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島旅遊攻略

  東海島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東部,是古雷州轄地。在今廣東省湛江市區東南面,今屬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東海島昔日曾是廣東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差不多是大嶼山和上川島面積的兩倍。但自從1958年,連線著東海島和湛江市區的東北大堤建成後,東海島在地理用詞上再不是一個島嶼,而是一個已連陸的半島。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東海島旅遊景點攻略

  跨海大橋

  東海島跨海大橋是湛江繼海灣大橋之後又一重大跨海橋樑公路工程,包括東海島跨海大橋在內的廣東海大路 口至蔚律港公路工程,連線已建成通車的湛江疏港公路、渝湛高速公路,與國道325線、207線和省道373線、374線相連,共同構成環繞湛江市區、湛江港區和東海島鋼鐵基地的現代化公路網路。廣東海大路口至蔚律港疏港公路建設工程路線全長24.2公里,其中東海大橋長4300米,全線採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公路島內部分按六車道設計,跨海大橋和島外部分按八車道設計。工程分近、遠期實施,近期實施島外島內公路六車道,路基寬33.5米,跨海大橋實施半幅四車道,橋寬20.25米。通過設計和交通組織,大堤路面二車道和半幅橋面四車道組成六車道通行。

  旅遊度假區

  東海島旅遊度假區的海灘海水潔淨,海沙粗細適中,鬆軟潔淨,且會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進行沙浴可以治 療各種面板病。此外,度假區有豐富的地下溫泉,遊玩之餘,在賓館、別墅配置的溫泉浴池泡一泡,定能泡出個好心情, 浴出個好身體。

  獨具南國海濱風情的椰林清吧園,是度假區的又一景觀。 遊入在這裡乘涼、觀海、品嚐多種美味小食,伴著習習的海 風拂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在壯觀的海灘上有各式各樣的遊樂專案:輕型航空飛機、 空中拉傘、海上摩托艇、香蕉船、沙灘跑車,遷可 以與漁民齊齊拉大網,令你盡興盡情!

  東海島旅遊度假區是一個環境優雅,風景秀麗的海濱度 假區,現建有度假酒店30餘座,可同時供2000人住宿。

  龍海天沙灘,俗稱龍海灘。世界旅遊權威部門評比認定,龍海天沙灘長28公里,寬150-300米,僅次了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是中國第一長灘,世界第二長灘。

  硇洲燈塔

  位於硇洲島海拔81.6米的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這裡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劉耿陽曾登石塔作詩抒懷:“卓聳奇觀障碧川,勢吞寶麗與雲連。幾來高處拍頭望,撐起高涼半壁天”。

  189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強租廣州灣,出於他們軍事、經濟的目的,將原石塔拆掉,建起這座燈塔。硇洲燈塔歷時二年零二個月竣工,是世界目前僅有的二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燈塔之一。

  硇洲燈塔高23米,底寬5米,頂寬4米,整個塔由麻石砌成。說“砌”,其實是不用泥漿而是一塊塊疊起來的,石塊與石塊之間非常吻合,渾然一體。塔身下方為正方形方墩,上方為圓錐體。塔的頂部是鼓圓凸出於塔身的燈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設一封閉式能轉動的托盤,內建水銀,承託著整個燈座架。座架由160多條弧形水 晶三稜片鏡,組成一個直徑2米的圓而略扁的整體,座架兩邊各圓的中心相對處,裝有凸透鏡一片。在座架中央懸掛一盞400千瓦的熒光燈、座架由馬達帶動,以每12秒轉一週的速度,周而復始地旋轉。強大的光速通過水晶三稜鏡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後分別彙集在兩片凸透鏡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為26海里。燈座室的外圍建有了望臺。極目遠眺,茫茫南海,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壯麗海景,盡收眼底,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煩惱盡消。

  硇洲燈塔現為湛江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象倫敦和好望角的燈塔一樣,飲譽世界。它洋為中用,集古蹟及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一體,在浩瀚南海上放射出燦爛的光芒,照耀著來往船隻的航道。硇洲燈塔是硇洲島一大景觀,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龍水嶺

  是航船進出湛江港的咽喉之地,是天然的“綠標”。其地下有被遺棄的軍事工程,洞穿山腰,機關巧沒,詭不可記。現擬開發為多功能的娛樂場所——“地下龍宮”。龍水嶺海拔不高,相形於平均自然標高約20米的東海島有“登龍水嶺而小東海”之感。站立山頂,東海島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向西注目,田疇幹裡,翠綠點綴,雲蒸霞蔚,面東遠眺,瀚海無涯,一碧萬頃,漁帆點點,片雲天遠;近看,白浪層層,銀沙如練;側耳傾聽,林海颯颯,濤聲陣陣。龍水玲的得名沒有文字可考,但在民間卻流傳著種種傳說。一說龍水嶺原是當地龍家祖先選葬的風水寶地,後遭朝廷的破壞而堆土成山。另一說很久很久以前,王母娘娘下凡,不慎遺失香珠一顆在香港。龍王派遣十條小龍看守香珠,其中一條白龍貪戀東海島的美麗風光,擅離職守,飛到東海島遊玩,樂而忘返而定居於此......這些美麗的傳說都給龍水嶺增添了幾許神奇的色彩。傳說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而眼前的龍水嶺確象一條龍頭昂起的巨龍。

  龍海天

  龍海天旅遊區位於東海島東部。它是由山蜂、坡谷、丘陵、沙灘、綠林構成的天然旅遊勝地。龍水嶺是旅遊區自然景觀最為神奇的地方。據考證,此嶺是遠古時代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它海拔110米,常年綠樹成蔭,風景如畫。

  據說,法國殖民主義者在侵佔廣州灣之前,龍水嶺周圍都是白沙茫茫,只有山峰是紅坭。龍水嶺之巔有座“高山公”廟是由一塊大石雕鑿而成,渾然一體,玲瓏神功。傳說當年高山公赴南海觀世音設的蟠桃宴,路經龍水嶺時,因嶺太高不能飛越,高山公看看誤過了赴宴時間,一憨之下,一腳把龍水嶺踢去了一大截,成了今日這個樣子。高山公後來在這裡住了下來。廟前十米處有個洞,洞口直徑有一米寬,深不可測。嶺上有石人、石鼓、石鑼等象形物。敲擊石鼓當即發出“咚、咚、咚”、“當、當、當”的響聲,神奇莫名。可惜被法國殖民主義者為建燈塔而炸掉了。

 

  東海島特產介紹攻略

  硇洲鮑魚

  踏進風景如畫的硇洲古島的遊客,總想品嚐一下鮑魚的美味,到硇洲吃不到鮑魚,就等於失去了一半遊趣。的確,作為硇洲特產之一的鮑魚,對遊客有著巨大的誘惑力。鮑魚,其肉味美、爽滑,營養價值頗高,可謂名貴海珍。在南門海國,人們習慣把它稱之為鮑魚,其實它是一種單貝殼動物,屬軟體動物腹足綱,鮑科,並不是魚。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上有桃紅、黃、藍、綠、雜色、皺紋盤等一百多種鮑,而我們所見到的硇洲鮑魚是雜色鮑,有人又稱之為“九孔螺”。因其貝殼有著美麗的彩紋及九個氣孔。它的特性喜歡水色明澈,海潮暢通,棲息於水深20米左右的巖縫礁洞。

  硇洲鮑魚之所以馳名遠近,飲譽五洲,成為這裡的名貴特產,應歸功於自然偉力。在冰川紀元末,經過喜瑪拉雅造山運動而使硇洲離開大陸板塊,沿海岸卻是巖洞疊起,礁叢遍佈,浮藻繁茂,水清波恬,海水溫度適中,鹹度處於2波美,給鮑魚營造了一個極其良好的生長環境。

  可以說,硇洲沿海,是一個龐大的天然鮑魚場,它分佈的面積方圓五、六千畝。一年中,夏、秋兩季為捕鮑期,但採捕旺季乃為5月和6月。硇洲人捕鮑很有經驗,他們掌握鮑的晝息夜遊、棲巖居礁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當他們駕舟捕鮑的時候,便全副武裝;頭戴防水鏡,手執長鐵鉤,躍入海里,潛游水底,循蹤礁叢,鉤採巖縫,辛勤付出,換來肥鮑筐筐。

  由於鮑魚營養豐富,因而價格很高,每市斤高達400元。儘管如此昂貴,人們還是相爭購買。它不但受國內人們的青睞,還遠銷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在古代,它是歷代封建王朝的貢品。在當代,它是國宴不可少的珍品。目前,為了增加經濟效益,發展養鮑業,硇洲島群眾除了天然養殖鮑魚外,還進行人工養殖,擴大鮑魚養殖面積。真是“滿海肥鮑唱豐收,遊客駕舟踏浪來”。今後,養鮑業的發展將會使硇洲更添姿增彩,使遊客更著迷神往。

  硇洲龍蝦

  桂林灕江的河蟹,以其清香爽口而令人叫絕;古島硇洲的龍蝦,則以其味美肉滑而令人嘖嘖稱奇。它著實給來硇洲的遊客增添了不少遊趣,所以人們把它與鮑魚、風物稱之為硇洲“三寶”。

  硇洲龍蝦,形似人們傳說中的神童古龍,全身披藍掛綠,頭部長滿利刺,眼睛上部的雙刺猶為銳利,彷彿專為防範而生的。頂部長著一對帶刺的長鬚和一對青白相問的柔嫩美麗的“丫”形彩色短鬚,頭部的下面長有六對長足,十分靈活,其主要功能是捕捉食物和遊動。身體的中部共分六節,能伸能彎,運動自如。腹部的四對短翼和尾部的五扇,助於遊動搏擊,它們在海里遨遊嬉戲,時而鑽入水底,時而露出水面,時而側身,時而仰面,令駐足觀看的遊客個個樂而忘返。

  龍蝦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紀律幾乎與鮑魚一樣,生活於水深3至20米左右處,且喜於潮流暢通、水清波平的地方。慣棲礁叢巖縫。每年6至8月為捕捉旺季。由於它是浮游動物,而且生性機靈、敏捷,遊速快,很難捕捉。每次捕量很少。礎洲人捕捉龍蝦有兩種方法:一是徒手捉,二是撒網捕。每到捕期,捕捉者身著防水衣,眼戴防水鏡,潛入海底,窺視行蹤,趁其遊興正濃時冷不防用手將它捉住。如捕捉者一旦被它發現,它便箭一般地鑽入巖洞礁叢,或隱蔽於爛泥中。由於徒手捉法較為困難,因此多用網捕。人們將網撒於礁岩周圍,由於風浪撞擊它棲息的礁叢巖洞,使它經受不住而走出來自投羅網。但這樣會造成捕量過大,生態失調。

  龍蝦,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肉滑味清,且可作標本,供人欣賞。龍蝦每斤價高達400至600元,是名貴海珍,它不但是國內搶手海味,而且深為國外青睞,遠銷五洲。它和硇洲鮑魚一樣,歷來是朝廷的貢品。由於產量少,國內外供不應求。目前,硇洲淺海近六千畝已作為養殖場,既有自然養殖場,也有人工養殖。硇洲人十分珍視這一名貴特產,請來不少專家、技術員對它進行養殖研究。相信今後大面積的養殖,將會大大提高經濟效益。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硇洲島,將會更加吸引遊客。

  民安灶蟹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的特產“民安灶蟹”,馳名遐邇,聲譽很高。人們涉足民安成出席宴會,總希望能品嚐灶蟹的美味,領略南國海特產的風味。

  灶蟹本也是蟹,它是以捕捉於“灶”而得名,這“灶”便是人為的蟹洞。蟹肥了要入灶“脫殼”,人們在這人為的蟹洞中捕獲它,便稱“灶蟹”。灶蟹也許是入灶以後得以“自我完善”的機會,所以跟別的蟹有很大的差別,它具有“肥、香、甜、脆”以及“長命”的特點。灶蟹最顯著的特點是肥。蟹肉豐滿,蟹膏殷紅幹實,味道芳香、甜美可口。食後確有“三日不知味”之感。灶蟹蟹殼鬆脆,多有“雙衣”。它是蟹族的“驕兒”。

  原來蟹是靠週期性換殼而長大的。蟹受硬殼限制,只能肥滿而`不能增大,肥到一定的程度,硬殼裡頭又生軟殼,軟殼完備,置換硬殼,這一過程叫“脫殼”。蟹脫殼後全身綿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易為魚鱔所噬,因而它必須在脫殼之前找一個最安全的地方棲身,以保平安。這樣,它或爬坑、或挖洞、或借居蛇蟮之閒穴。人們根據蟹的這一習性,挖灶以待,專門接待這些要脫胎換骨的“貴賓”。民安北邊是內海,陸地架長、港叉多、土質好,東西合流、水速適中,又佈滿紅樹林和海草,這是最適宜灶蟹生長的優越環境。據傳山內村從明朝初葉其祖宗於福建遷來定居之日起,便以捕灶蟹為業,至今已二十六代,約有六百多年曆史。近年來,民安灶蟹遠銷廣州、深圳、珠海以及港澳等地,價格日升,名聲日盛。但由於新建漁溫和各種先進網具的影響,灶蟹產量日下,發展前景令人擔憂。這種情況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切實採取相應措施,保護灶蟹資源,做到合理開發。

  東海香瓜

  香瓜,因其形狀似蘋果,所以叫蘋果香瓜。它是東海島的特產。這種瓜在其他地區較為少見。香瓜成熟季節,東海島所有的墟市上到處都擺滿了香瓜攤,芳香撲鼻。人們見到的聞到的都是香瓜,整個墟市簡直成了香瓜的世界!

  東海香瓜成熟後表皮呈白色,光滑鮮嫩。透過表皮隱隱可見瓜玉內部有一些青色的“瓜筋”。鼻子靠近香瓜時,可聞到一股芬芳的水果香味。香瓜具有水分多,清甜脆口的特點。在藥用上,它清熱解暑,利尿健脾胃,是夏日食用的南國佳果。香瓜的品種目前不多,在東海島基本上是蘋果香瓜。它的大小因季節種植的先後、種子的優劣、管理的不同而有差異.小的香瓜一般是0.1公斤,最大的香瓜可達l公斤多。

  東海島是香瓜的盛產地。在香瓜大量上市時,價格十分便宜,一元錢一般可購買一公斤。出到島外,香瓜價格暴升,在湛江市區每公斤上等香瓜可賣到四至六元。夏日的東海島,市民們幾乎天天都吃到清甜可口的香瓜。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市民,冰箱裡長時間貯藏著香瓜備用。被冰涼過的香瓜味道更加鮮美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