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的演奏技巧相關知識介紹
許多人對於古箏的演奏技巧並不理解,演奏技巧其實有很多,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古箏的演奏技巧,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箏的演奏技巧
肩部:彈箏時的肩部運動,主要由肩關節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闊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實現,初學彈箏的同學,由於方法掌握不當,這些肌肉容易過分緊張,時間稍長,即感到疲勞,如果不及時把這些部位的肌肉放鬆下來,就會出現背部、肩部痠痛症狀。所以肩部的放鬆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只有肩部高度放鬆,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處於放鬆狀態,能以較少力量獲得較好的演奏效果。
上臂:彈奏中上臂經常需做外展、內收和屈伸等動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內上方抬起,分別叫外展和內收。上臂向前方運動叫屈臂,向後方叫伸臂。這些動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闊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協同作用下實現的。演奏時這些部位的肌肉放鬆、緊張程度直接影響上臂動作,只有在大腦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動作舒鬆自然,協調一致。
在實際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過高,一般以上臂外展與側胸壁成45°角左右為宜。如果上臂過於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終處以緊張狀態,反之,上臂挾得過緊,也會造成上臂的緊張、影響上臂和前臂動作的靈活。
肘:上臂屈肌***肱二頭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頭肌***的起點在肩,止點在前臂,中間跨越肘關節。因而它們的伸縮能使肘關節產生運動。當屈肘時,屈肌收縮,伸肌則適當放鬆,但仍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從而保證肘關節屈曲適度,移絃動作準確。如果伸肌絕對放鬆,屈收縮程度過大,那麼屈肘程度則大,使屈肘超過預定位置;如果伸肌放鬆程度小,那麼,屈肌收縮程度必不能大,則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達不到預定的位置。可見,彈奏動作的準確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縮、舒長適度才能達到動作準確。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長時期艱苦的練習,使肌體受到充分的訓練,提高其動作的準確性。
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內收,屈近側指關節,掌指關節,屈拇指關節。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後,外展拇指,伸拇指掌關節。伸拇指指間關節。因此上臂肌內群的放鬆與否直接影響前臂,前臂肌肉群放鬆與否直接影響腕和手。
5
手腕:手腔的屈伸動作以腕關節為樞紐。腕關節由八塊小骨組成,便於上、下、左、右和旋轉運動。在演奏中,手腔的鬆馳、靈活與否,直接影響手指彈奏,因而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手腕不靈活,必然導致前臂過多參加運動,使力臂加長,演奏動作加大,造成動作遲緩,發音生硬,呆板。
古箏彈奏的幾種手法
一、泛音 扣搖 琵音 打圓 近撮
泛音:演奏泛音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左手食指虛按泛音點,右手食指或大指撥絃,右手撥絃時,左手碰弦並隨即離去。另一種是單手演奏泛音,右手掌外側虛按泛音點,大指與食指捏在一起,用“挑”觸弦,手掌也同時碰弦並即離弦,以此產生泛音,左手也能解放出來吟按琴絃。
泛音位置:箏演奏的泛音都是自然泛音,泛音點在箏碼右側弦段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處。
為了準確地演奏泛音,可在發出泛音的琴絃對準的面板上作一標記,以使左手手指準確地虛按在泛音點上。
扣搖:右手用搖指撥絃時,左手拇指緊壓在發音弦段上***緊扣弦***,並由近碼處逐漸向右移動,而後又由右逐漸向左移動***有時僅作由左向右移動***。扣搖在樂曲中可用作渲染氣氛或模擬風聲。
琶音:常演奏和音、和絃或分解和絃。箏演奏琶音有時單手有時雙手配合。單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用名、中、食、大四指由下而上順音的弦序撥奏,或用大、食、中、名四指由上而下順音的弦序撥奏,也有僅用三指撥奏。用五指撥絃,很少使用。
打圓:大指用託,中指用勾,託勾或勾託連續反覆撥奏成八度的兩個音弦。打圓是箏的一個特色技巧,使高低八度兩個音揉合在一起,並延續下去。
近撮:大指用託,中指用勾,先託後勾或先勾後託,託與勾的間距時間甚短。近撮是一種特殊技法,用在特殊的音樂風格中。
二、滾 短音 柱 柱外刮奏 捻
滾:這是從其它彈撥樂器借鑑來的一種指法。食指用挑,大指用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快速連續撥奏,使音延續。與搖指作用類似,但音色有所不同,滾指音色渾厚,搖指音色清晰。
短音:右手用抹***或劈***撥奏前嶽山外或後嶽山外的短弦***弦很短,發音無固定音***,使之發出類似滴水聲、鳥鳴聲的奇異音響。
柱:左手食指輕按在箏柱上端的箏弦上,右手撥絃,使弦發出渾厚、含蓄如鼓鳴之聲。這是箏演奏家趙玉齋先生的特色技巧之一。
柱外刮奏:左手***或右手***在無固定音高的碼左側弦段上,使用歷音的手法進行撥絃。這種指法常用左手撥奏,有時也用右手或左右手交替撥奏。
捻:食指用挑、大指用劈依次連續交替快速撥奏相鄰的兩根弦,撥奏時左手將較低的一弦的音高按至與另一弦相同的音高。
捻是用於音的延續的技法之一,它雖與食指搖、拇指搖都是用於使單音延長的指法,但捻的音響效果又別具特色,使用時應避免碰擊琴絃的聲音。捻不如食指搖、拇指搖速度快,但捻的發音結實。
古箏的傳統技法
右手傳統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運用。不論是託、劈、勾、剔、抹、挑,還是撮、輪、搖等諸多技法,其核心原則是:以大指為軸心,五聲音列八度內的勾搭技法為特點的技法規律***大指向外彈弦稱之“託’,中指向裡彈弦稱之“勾”,勾託配合民間稱之“勾搭”***。不論是啟蒙初學,還是典範的流派箏曲,都是以大、中指為八度的彈弦位置-以大指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動範圍在大、中指八度內的四根箏弦上,這就呈傳統右手技法的主要特點。
左手傳統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韻樸聲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種種變化又是地方流派的主要表現手段。首先是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現技法,進一步才足掌握具有地方風格特色的特殊表現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