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舉止禮儀的常識

  舉止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夠被別人信任的程度。因此,我們在交往中應該使自己成為舉止優美的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站姿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徵的是人處於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為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溫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 上身。歪著脖子、斜著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著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 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⑶ 動作。搔頭抓癢,擺弄衣帶、髮辮、咬指甲等。

  坐姿禮儀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資訊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後右腳向後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入座後,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鬆,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男士雙膝稍稍分開,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滿椅子,背輕靠椅背***。雙目平視,嘴脣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後退半步,而後直立站起,收右腳。

  走姿禮儀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個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著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儘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鬆,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後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溫馨提示——注意矯正不雅的走姿:

  ⑴ 內八字和外八字。

  ⑵ 彎腰駝背,歪肩晃膀。

  ⑶ 走路時大甩手,扭腰擺臀,大搖大擺,左顧右盼。

  ⑷ 雙腿過於彎曲或走曲線。

  ⑸ 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後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 男士的走姿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一步一挪;或像閒人一樣八字步邁開,那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蹲姿禮儀

  蹲姿一般以下列兩種為宜:

  ⑴ 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全腳著地,左腿在後與右腿交叉重疊,左膝由後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腿前後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

  ⑵ 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腿靠緊往下蹲。左腳全腳著地,小腿基本垂直於地面,右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右膝低於左膝,右膝內側靠於左小腿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勢,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隻腿支撐身體。

  行為禮儀

  行為舉止應恰到好處。舉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離。

  ⑴ 隨情境變化在辦公室與在運動場,在教室與在足球看臺上,出席婚禮與出席葬禮,朋友聚會與商務談判……所表現出來的舉止神態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現象。

  ⑵ 有角色意識

  如果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反客為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貽笑大方。人是社會的一分子,行為舉止就不可能為所欲為。特別是官員、軍人、教師等型別人物的行動就顯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舉止格外令人關注,其效果也與眾不同。

  ⑶ 有距離概念

  男女同學之間如果經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處過密”之嫌;情侶之間,如果離得太遠,就有鬧彆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遠近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距離75釐米左右是“個人界域”,意為“親切、友好、融洽”,適合於朋友、同志、同事談心;距離在45釐米以內是“親密界域”,意為“親密無間、愛撫”,適合於戀人、夫妻、母女等最親近者的交流。

  握手禮儀

  握手次序應把握尊者優先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其次序是:上級、長輩、女士。具體說,在上下級之間,一般由上級先伸手,下級再相握;長輩與晚輩之間,應是長輩主動先伸手,晚輩立即反應;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應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禮貌地響應。在表示祝賀、慰問的特殊場合,下級、晚輩、男士也可先伸手。主客之間:迎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別時,客人應先伸手,表示感謝。告別時,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溫馨提示:

  ⑴ 伸手時右手掌要與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順從性的握手姿勢,以示謙恭、服從,乃至乞求、巴結;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勢,表達的是居高臨下、傲慢,支配控制對方之意。

  ⑵ 握手時,必須注意目光交流,適當寒暄。切忌與對方握手時目光遊移、左顧右盼,與第三人談話。

  ⑶ 通常,握手只能一對一,注意不能幾個人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完後再握。

  ⑷ 不能戴手套與人握手,女士戴的禮服手套除外。

  ⑸ 與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 不要用溼手、髒手或有疾病的手與人握手,如果對方已伸手,你應該亮出雙手,簡單說明情況表示歉意,以求得諒解,才不至於失禮。

  ⑺ 跨門檻時不可握手。賓主告別時,要注意跨門檻***一隻腳在門檻邊,一隻腳在門檻外面***時,不可握手。

  行禮

  ⑴ 鞠躬

  鞠躬是我國古代傳統禮節之一,至今仍是人們見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種人體語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達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於婚喪節慶、演員謝幕、講演、領獎等場面以及下級對上級、服務員對客人、初次與朋友見面。特別是在大眾場合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時,個人不可能和許多人逐一握手,則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節約時間,值得大大提倡。

  ⑵ 拱手***抱拳***

  拱手禮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禮節,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數眾多時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特別適用於春節拜年、單位團拜、親朋好友聚會或向別人祝賀時。

  ⑶ 起立

  這是向尊長、來賓表示敬意的禮貌舉止。常用於上課前學生對老師,開會時對重要領導、來賓、報告人到場時的致敬。平時,坐著的位低者看到剛進屋的位尊者,坐著的男子看到站立著的女子,或者在送他們離去時,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行為舉止禮儀的重要性

  在社會交往中,一個人的行為既體現他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又能表現出他與別人交往是否有誠意,更關係到一個人形象的塑造,甚至會影響國家民族的形象。冰冷生硬,懶散懈怠,矯柔造作的行為,無疑有損於良好的形象。相反,從容瀟灑的動作,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端莊含蓄的行為,給人以深沉穩健的印象;坦率的微笑,則使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