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文俊優秀書法作品

  叢文俊,筆名如也,齋號兩可齋、豐草堂、適有餘齋,吉林市人,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大家,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書法價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叢文俊書法個人概述

  筆名如也,齋號兩可齋、豐草堂、適有餘齋,吉林市人,1949年1月生,漢族。198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著有《中國書法全集·商周金文卷》、《中國書法全集·春秋戰國金文卷》、《叢文俊書法研究文集》等書,發表書法史學及古代書法理論研究論文四十餘篇。書法創作上,對三代秦漢隋唐文字遺蹟普遍感興趣,有較長時間的臨習,各種書體均有心得,能做到入古出新。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導師。

  書法的表現手法

  書法上作品中的黑和白不是簡單的色彩相加,是在微妙中提升作品的質量,增加作品的感染力,配合作品的其他要素構成美妙絕倫的藝術品,讓人們在黑白的世界裡感受到書法的博大精深。墨色的黑造就書法作品的優質線條,墨色的濃淡展現書法作品的節奏,黑與白的結合影響著書法作品的情趣。林散之的行書作品,整篇筆墨一氣呵成,線條勁健,節奏明快,情趣豐富,無絲毫造作之意。真可謂蔡邕《九勢》中提及的“夫書肇於自然”。所以,精妙的揮毫留在紙上的痕跡,潔白的宣紙賦予巧妙的布白,乃是形成黑白世界精神意趣的重要因素。沒有黑白的巧妙對應,沒有虛實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就沒有書法藝術。可以說是由於黑白的分佈,才形成了中國書法中特有的空間美。那麼筆墨派生出來的空靈動盪,富有節奏韻律的意境之書法,還在於黑白的處理和表現。失去了黑白,則這種內涵豐富的空間形式美也就會失去。

  清代學者、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道:“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為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沈,筆飄則墨浮。凡墨色奕然出於紙上,瑩然作紫碧色著,皆不足與言書,必黝然以黑,色平紙面,諦視之。”墨的色澤濃淡的表現形式彰顯著藝術品的不同魅力,每個書家的習慣和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是濃,還是淡,只要是運用得體展現出流傳享譽的佳作,墨的濃淡有風韻,關鍵在於掌握和運用。清朝就有濃墨宰相***劉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的評說。清代名臣劉墉寫字用墨濃重,書風貌豐骨勁,味厚藏神,營造出一種雍容、靜謐的美感,被後人稱之“濃墨宰相”。與濃墨相反,擅用淡墨的王文治,人稱之“淡墨探花”。王文治被認之為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十分敬崇董其昌,在他的《論書絕句》中寫道:“書家神品董華亭,褚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給出董其昌極高的評說。王文治在作書用墨上,喜用淡墨並使用得十分得道,其牽絲映帶,脈絡十分清楚。觀其行書立軸,整幅作品疏朗有致,秀潤淡雅,用筆規矩而灑落,筆墨中處處流露著才情和清秀特色。近代書家林散之先生對墨色有深層的理解,用墨極為講究,曾說過:“墨有焦墨、濃墨、淡墨、渴墨、積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漬水,深淺幹潤,變化無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