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的正確用法是什麼有什麼功效

  桑黃是一種名貴中藥,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功效,但是在使用桑黃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使用的方法。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桑黃的正確用法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桑黃的用法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桑黃的簡介

  【異名】桑臣、桑耳***《藥性論》***,胡孫眼***《酉陽雜俎》***,桑黃菇***《纂要奇方》***。

  【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針層孔的子實體。

  【植物形態】針層孔 菌蓋木質,扁半球形或烏蹄形,2~12×3~21釐米,厚1.5~10釐米,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時常龜裂,無皮殼,初期有細微絨毛,後變無毛,有同心環稜;邊緣鈍,淡咖啡色,下側無子實體;菌肉深咖啡色,木質;菌管多層,層次不明顯,年老的菌管層充滿白色菌絲;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6×4~5微米;菌絲不分枝,無橫隔,直徑3~5微米。

  桑黃的功效與作用

  治血崩,血淋,脫肛瀉血,帶下,經閉。

  桑黃的選方

  ①治血淋,臍腹及陰莖澀痛:崗谷樹根皮一兩半,桑黃一兩半***微炙***。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②治脫肛瀉血不止:香附一兩***焙***,桑黃一兩***微炙***。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③治婦人勞損,月水不斷,血竭暫止,小勞輒劇:桑黃搗羅為末,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二錢。***①方以下出《聖惠方》***

  ④治瘰癧潰爛:桑黃菇五錢,水紅豆一兩,百草霜三錢,青苔二錢,片腦一分。為末,雞子白調敷;以車前、艾葉、桑皮煎湯洗之。***《纂要奇方》***

  桑黃的藥理分析

  據分析,桑黃的成分極其複雜,除含大量多糖類物質外,還含β葡聚糖、幾丁質***殼聚糖***、雜多糖***果膠、半纖維素、多糖醛酸等膳食纖維***等成分,在腸道中有促進有害物質及膽固醇排洩的作用。此外,桑黃還具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護肝和抗肝硬化等藥理作用,而這些藥理作用恰恰是備受制藥界青睞的。

  桑黃及其人工培養菌絲體的另一重要應用領域為治療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脂肪肝與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國均為高發性疾病。日本和韓國早已將桑黃微粉膠囊用於臨床治療脂肪肝或肝纖維化等肝病,其療效十分顯著。據瞭解,桑黃子實體含有異常豐富的天然氨基酸、維生素與礦物質等成分,能促進肝臟新陳代謝和肝細胞的再生,並可降低血液中GOT、GPT值以及減弱肝炎病毒的複製作用。

  野生桑黃的價值

  唐朝的《藥性論》 認為,桑黃性甘、平,味辛,歸肝、膀胱經,中醫認為本品辛行甘和,入血分以化瘀,瘀血循經而行出血止,有化瘀的功效,“治血崩、血淋,脫肛瀉血,帶下,經閉。”歷史上是婦科用藥。

  而當代學者公認桑黃為生物抗腫瘤領域中藥效非常好的藥用真菌,已成為藥用真菌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試驗證實,桑黃具有非凡的活化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經過各種動物和人體實驗證明,桑黃能使NK細胞的活化程度提高2倍,T細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倍,B細胞的活化程度提高129倍,巨噬細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至5倍***以上細胞統稱白細胞,為人體抗病細胞,這些細胞活性越高,病人自身免疫功能就越好***。桑黃通過活化人體免疫系統,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發起攻擊,這樣就可以避免使用抗腫瘤藥物或放射線療法時所產生的副作用。如果桑黃和抗腫瘤藥物或放療並用,更可以減輕諸如喪失食慾、高熱、嘔吐、脫髮等副作用。對經過手術後進行放療和化療的患者,服用桑黃則可恢復並強化免疫系統,從而達到防止腫瘤復發或抑制殘餘腫瘤細胞轉移的目的。

  種德堂老藥工告訴本刊,桑黃靈芝也好,其他野生靈芝也好,之所以腫瘤病人服用後感到睡眠改善,精神恢復,是因為它符合“扶正、解毒、無毒”3大要求。

  首先是扶正。病人服用桑黃等野生靈芝,能夠提高病人的白細胞數量。這是能夠用數字說話的“扶正”。“扶正”的第二個方面是病人睡眠改善,白天精神好,想吃飯,吃下去會消化,身體就有了營養來源,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會得到增強。

  第二是解毒。人體的排毒器官主要是肝腎,特別是肝臟。桑黃等野生靈芝能夠很好地保護病人的肝腎,幫助體內排毒,從而最大限度地增效減毒。

  第三是無毒。“是藥三分毒”,病人本身很虛,藥用得多了,病人肝腎功能吃不消。所以選擇無毒藥物治療是最佳選擇。野生桑黃無毒,不會對身體帶來其他傷害。

  文華安研究員說,腫瘤病人最好在手術之前就開始服用桑黃湯劑,術後再服用半年左右。具體方法是:在藥鍋中放入的水,沒過桑黃及所有飲片就可以,開鍋後中微火煎煮30到40分鐘,湯略微濃淡偏差一點都可以。 每天一劑,水煎服,此方可輔助治療乳腺癌***手術及放化療期間***,可配合手術、放、化療患者提高免疫力,提早傷口癒合,減輕放、化療毒性,提高紅細胞、白細胞的數量,減小腫瘤復發、腫瘤細胞轉移的風險,同時能夠減少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