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的危害和好處有哪些

  近年來,很多家庭已經開始不食用味精了,因為關於味精的危害眾說紛紜。但為了調味又忍不住放一點提味。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吃味精的危害和好處,希望能幫到你。

  味精的危害

  1.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穀氨酸,後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如果過多攝入,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因此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食用過量的味精之後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狀,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

  2.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幼小的小老鼠、小雞受味精的傷害最嚴重,會破壞腦神經和視神經。

  3.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穀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穀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4.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因為味精不鹹,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吃味精的好處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穀氨酸鈉,是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由糧食製成的現代調料。它的味道極為鮮美,可用於烹飪各種冷熱菜餚或湯類提鮮。它是既能增加人們的食慾,又能提供一定營養的家常調料。

  味精的吸溼性強,易溶於水,即使溶於30加倍的水中,也仍能顯出鮮昧。

  營養成分

  味精含有大量的穀氨酸,是人體所需要的一種氨基酸,96%能被人體吸收,形成人體組織的蛋白質。它還能與血氨結合,形成對機體無害的谷氨醯胺,解除組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氨的毒性作用。又能參與腦蛋白質代謝的糖代謝,促進氧化過程,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起良好的作用。

  保健功效

  性平,味酸。

  味精具有強烈的吸溼效能和增食慾、助消化的功效,還能補充人體內的氨基酸,供給大腦組織能量。

  味精對於改變人體細胞的營養狀況、治療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味精可以用來防止肝昏迷,也可防治癲癇發作,還可治小兒大腦發育不全。

  科學食用味精的方法

  1.對用高湯烹製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強的菜餚,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在含鹼性原料的菜餚中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遇鹼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

  4.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苦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

  5.做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穀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毒素,危害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