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止血的中草藥有哪些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出現流血的情況,而且流血的原因有很多,外傷也好內傷也好都會出現流血的現象,那麼這時候可以考慮採用中草藥來止血,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可以止血的中草藥,希望能幫到你。

  中草藥

  1、小薊

  小薊為菊科植物刺兒菜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時採割,除去雜質,晒乾。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用於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2、大薊

  大薊為菊科植物薊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時採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晒乾。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3、地榆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春季將發芽時或秋季植株枯萎後採挖,除去鬚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4、槐花

  槐花為豆科植物槐的乾燥花及花蕾。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採收,即使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脾胃虛寒及陰虛發熱而無實火者慎用。

  5、側柏葉

  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乾燥枝梢和葉。多在夏、秋二季採收,陰乾。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髮烏髮。用於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熱咳嗽,血熱脫髮,鬚髮早白。

  使用注意事項

  1、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2、煎藥用具的選擇

  煎煮容器與藥液質量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記載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錫、鐵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中草藥使用注意事項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鏽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3、煎藥的火候

  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為“武火”,慢火煎之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劑需用不同的煎煮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時間宜短,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時間宜長。

  外傷方法

  1、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準下頜耳屏上前方1.5釐米處,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

  2、頭頸部出血:四個手指併攏對準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注意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險。

  3、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準上臂中段內側壓迫肱動脈。

  4、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撓動脈。

  5、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向後用力壓股動脈。

  6、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頸後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