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臍疝的症狀與治療

  嬰兒臍疝是很常見的現象,有部分嬰兒因臍疝而出現腸醒阻等現象,對身體危害很大。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嬰兒臍疝的症狀

  1、嬰兒臍疝的症狀有哪些

  臍疝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臍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腫物,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腫物頂端有一小瘢痕,是為臍痕;腫物直徑一般很少超過4釐米,腫物的特點為可復性,即哭鬧、咳嗽、直立時腫物飽滿增大,而且腫物觸之較堅實;小兒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腫物縮小或者回納人腹腔,並伴有咕咕腸鳴音。

  腫物縮小或還納後,區域性留有鬆弛面板皺摺,以上為典型的臍疝。腫物有時較大,特別是孩子哭鬧腹壓增高時,外表的皮膚髮亮顯得較薄,於是又有一些家長擔心臍疝會不會被撐破,實際上由於面板的彈性與韌性,並不存在撐破的可能性,除非是創傷所致。

  與腹股溝斜疝不同,絕大部分臍疝兒並無其他不適,偶有消化不良或腸痙攣,只是少數可能發生疝氣嵌頓,即疝出的腸管被卡在臍環處。此時疝出的腫物變硬,有觸痛,還納受阻;病兒陣陣哭鬧,常有嘔吐,腹部X線片有腸梗阻徵象。

  2、什麼是嬰兒臍疝

  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缺損突出的腹外疝,是發生於臍部的腹外疝統稱。臍位於腹壁正中部,在胚胎髮育過程中,這是腹壁最晚閉合的部位。同時,臍部缺少脂肪組織,使腹壁最外層的面板、筋膜與腹膜直接連在一起,成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內容物容易於此部位突出形成臍疝。

  臨床上分為嬰兒臍疝和成人臍疝兩種,前者遠較後者多見,成人臍疝較為少見。嬰幼兒臍疝是腹腔內容物經臍環向外突出的一種先天性疾病,發病率僅次於先天性腹股溝疝,發病率約為2.6%,女孩多於男孩,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有家族傾向並與種族有關,嬰幼兒長期便祕和哭鬧也能促使臍疝的發生。

  3、嬰兒臍疝是什麼原因

  嬰兒臍帶脫落後,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且在嬰兒時期兩側腹直肌前後鞘在臍部未合攏,留有缺損,形成臍疝發生的條件。各種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瀉、過多哭鬧等,皆能促使臍疝的發生。

  臍是腹腔最後閉合的部位,是胎兒的臍帶所在處。臍靜脈在臍的最上部,穿過腹壁,向內移行至鐮狀韌帶下緣。出生後近臍部的一段臍靜脈成為肝圓韌帶。胎兒時的兩支臍動脈位於腹橫筋膜與腹膜間,在臍兩側偏下部進入臍帶,出生後退化成纖維性索條,被稱為臍外側韌帶。

  胎兒的臍尿管位於下腹部的中線、腹壁與腹膜間,出生後退化成為臍中韌帶。出生時臍帶被結紮剪斷,斷面瘢痕形成。以上諸韌帶間被疏鬆結締組織充填,成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臍環包繞臍周,較堅韌,是由腹直肌前、後筋膜及腹橫肌筋膜融合而成。

  初生時臍環較大,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收縮,最終消失。臍環較大時,諸韌帶間的空隙增大,腹腔內臟帶著腹膜穿過韌帶間的空隙,突出到臍環外,形成臍疝。

  嬰兒臍疝怎麼治療

  治療嬰兒臍疝可以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如果嬰兒臍疝比較小,直徑小於1.5釐米,大部分能夠在2歲內隨著腹部的發育而自愈。如果嬰兒臍疝發生嵌頓,可以先用手術治療的辦法,即膠布貼敷療法,即取寬條膠布將腹壁兩側向腹中線拉攏貼敷固定以防疝塊突出,並使臍部處於無張力狀態,而臍孔得以逐漸癒合閉鎖。每週更換一次腳部,如果出現膠布皮炎,可以改用腹帶進行包紮。如果孩子還2歲後還未能痊癒,就需要用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圍繞臍疝之下方作半圓形面板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後遊離疝囊,將疝囊從臍部面板下面切除後,縫合腹膜,然後將二側腹直肌筋膜緣用粗的絲線在正中線上縫合,逐層縫合面板。創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後用寬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張力。

  嬰兒臍疝如何預防

  1、家長們您要注意小兒的日常飲食的問題,飲食是人體的健康的一半,小兒可以多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乾燥時,應採取通便措施。

  2、家長們在穿衣服、換尿布時,並不需要刻意避開患有臍疝氣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護工作,保持好面板的完整性即可。

  3、小兒的運動要適當,別過劇烈,不然劇烈的運動,容易引起體內的腹壓增高,從而可能引起肚臍部位的器官組織跑出來,患有小兒臍疝。

  4、平常家長們您一定要做好小兒的衣著,千萬別太緊,對肚臍部位造成傷害,這樣也是容易引起小兒臍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