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的收藏價值何在

  瓦當是古代中國建築中覆蓋建築簷頭筒瓦前端的遮擋。特指東漢和西漢時期,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築物簷頭的建築附件。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瓦當的收藏價值。

  瓦當的種類

  瓦當的種類很多,就質料區分:瓦當主要有灰陶瓦當、琉璃瓦當和金屬瓦當。灰陶瓦當最古老,也最普通,從西周到明清始終是瓦當中最主要的品種。

  就形制區分:瓦當有半圓形、圓形和大半圓形三種。西周的瓦當都是半圓形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瓦當以半圓形為主,但已經出現了圓形的。在秦漢時期,圓形瓦當佔據主流,半圓形瓦當逐漸被淘汰,到東漢時終於絕跡。大半圓形的瓦當出現於秦代。秦始皇陵北2號建築基址出土一件直徑61釐米,高48釐米的夔紋大半圓形瓦當。當面圖案由兩條造型奇異的夔紋組成,兩夔左右對稱,姿態矯健,氣韻生動,具有很高的裝飾藝術價值。文物考古界譽之為瓦當王。

  就紋飾區分:瓦當可以分圖案紋瓦當,影象紋瓦當和文字瓦當三大類。秦始皇內城西牆出土的雲紋圖案瓦當,直徑15釐米,當心為一圓鈕,圓鈕周圍有一圈小乳釘紋,心外對稱均衡地分佈著四朵蘑菇形雲紋,給人一種強烈的規範化、程式化的美感。從瓦當實物來看,文字瓦當字數不拘,從一字到十餘字均有,紋飾圖案各異。它們一個共同特點是組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無論文字與紋飾均能巧妙佈局,排列組織勻稱和諧,特別是文字瓦當充分利用了中國漢字結構的藝術特色。

  瓦當的藝術價值

  瓦當的造型千姿百態,它不但是繪畫、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中國藝術,也是實用性與美學相結合的產物,在古建築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瓦當不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是考古學年代判斷的重要實物資料。此外,瓦當還是中國書法、篆刻、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瓦當的學術價值

  瓦當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圖案、文字有助於瞭解古人的歷史淵源、習俗好尚,並對古代歷史地理、思想意識的研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正因如此,唐宋以來,瓦當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視,在唐宋文獻中記載有當時人用瓦當做成硯臺使用。清代隨著金石學的興盛,瓦當收藏之風大盛,許多象陳直、陳介祺、羅振玉這樣的大學者都傾心於瓦當的蒐集與研究,康、雍、乾時期開始了對瓦當的專題著錄,而對它的專題研究則是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事情了。

  瓦當的收藏價值

  坦誠相見的木傢俱,古樸稚拙的石材,清雅淡定的牆面--在這幅美麗的田園畫卷中,如果再加上瓦當的點綴,就會顯得錦上添花。瓦當,這種古老的中國建築元素如今已成了現代家居裝飾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古樸,且和著歲月痕跡的暗青色。可盡情展現漢文化的美妙內涵。在現代家居中,以瓦當作為裝飾品,更能體現出現代人堅毅處事的性格,同時,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又可以顯出主人智慧的一面。看多了擁有誘人迷幻色彩的東西,人們反而被瓦當這有點蒼涼和悲憤的顏調深深地吸引住了,一股瓦當收藏熱潮也隨之而起……… 其實對瓦當的研究與收藏,早在金石學較為發達的北宋時代就開始了,此後的南宋及元明都有記載,清代乾嘉學派將瓦當的研究推入高峰。當時,在文人士大夫中間瓦當之收藏與研究甚為流行,從清末到民國,在一代又一代的瓦當研究與愛好者的努力下,如今瓦當也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成為大眾喜愛的裝飾品和收藏品。中國古典文化不相信完美,也不相信終極。人們讚美自然的巧奪天工,喜歡自然的生動和靈性。瓦當的製作也體現了這種東方的智慧,在有意無意間營造出與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樸,這種不加修飾的簡樸並非簡陋,卻給人們帶來一種貼近天然的心靈驛動。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瓦當,出土於周原西周中晚期的宮殿建築群遺址,當時瓦當事人的製作是先製成園筒形的陶坯,然後剖開坯筒,入窯燒造,四剖或六剖為板瓦,對剖為筒瓦。故“瓦解”一詞即源於此。板瓦用於屋頂,筒瓦覆蓋於兩行板瓦之間,真正開始有瓦當,大約在春秋晚期,起初瓦當上的主要紋飾多為獸面紋,後來普遍向捲雲紋發展。到了東周列國,瓦當成一些大型建築的構件,發展迅速,鼎盛一時。瓦當的出現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獨特風貌。瓦當不僅具有遮擋兩行板瓦之間的縫隙,使建築更加牢固和美觀。保護屋簷緣頭免受風雨侵蝕,延長建築物壽命的實用價值,同時更以其千姿百態的圖案、豐富的文字資訊,深深地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和收藏愛好者。

  市場日益興盛 在收藏界,瓦當以紋飾的精美、圖案的瑰麗和文字的雋秀為收藏家所珍視。

  專家介紹,中國對瓦當的研究與收藏,早在北宋時期就開始了。自清中期以來,古代的瓦當被看成一種古董,為人們競相收藏。從清末到民國,瓦當逐漸成為受大眾喜愛的收藏品。近二十年來,瓦當收藏日益興盛,市場價格一直看漲。

  據瞭解,秦漢瓦當是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中的珍品,主要出土於陝西、山東和河南三省。其中,陝西是秦漢都城所在地,出土瓦當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秦漢瓦當珍貴的研究價值與審美價值歷來為金石家、學者與收藏家們所重視,其市場價格也早在清乾隆年間就已達到高位。

  據錢獻之的《漢瓦圖錄》記載,“長樂無極”的瓦當在乾隆年間的價格每枚達到了十兩白銀,最高的一枚動物瓦當時達到了二百兩白銀。光緒末年,端方在陝西收集瓦當時,精品瓦當的價格往往達到五十兩白銀一枚。1940年,秦漢史專家陳直在陝西收集瓦當時,一些珍貴的品種每枚少則十元大洋,高則三十元大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秦漢瓦當的收藏陷入低迷,價格也相對較低,但文字瓦當每枚也要在40元到50元之間。一些常見的文字瓦當每枚價格已升到了300元到600元,動物瓦當則超過了千元,精品則漲至3000元以上。品相好的四靈瓦當每枚價格達到了萬元。2001年,在天津國際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一枚帶木盒的漢瓦成交價高達11萬元。由於秦漢瓦當數量有限,因此,瓦當的拓片也受到了瓦當愛好者們的青睞,市場價格一般少則四五十元,多則百元以上,精品達到了數千元。名人收藏過的瓦當拓本更是價格不菲。比如,在1996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陳直的《新出漢瓦拓片》以1.98萬元的價格成交。在2001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本王孝玉舊藏的清末漢瓦當八品拓本成交價達6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