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琴馬與琴絃的安裝方法

  小提琴買回來要如何安裝琴馬和琴絃?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小提琴愛好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提琴如何安裝琴馬和琴絃 安裝小提琴絃的注意事項

  小提琴琴馬在面板上應有它固定的位置和高度,琴馬的位置與低音樑、音柱、指板、琴頸突起高度、弦板、琴絃的張力等有密切關係,是調音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更換或安裝的時候要確保音柱已經安裝到準確的位置,指板的高度沒有發生變化,如果是自己更換琴馬,也要確保指板頂端距離面板的投射高度,一般情況下小提琴為27-27.5之間,與音孔的豁口是否平行,琴馬的頂端弧度一定要掌握好,這個需要根據自己的演奏習慣來調準琴馬的頂端弧度。

  馬腳***也就是與面板連線的部位***與低音樑之間的相對位置對小提琴音質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低音側的馬腳必須跨在低音樑上,而且馬腳的外側邊緣離低音樑外側邊緣的距離要適中,小提琴是在低音樑邊緣之外2-1.5毫米,中提琴是1.5-2毫米,大提琴是3-5毫米。高音側馬腳的位置與音柱相關。實際上低音樑和音柱在馬腳下的位置是一樣的,只是反了一個方向。

  2.為小提琴配新琴馬時可調整馬腳的寬度,以匹配馬腳與低音樑之間的相對距離。小提琴的馬腳處寬度是39-41.5毫米,常用尺寸是41毫米。中提琴大型的是50-52毫米,中型48-50毫米,小型46-48毫米。大提琴是87-94毫米,由於大提琴絃的張力大,馬子受到弦的壓力後馬腳會沿著弧度的弧形張開,故匹配時要用特製的擴張器,預先把馬腿撐開需要的距離。

  3.琴馬的背面也就是髓束成長條形的那面,必須與面板的表面和馬腳的底面垂直。由於琴馬的正面是斜的,所以從琴的側面看,好像馬向弦總方向傾斜。馬腳的橫向中心線,必須與音孔內側豁口處兩尖角的聯線對準,這是比較標準的位置。

  4.定期檢查琴馬的位置和角度,如果琴馬的背面不與面板垂直,琴馬長期受到琴絃弦的壓力後上部容易壓彎。琴馬變彎後會使琴的音質變差,後果與音柱移離馬腳相似。彎曲的琴馬可用區域性烘烤的方法,使它恢復挺直。具體做法是在琴馬凹下的那面沾點水,溼的一面朝下放在平的木片上。用熱的燈泡烘烤馬的表面。烤幾秒鐘後再把琴馬弄溼,之後再烤。如此重複這樣的過程,直到把馬弄直為止。

  5.以馬為中心平分琴絃跨在馬兩側的角度,以第二根弦為標準,這個角度小提琴是158度,即每側各佔79度。大提琴是153度,每側各佔76.5度。該角度變小會提高弦的張力,變大則降低張力。角度的變動與多方面因素相關。

  如果琴頸突出高度偏低,想要達到要求的指板投射高度,必然要使指板更加上翹,其結果是琴馬靠指板側琴絃的角度變小,琴絃的張力提高,當然小提琴的音量也隨之增大,不過對琴馬的壓力也加大。有的製作者為提高琴的音量,特意把琴頸突出高度做低些。但此高度不宜太低,否則演奏高把位時,面板頂部會妨礙左手的動作。

  6.尾枕的高度會影響馬靠弦板處弦的角度,同樣也會影響到琴絃的張力。琴馬兩側琴絃的角度偏大或偏小,或者不相等,從理論上來講都是不合適的。不過在應用實踐中也非盡然,如果各部分的尺寸和調整都恰當的話,琴絃的角度也會令人滿意的,不必作嚴格的測量,有經驗的製作者會加以靈活應用。

  從琴馬到弦板橫樑的弦長是諧振弦長的六分之一。達到這個長度時,弦板的末端應剛好與尾枕後緣對齊,可通過調整尾根的長度達到這一要求。不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這個長度,如弦板的長度、琴體長度、加了調音的微調器,以及琴絃的特點等。

  7.根據小提琴的型別和麵板弧度的豐滿或陡峭程度,以及對音色和音量的要求,調整琴馬的高度。根據運弓習慣確定琴馬頂面的曲率半徑,定位2弦和3弦的高度,必要時還需要調整指板的曲率半徑。

  8.裝琴絃之前必須先把音柱安裝好,裝弦時先裝4弦和1弦,再裝2弦和3弦。擰緊琴絃時要各條弦輪流地一點點收緊、不要單獨一條弦先收緊。隨時注意琴馬的傾斜度,使馬的背面始終與面板底面保持垂直。此時對琴馬頂面曲線的形狀和馬高度作最後的調整。曲線的形狀牽涉到運弓的習慣,琴馬高度與琴絃底面離指板末端的間隙有關,影響到演奏者手指對琴絃張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