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的訣竅

  氣溫越來越低,人的抵抗力也在漸漸下降,為了保障健康,冬季保健養生措施顯得十分必要。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冬季保健防病的10個訣竅,關注養生保健的朋友不要錯過啦。

  一、冬天戴圍巾,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還是兒童、年輕的小夥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禦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於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佔60%,零下15℃時佔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三、18℃,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

  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縮手縮腳,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戰,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等。

  四、45%~60%RH,健康溼度

  冬季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溼度”。

  室內溼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溼度高於’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溼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乾澀難受,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大,氣候乾燥,室內溼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乾燥,常常需在爐子上放置水壺,讓壺內的水蒸騰,向室內排放蒸氣,或向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溼度。為了更好地控制空氣溼度,可選用加溼器。

  五、天氣寒,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

  冬季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鞋底要適當厚,因為鞋底厚則鞋的防寒效能好。在冰天雪地裡工作的人,應穿帶毛的高腰皮鞋或長筒皮靴。

  常生凍瘡的人應及早穿棉鞋;有腳汗的人宜選用透性較好的棉鞋和棉線襪,當襪子和鞋墊汗溼後,要及時烤乾,棉鞋內也應常烘晒。

  六、營造理想“衣服氣候”

  所謂“衣服氣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溫度大約在零攝氏度左右,而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恆定的溫度。

  營造理想“衣服氣候”的具體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面板老化,血管收縮減弱,加上代謝水平低,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對寒冷的刺激,面板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則不同,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低,應注意保暖,但嬰幼兒代謝旺盛,也不可捂得過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減。

  七、不要夜間憋尿

  冬天夜長,有些人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這樣做對身體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種有毒代謝物質,尿液在體內積存時間過長,這些有毒物質對機體就可能產生有害影響,並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經常憋尿,還可能導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現象的出現,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與輸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較弱,憋尿會使膀胱內壓力驟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腎臟,長期如此則後果很嚴重。

  八、性生活要節制

  中醫養生學特別強調,冬季要節制性生活,如明代養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指出:“冬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養髒之令,人當閉精塞神,以厚斂藏。”並引《五經通義》說:“冬至後陽氣始萌,陰陽交精,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洩。”古人還主張房事應“春一、夏二、秋一、冬無”,這充分說明古人認識到,冬季節房事、護陰精,對養生具有重要意義。《黃帝內經》裡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亦說明了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