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泥塑方法

  兒童泥塑可以用橡皮泥,可以用黃泥,陶泥等,技法主要卷、貼、接、刻、捏等,看小朋友想像力嘍。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_泥塑成型方法

  陶土太難找,最好用紅土,紅土粘性大幹後不容易開裂,如果不是專業的,最好採用貼上和連線的方法,適當用一些雕刻,儘量少用,因為雕刻處不容易修復,細小部分最好用連線方法,如果需要彎曲***不如小豬的尾巴***可內加根鉛絲***家裡用的保險絲就行***做好後插在需要連線的地方就可以了。連線處會有斷痕,用鐵片蘸少許稀泥輕輕修復,其他地方的裂痕也可以用此方法修復。整個泥塑做好後用鐵片蘸少許水全身刮一遍***適當用力***,目的:1.讓整個作品有光澤,乾淨。2.找補一下高低不平的地方。做好後放在背陰的地方晾乾,不要暴晒,會開裂。一兩天後大功告成。

  泥塑的成型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手捏成型,第二種是模印成型,第三種是半捏半印成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模印成型。不管用何種方法,所用泥巴的泥質要細膩,韌性要好,不能存有大的砂粒。為達到這個要求,所用的泥巴須經搗捻加工,以增強其韌性。有的地方還要加入棉絮或棉紙,與泥巴打透布勻,不可使棉絮或棉紙在泥內成團聚集。

  “手捏成型”是運用雙手給泥巴造型,先按照作品的規格大小,將泥巴搓成坯,再捏塑成形象。手捏時需要部分輔助工具,供刻畫細部時使用,如小刀、小竹籤等,但要少使用工具,儘量體現出生動活潑的手捏特色。無錫惠山泥塑藝人早期製作的“手捏戲文”,就是純手捏成型的優秀典範。

  “模印成型”是用泥巴在模具上壓印出來的泥塑,又稱“壓模泥塑”,常用於批量生產,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彩塑一般都是壓模泥塑,壓模泥塑的主要產品是泥人。

  壓模泥塑先要創作出泥人的形態,這種形態必須便於脫模,外形不能複雜,並考慮泥模的堅牢程度和整體效果,待滿意後,再將泥人翻成模具。模具的材質主要是石膏,在一些地方也有陶質的,陶質模具先用泥巴製成,再經過火燒後形成。模具有單片、雙片、多片之分,以雙片為多,一般有上下或左右兩半片組成,兩片得體地吻合,中間的空心便是壓模泥塑的形體。

  壓模時,需先在石膏模具內薄薄地刷一層滑石粉,然後將泥巴搓捻成條狀,分別批入上下或左右兩片模具中,使泥巴填實填滿模具。再將兩片模具合攏,互相緊緊地吻合在一起。然後將兩片模具分開,取出模具內的泥胎,便成了泥模。在泥胎沒有乾燥前,須用小刮刀將泥胎輕輕修光,去掉兩片模具交接處的接縫,使泥模光潔。

  有些泥模是浮雕式的,如臉譜一類,這種泥模的模具只有一面。先用泥巴塑出臉型泥坯,再在石膏模具上製成各式浮雕泥模的內凹陰模,將泥巴填實填滿後,用刮刀刮平,翻出來便成了一個浮雕式的泥胎,經修光後便基本成型,放在陰涼處自然乾燥後,再施彩繪。

  “半捏半印成型”是介於上述兩種方法之間,一半手捏,一半模印,然後組合在一起。如河南浚縣的騎馬人,馬是手捏的,捏好後再加上一個模印的小人。還有一些泥人的正面是模印的,背面用手捏,這就只需一片前模,後面用手捏出形狀,形成圓雕泥模。無錫惠山泥人的“捏段鑲手”就是採用這種方法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