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二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要怎麼學二胡才能學好呢?學二胡要掌握哪些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學二胡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學二胡的方法:學二胡的五個方法

  選擇曲目。大部分小朋友平時練琴時間有限,指法、弓法的每種技術都必須練,練習曲要有所選擇,儘量簡單、明快、易記;再把自己喜歡的歌曲精選一批來輔助練習,因為這樣無論對音準、把拉感更容易把握,尤其是對初學者有事半功倍之效。

  確保針對性。平時練琴,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有明確的目標,找到自己琴技上的“軟肋”,規範動作要領,分段練習,解決難點,逐步突破,這與平時背書一樣,先熟悉全文,再分段背誦。其實對於一個用心的人來說,只要做到這一點,無論是任何一種指法和弓法,了不起一週左右就能找到感覺,再按正確的路子走下去,掌握每種技法都是很能快的。

  弓子選擇。小編個人認為弓子問題是提高二胡技術的一大關鍵,很多小朋友在這點上可能無暇考慮到。無論是長弓、分弓、快弓、還是其他弓法的掌握,都與弓子的選擇干係重大。我建議初級水平的小朋友練琴時弓子要選擇重一點或粗一點的,這樣無論是從運弓的飽滿程度也好、力度也好,都能得到保障,再者,初級水平的小朋友受心理因素的左右,手都很重,弓子太輕不好掌控。不過拉跳弓,弓子太重是不易找到感覺的,這需要琴技充分提高後自己來感知。隨著自己琴技的提高,增加了對各種輕重不同的弓子的掌控水平,即使借用別人的二胡,自己也不會感到手生,就象水滸英雄小李廣花榮那樣,“能騎乖劣馬,愛放海東青”。

  觸類旁通。二胡的很多技法都能從一些相關的事物中找到感覺,這在文學修辭學上叫“通感”。比如,拉快弓的感覺最初是從拉板胡中找到的,因為二胡快弓中的技術要領之一是增加貼弦度,而板胡的弓子又相對粗和重一些,必須要比拉二胡稍用一點力度,再者板胡比二胡更不易上手。開始是挑選一個簡單點的二胡快弓練習曲,先用板胡來練,等練得基本可以時,再用二胡來練,才發覺拉快弓是那麼輕鬆和愜意,這種方法比單純用二胡練習快弓好多了。再如,會吹笛簫的小朋友,可把吹笛簫的運指方法嫁接到二胡上來。長弓的運弓方法與太極拳手法中“用意不用力”的心法很近似,等等。

  刻意模仿。“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模仿 ”,每個二胡學習者,都應不斷從別人身上學習吸收有益的經驗和方法,尤其應向高階琴師身上學習和模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到“思路清、方法對、路子正”,如果一味自己蠻練,沒有一個準確的座標,是有失琴的正理的。

  學二胡的方法:姿勢篇

  1 琴筒放在大腿根部,沿著坐下來後形成的曲折放置。

  2 琴桿離眼睛有兩個拳頭的距離。這樣使琴桿與人的身體有一個科學的角度,即45°.

  3 左手的持琴姿勢:首先找到大拇指第一關節,讓它放在琴桿凸出來的部分,再者找到左手手掌的左側即左側掌輕輕向下放置在琴桿上,然後找到食指,找到食指的指尖部分,向下與大拇指呈一條直線,注意不要用食指的第三個關節夾琴,手掌一定要放鬆。可以用虎口的左邊位置稍微夾住一下琴***初學者***,輔助拿琴。然後把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跟隨食指放置琴絃上,最後把大臂抬起,讓大臂與身體的腰部呈現45°角。並且手肘已讓是向下,手腕亦是向下。整個左手的持琴感覺類似於拿住一隻杯子,是不需要用力的,特別是手掌。

  4 右手的持琴姿勢:首先讓手指撐開與手掌成為一個平面,然後讓這個平面與地面垂直。類似於用手很切地面。然後找到食指第二關節,從琴弓的下面向上支撐住,讓琴弓不上下運動。這是我們

  的第一個力點,彎曲食指,手掌繼續向下放鬆,然後找到大拇指的第一關節,放在琴弓以及第一個力點上面,這也是一個支撐力點,是我們的第二力點。使用第一力點和第二力點然後用右臂輕輕

  的左右運動就可以帶出聲音了。同樣手掌是放鬆的,沒有使用力氣的。最後找到我們的第三個力點,也就是我們的中指的指尖,放置在馬尾上的皮上,帶著無名指一起放進去,為了達到手掌的放鬆,小指不要向外翹出以及不向內扣緊,哪樣舒服就放在哪就行了。

  坐姿要求

  1 坐三分之一的凳子,原理是坐下來可以讓上半身放輕鬆,同時坐三分之一的凳子是為了讓身體向前傾達到不過分放鬆的要求,坐的過後就會潛意識的挺不起腰來,同時用多餘的勁去向後倒。而二胡的拉琴姿勢右手是左右運動的,到拉琴姿勢的時候手肘會可以往後拉扯,出現不該有得雜音。

  2 腰挺直,原理同上,為了不讓身體向後傾倒,過分放鬆。

  3 肩膀向前傾, 原理是為了得到放鬆,環抱二胡與身體前面的空氣,拉琴的時候有空間性。

  4 持琴姿勢建立在科學的坐姿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怎麼學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