音體系為其旋律與和聲的主要基礎。其中,自然小調都具有特殊的和極為重要的地位。

  作品舉例:《三套車》就用了和聲小調來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B句中,旋律由自然大調臨時離調到了旋律小調上。

  會不會有人不瞭解自然小調?

  補充樂理:自然小調是相對於自然大調而言的,現代流行音樂兩種主要調式之一。例如以自然C大調音階C的音級下方小三度的音級a***la***為主音,並以此排列成的一個八度音階,每個音之間的音程大小,依序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即“1、 2 、降3 、4 、5 、降6 、降7”,這就是小調的組成規則。用自然小調寫出的歌聽上去憂鬱、唯美。】

  俄羅斯音樂創作了許多與和聲小調的功能和色彩有著有機的聯絡的、新穎和富於表現 力的旋律與和聲進行。柴科夫斯基便是很好的例子***雖然是古典,但對流行音樂有極大影響***

  但在俄羅斯音樂中看到的獨特的調式/和聲特點決不僅限於自然小調一種。

  作為一種獨立的自然調式,小調屬和絃到小調主和絃***d一t***的連線,在俄羅斯音樂中卻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與此相聯絡,自然小調屬和絃本身的作用也增長了***大調亦是如此***。自然的屬和絃應用在半終止或結束終止中,甚至作為樂段或是整個作品的結束和絃。

  如自然小調中,Am作為小調主和絃,其屬和絃為Em***但因為自然小調中有降6即升5,所以Em時常換為E,這樣更易於解決到主和絃***。

  作品舉例:

  1. 在朴樹的《白樺林》中,主歌A、B段和副歌樂段結尾,和絃都落在了Em。

  2. 在《貝加爾湖畔》中,主歌和副歌樂段結束,和絃都落在了E***尾段用變格進行使小調屬和絃回到小調主和絃,即E回到Am***。

  補充樂理:正格終止——V-I 正格完全終止——IV-V-I 變格終止——IV-I 正格半終止—— I-V,IV-V 變格半終止—— I-IV 阻礙終止——V-IV

  除了自然小調外,還必須指出另外兩種俄羅斯歌曲中會用到的不同形式的小調 :

  一、 多利亞Dorian小調,

  二、弗裡吉亞Phrygian小調。

  在這裡只講多利亞小調,不講弗裡吉亞小調

  補充關於弗裡吉亞小調的音階:半全全全半全全 A bB C D E F G A

  多利亞調式***Dorian Mode***屬於教會調式,自然大調2級音階:D、E、F、G、A、B、C、D,若以C為主音,則為C、D、bE、F、G、A、bB、C,即自然大調降了三音和七音;或者說自然小調升了六音:A、B、C、D、E、#F、G、A。

  作品舉例:帶有濃郁俄羅斯風情的《橄欖樹》就是用多利亞調式寫的。

  俄羅斯古典、民間歌曲中廣泛地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自由的、不對稱的以及不斷變化的句法結構形式,具體地就是用三小節、五小節、七小節或其他形式的句子和結構, 並把它們進行巧妙的變換或組合。

  作品舉例: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主副歌小節4+3+4+4。 2. 普羅庫寧一柴科夫斯基曲集中的歌曲《灰色的鷹》第31首中的11小節樂段,為3+3+5。

  :配器

  俄羅斯最有特點的樂器是手風琴Accordion***巴揚баян***,和巴拉萊卡琴Balalaika。

  1. 手風琴作為可獨奏可伴奏的樂器,能參加重奏、合奏,一般在蘇聯歌曲中佔大比例,不過由於音色較明亮且音量較大,所以在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中,手風琴通常會演奏副旋律或橋段的主旋律。

  2. 一人高的巴拉萊卡琴,音色獨特,作為撥奏弦鳴樂器,有三根弦,定弦為:e、e、a。音域一般為:e~a。民間歌曲、流行歌曲中,較少參與,獨奏或以組的形式作裝飾絃樂。 差點忘了古典吉他,俄羅斯歌曲多為民謠範兒,有詩化的意境,吉他最適合演奏織體了。

  同時,蘇聯***俄羅斯***歌曲都很悠揚,有很大一部分功勞是絃樂組的。

  俄羅斯風的絃樂組是特殊的,應該是由四至八架小提琴和兩架大提琴組成,大提琴甚至有時會演奏低音副旋律。絃樂組在進行織體演奏時,也應該會加入笛子或單簧管來勾畫主旋律。

  我個人還傾向於再在絃樂組中用鐘琴Glocken,將其柔和、明亮的音色用於抒情性、描繪性的以及夢幻性的音樂情緒段落中。 鼓組我會用卡洪鼓Box Drum和印度鼓Indie Drum,這會讓樂曲律動起來。

  所以,我個人總結俄羅斯風格的編曲模版:***前方低能***

  1. 前奏:手風琴作主旋律插入演奏副歌旋律***作曲手法中叫“副歌重現”***,小提琴組運弓演奏對應和絃,大提琴組演奏低音副旋律,巴拉萊卡琴作點綴。

  2. 主歌:主歌A1古典吉他演奏分解和絃作為織體;A2貝斯或Pad進,進巴拉萊卡琴點綴。主歌B1進印度鼓和大提琴組,管樂組進。

  3. 副歌:副歌C1撤管樂,進手風琴演奏副旋律。

  4. 橋段:吉他撤,首席小提琴奏主旋律,絃樂組整個進,巴拉萊卡琴點綴。***這時可做較遠離調***

  5. 主歌:主歌B2撤大提琴組,進吉他、管樂組。

  6. 副歌:副歌C2撤管樂,進手風琴、卡洪鼓和小提琴組。

  7. 尾奏:只留吉他、大提琴組和手風琴,巴拉萊卡琴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