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幾歲開始學小提琴比較好

  很多人很害怕學習小提琴,其實學習小提琴並不難,小孩就能夠學習。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小孩學小提琴歲數,歡迎大家閱讀!

  小孩學小提琴歲數

  小提琴學習“越早越好”

  這裡的越早越好,並不是從剛出生開始,而是小提琴練習要從小開始。樂器學習的黃金年齡是四歲半到五歲,一般四歲半可以開始學小提琴。這時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理解老師的語言,手指也有點力度。拉小提琴離不開手指韌帶的靈活,而韌帶的鍛鍊需要從小開始。如果大孩子初學小提琴,手指韌帶會很吃力,想演奏地很好也有一定困難。

  現在孩子學琴多是從興趣出發,父母並不強加孩子學某一種樂器,主要是培養孩子興趣,陶冶情操、鍛鍊耐力等等,希望孩子們長大之後可以通過音樂來調整內心。比如內向的孩子,通過學琴參加表演,增強自信心;每天站著練琴、枯燥的一個曲調動作反覆練習也會讓調皮孩子的耐力得到一定鍛鍊。

  學小提琴的難處

  作為“樂器之後”的小提琴,雖然有著高貴典雅的樂曲,但在眾多樂器的學習中小提琴學習者並不是最多,因其有一定的“最難學”等因素,最後能真正堅持下來的人並不多。小提琴到底難在哪?

  入門難。小提琴四根弦五個位置,對音準的要求很高,每個音的位置不同,需要學習者自己摸索判斷,它並不像鋼琴、古箏的音都有固定的位置。

  成型慢。學小提琴的戰線長,分工細,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成型比較慢。“特別是學習初期,不斷地磨練你的耐心,你的心理防線,是很漫長的一個過程。只要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基本功,後面的學習也會很簡單,這時候離不開老師的指導以及家長的引導。”

  站著累。很多樂器都是坐著彈奏,而小提琴需要站立。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會覺得站著練習很累,尤其是夾著一個小提琴站著站著看著感覺挺累,但廖老師指出,一隻小提琴的重量與一個大蘋果相當,只要學好怎麼夾琴、持弓,姿勢正確就不會累。

  小提琴發音練習

  聲音可以分為樂音和噪音。樂音由週期的有規則的振動所產生,它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強度、音高、音質。樂器的音色是由它所包括的泛音及其相對強弱所決定的。音色是音的色調,它不僅僅是一種共鳴好的發音,還包括色調的明暗、濃淡、飄滯與剛柔等等,它的變化是根據不同作品的風格和曲情樂意以及演奏者個人感受而變化。

  良好的、多變的基本音色通過練習可以得到,要多聽名家演奏,多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檢驗和校正自已的發音技術。當你能很好地控制弓,並能純熟地調動它,揉弦技術運用得不錯時,就可以相互配合起來,尋求到那種滿意的和具有美感的音色。

  小提琴是一件最接近人聲的樂器,良好的發音的基本特點是音色圓潤,富有共鳴,純淨、均勻。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情感,必須掌握聲音強弱變化——即音樂力度變化。音樂力度變化範圍是廣泛的,有音響上的強弱、緊張度的不同、聲音的尖柔等。何種效果用何種弓段,何處接觸點都是有講究的。一般先要練習強、弱、漸強、漸弱、頓和連等弓法。在奏強音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琴馬處,弓速較快,右手根據需要加一點外力,應使用自然的重量,去掉手指人為的強制性壓力,在奏弱音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指板處,弓速較慢。

  左手的手指尖是我們全身最弱的部分,只有用指根關節來完成指尖提負的任務,手指尖和琴絃的接觸是由指關節所產生的作用。在演奏時儘可能高的把手指和指根關節抬起來,這樣指尖與琴絃的接觸由指關節的重量決定,更容易找到音樂中需要的音色。

  綜上所述,小提琴演奏方式,各種不同的動作都存在著各自運動的特殊性,它們都離不開身體各部位的鬆馳、自然、平衡這一普遍規律。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區域性動作,都會與身體的其它動作產生關係。如果運用不當,就妨礙由平衡的動作所取得的流動感。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很複雜的一門科學。盲目地練習和不規範的練習方法會形成錯誤和不良的條件反射,會很難糾正,所以小提琴練習一定要規範,先掌握一些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