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溼疹的誤區和護理方法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面板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嬰幼兒溼​疹的誤區,歡迎閱讀。

  嬰幼兒溼疹的誤區

  誤區一:寶寶患溼疹了,停止母乳就會好;還有可能是雞蛋、牛奶導致的,把它們踢出寶寶的食譜。

  溼疹屬於遺傳過敏性疾病,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而且是種反覆發作的疾病。食物過敏確實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但臨床證據表明,迴避這些寶寶生長髮育所必須的可疑過敏食物,並不能有效預防嬰兒溼疹的發生。而且,對輕中度溼疹而言,查詢食物過敏原意義也不大。

  如果家長對查詢過敏原的事特別投入,其焦慮的情緒反而可能影響寶寶,心情不好可不利於疾病恢復。

  雖然有老人認為孩子斷奶後溼疹就會好,但除非寶寶是真的對母乳不耐受***這樣的病例很罕見***,否則別輕易給寶寶斷奶,母乳是最適合寶寶也是最好的食物。長溼疹不一定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可缺乏營養卻是一定會影響生長髮育的。

  誤區二:溼疹就得徹底根治才行;溼疹處面板保持乾燥好得快。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根治溼疹,避免溼疹復發還是重在護理。父母所能做的就是仔細護理及合理使用藥物控制溼疹的反覆發作,以減輕溼疹對患兒生活質量和生長髮育的影響。值得期待的是,50%以上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加,溼疹可以自愈。

  溼疹,很多人顧名思義認為溼疹是由於面板太溼造成的,其實正相反,溼疹面板很怕幹,要經常保持滋潤才行。所以說,保溼是溼疹面板護理的基礎,做好保溼可以事半功倍。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潤膚產品時,應該選擇霜或乳液這樣包含油分的產品,而不要選擇像甘油這樣只有水溶性成分的產品,因為塗在面板上後,水分會蒸發,不能保持面板溼潤。

  對於輕度溼疹,使用低敏的護膚霜保持面板溼潤就可以控制症狀;對中重度的溼疹來說,在保溼的同時還需要配合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如果面板有破口合併細菌或是真菌感染的話,還要聯合使用抗細菌或者抗真菌感染的藥膏。

  誤區三:激素類藥物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得了溼疹可千萬別聽醫生的話用激素藥。

  雖然網路上針對溼疹治療的絕大多數資訊都是拒絕激素治療,但國內外的臨床經驗已經證明,對於中重度溼疹來說,合理選用外用激素藥膏是首選治療方式。如果家長聽信網路傳言,反而會延誤寶寶溼疹的治療,讓很容易控制住的小面積溼疹拖成大面積不易控制的難治溼疹。

  其實,激素藥膏的副作用是被誇大了。家長所擔心的激素藥物會抵制幼兒生長的情況,只有在長期大劑量口服激素藥物時才會出現。而治療溼疹所使用的是外用激素類藥膏,這類藥物長期使用的不良反應是侷限於面板的,表現為面板變薄或色素沉著。另外,即使不用激素藥膏,溼疹部位的面板在恢復期也會出現面板色素的改變,這是疾病自身引起的面板顏色變化,並不一定是激素造成的色斑,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色斑也會淡化褪去。

  誤區四:溼疹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

  溼疹不是預防接種疫苗的禁忌症,溼疹不嚴重的話,是可以正常接種疫苗的。只有嚴重頑固性溼疹的急性感染期才需要延遲接種疫苗。

  結論:寶寶患溼疹了,焦慮地尋找過敏源,對治療意義不大,反而給寶寶增加心理負擔。如果是輕度的,家長細心護理,保持面板溼潤,就能控制病情。如果病情嚴重,還是聽醫生的話,該用外用激素藥膏就得用,以免延誤治療。外用激素藥膏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溼疹也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

  嬰兒溼疹的護理方法

  1.提倡母乳餵養。為了保證嬰兒的正常生長髮育,除有明確食物過敏的證據外,不必禁食奶類,建議溼疹嬰兒加喂蛋類輔食推延至七個月後,新增肉蛋或水果,採取少量,多次逐漸增加的方式。餵養不易過飽,以免加重腸道負擔。患兒家屬要努力尋找生活中的過敏因素,一旦發現,及時躲避,不要隨便忌口,以免影響患兒的生長髮育。

  2、避免受外界刺激:家長要經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溼度的變化。患接觸性皮炎的寶寶,尤其要避免面板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晒下。夏天,寶寶運動流汗後,應仔細為他抹乾汗水;天冷乾燥時,應替寶寶搽上防過敏的非油性潤膚霜等。

  3、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溼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面板的細菌感染。

  4.保持面板清潔,不要過度洗浴,不宜用人乳汁洗臉,用溫涼清水輕試面板即可,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洗澡時不要過度揉擦,宜用溫水和不含鹼性的沐浴劑來清潔寶寶的身體。沐浴液、肥皂、護膚品選擇新增成分簡單、刺激性小的。冬季減少洗浴次數,洗滌時可應用潤滑劑,要特別注意清洗面板的皺褶間。洗澡後,沐浴劑必須衝淨。洗完後,抹乾寶寶身上的水分,再塗上非油性的潤膚膏,以免妨礙面板的正常呼吸。

  5.穿的不要太多,不睡“熱炕頭”,太熱往往會導致溼疹加重。穿著宜選擇棉、軟、寬鬆衣物,避免人造纖維或毛織品直接接觸面板,不用羽毛枕、被,衣物清洗選用鹼性,刺激性弱的洗淨劑,洗滌時儘量漂洗乾淨。不易應用塑料製品,儘量少用或不用紙尿布。

  6、溼疹是會反覆發作的,用藥初期可能會有所好轉,但過不久又會復發,不建議長期用藥,否則會使面板形成激素依賴症 。

  嬰兒溼疹的護理方法就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家長們能夠在生活中重視起溼疹帶來的危害,生活中,讓嬰兒處在一個不潮溼的空間內,讓嬰兒的身體保持乾燥。一旦發現,及時的治療,杜絕溼疹帶給嬰兒傷害。

  什麼是嬰兒溼疹

  嬰兒溼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與變態反應有關的面板病。小兒時期以嬰兒溼疹最常見。嬰兒溼疹一般都出現在出生後1~3個月,多見於對牛奶過敏的嬰兒。半歲後逐漸減輕,1歲半後大多數病兒逐漸自愈。皮疹呈多形態,伴有瘙癢、反覆發作的特點。常發生於雙頰、頭皮、額部、眉間、頸部、頜下或耳後,也可擴充套件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態開始為散發小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可見小水泡,黃白色鱗屑及痂皮。

  嬰兒溼疹怎麼辦 溼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即過敏***,它的發生除寶寶接觸了致敏物質,如奶、魚、蝦、肉、蛋等中的蛋白質外,還與寶寶面板嬌嫩、面板角質層薄、毛細血管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有關。此外,機械性摩擦、肥皂、唾液、溢奶等的刺激也是一種誘因。

  嬰兒溼疹分為三型:一是脂溢型:多見於生後1~3個月,以顏面部為主。面板潮紅,覆蓋黃色油膩性鱗屑。二是滲出性:多見於3~6個月肥胖者。表現為開始在頭面部,以後可蔓延全身。面頰出現紅色小丘疹,小水泡及紅斑。可有紅腫、糜爛、滲出,黃色結痂。三是乾燥型:多見於6~12個月,出現在面部、軀幹、四肢兩側。表現為丘疹、紅腫鱗屑及結痂。

  嬰兒溼疹4大原因

  嬰兒溼疹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有時難於明確。常見的4種原因如下:

  遺傳因素

  溼疹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性疾病,或曾得過溼疹,那麼小寶寶得溼疹的可能性很大。

  食物因素

  對於牛奶或其他食物過敏,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異體蛋白,極易引起過敏,是讓寶寶得上溼疹的罪魁禍首;如果媽媽食用雞蛋、魚、蝦、蟹、巧克力、果糖等都可能會引起寶寶過敏,根除寶寶溼疹的關鍵在於明確引起過敏的物質。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溼疹,羊毛織品、人造纖維衣物、花粉、蟎蟲、汗液、尿液、空氣乾燥等都可能引發溼疹。

  精神因素

  情感因素也會讓寶寶受到影響而患溼疹,精神緊張會使溼疹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